几个建盏基础概念的区分
机压坯与手拉坯
铁胎与瓷胎
釉上析晶与釉下析晶
如何分辨?
▼
这也是常见问题之一。机压坯就是指做一个模具然后批量压出来的坯。手拉坯就是手工制坯修坯。
▲
正在拉坯的卓立旗师傅
▲
银油滴盏·卓立旗手作
如果想只通过外形来判断是机压还是手拉,对新手来说有一定难度。
机压品的模具如果做得好,也有厚薄适宜、手感好的。
通过露胎部分的平滑程度,或是否有修刀痕来判断,也不尽准确。
手拉坯也有相对平滑的(用不带齿的修刀可以修很平),机压坯也可以后续加上修刀的痕迹。
没接触过较多新盏,光靠文字描述,是不好判断的。
比较介意这点的话,可以怎么做呢?
回答是,找到值得信任的卖家,挑选釉色满意的作品后,直接询问卖家是否全手工制作。卖家是会如实告知的。
一些工艺师只做手工制品,业内都知道,新人多玩也就了解了。
▲
鹧鸪斑盏·李达手作
同一位工艺师同时做手工品和机压品的话,出厂时通常也会在价格上作出区分。
这种情况下,作为中间商的卖家把机压的说成是手工的,对产品售价的加成并不大。还很容易被揭穿。没什么必要这么做。
如果你遇到一只釉色有眼缘的盏,希望它是手工的,卖家却回答你它是机压的,怎么取舍呢?
看售价是否符合心理预期。
如果价格较为优惠,器形也没有什么不便使用的硬伤(比如口沿痴肥等),自己也不是非全手工不可的,就可以入。反之就另寻它盏。
建盏胎体的原料以水吉当地红色高铁黏土为主,含铁量远高于其他窑口瓷器。我们一般称为铁胎。
相对应的,其他窑口瓷器多数使用瓷胎(以偏白的高岭土为主,含铝高,铁含量很少,可忽略不计)。
▼新烧建盏的铁胎VS新烧影青釉杯的瓷胎
铁胎和瓷胎的密度、性能都不同。
铁胎更重,耐火度、可塑性都不如瓷胎,也是降低建盏成品率的主因之一。
但是要烧出建盏的铁系分相-析晶釉,只能使用铁胎。因为建盏釉色的生成,需要胎、釉中的铁共同参与。铁胎是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
一只黑釉盏如果不是铁胎,说明用的工艺都不是建盏工艺,也就不算是建盏了。
而且瓷胎烧制的作品,可以回避很多铁胎才会有的问题,比如变形、开裂等。拿瓷胎烧的盏伪装成铁胎,还按建盏价格卖,对消费者就不厚道。
所以打定主意要买建盏的新朋友都很在意这个事情。
不是铁胎还要假装铁胎的事,宋代就有。给露胎部分加化妆土,把白胎涂黑。这种操作由来已久。
至于铁胎如何辨别?看得多的朋友都表示,容易看出来。
因为就算化妆土涂黑了底,细节上也能看得出来,而且釉色表现也是骗不了人的。
不过对于新人来讲,还是不好判断。所以当时我写了一篇文章来讨论常见的辨别铁胎的方法▼(点击标题跳转)
三个方法一起用,对于经验有限的新手来说,已经足够初步筛选。列出单条的局限性是为了文章的严谨。
▼例如,根据胎色可以初步区分是否铁胎,比如纯白的胎就明显不是。但铁胎的胎色并非只有深灰色一种。下图三只盏都是铁胎,壹是叶礼旺作品,贰是江雄伟作品,叁是宋代老盏(生烧品,有龟裂)
新人容易因为胎色不是常见的深灰色而担心不是铁胎。这里说明一下,有的新盏铁胎偏红是因为气氛后期偏氧化。老盏除此之外还可能因为土沁等原因呈红褐、黄褐色。这两种情况都是敲开后胎色是深色的。
建盏的釉属于分相-析晶釉。我们在这里简称为析晶。
什么是分相-析晶釉请点击阅读右边文章→建盏的釉究竟特别在哪里?铁系结晶釉的说法准确吗?
釉上析晶、釉下析晶是指建盏斑纹的两种状态,可以参照釉上彩(如粉彩)、釉下彩(如釉里红)的定义。
釉上彩和釉下彩的烧成温度、装饰手法都不一样,是两种不同的工艺,而且是人工绘制花纹。此处列举仅为帮助理解釉上、釉下的含义。
▼清雍正粉彩与釉里红
瓷器的表面多数光滑、坚硬,就是因为有玻璃质层。为什么建盏同一种瓷器会出现两种分布状态,也是因为斑纹和玻璃质层形成(简称玻化)的过程比较复杂。
建盏的斑纹,本质是铁和铁的氧化物从底釉中析晶-分相形成,相当于三明治中间的那片火腿。
釉上析晶就是上面那片面包没了,只留下火腿和最底层的面包(黑色底釉)。
釉下析晶就是一个完整的三明治,上片面包是最外层的透明釉,下片面包是黑色底釉。
▼典型的釉下析晶
釉上析晶摸起来是有少许凹凸感的,釉下析晶因为外面还裹着一层,摸起来是光滑的。
同一只盏有可能两种形态的斑纹都有。比如釉下析晶的盏,口沿处的斑纹,有一定概率是釉上析晶(也或者会直接是一圈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