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系列】三、磬
是一种我国古代的石制打击乐器,通常悬挂在架子上,演奏时用木棰敲击,可以发出悦耳动听的鸣响。
【起源】
磬的历史非常悠久,出现年代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也叫做“石”、“鸣球”等。当时的人们常常会在猎取劳动成果后,敲击石头,以其清脆悦耳的声音来烘托气氛。这就是磬最初的原型。
20世纪70年代在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出土了一件大石磬,长60厘米,上部有一穿孔,击之声音悦耳。经测定,此磬距今约4000年,属于夏代的遗存,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磬的实物。
磬,最早用于汉民族的乐舞活动,后来用于历代帝王、上层统治者的殿堂宴享、宗宙祭祀、朝聘礼仪活动中的乐队演奏,成为象征其身份地位的“礼器”。唐宋以后新乐兴起,磬仅用于祭祀仪式的雅乐乐队。
【分类】
磬拥有非常古朴的造型和精美的外观,制作精美。
按照它的使用场所和演奏方式,可分为特磬、编磬、云磬。
特磬:特磬是皇帝祭天地、祭祖、祭孔时演奏的乐器。清代,特磬和编磬在宫廷音乐中用途颇广。
编磬:可以演奏旋律的打击乐器,多用于宫庭雅乐或盛大祭典。编磬就是把若干只磬排成一组,每磬发出不同的音色,可以演奏旋律。
云磬:又称“引磬”。打击乐器。外形与仰钵形坐磬相同。形体很小,磬身铜制,形似酒盅。云磬为寺院中使用的法器,也用于宗教音乐中。
【曾侯乙编磬】
在出土曾侯乙编钟的曾侯乙墓中,出土了有古代楚文化特点的编磬32枚。这套完整的编磬是用石灰石、青石和玉石制作而成,悬挂在青铜磬架上,共分两层,具有清脆响亮的音色。
这套编磬与编钟密切配合,可在同一调高上进行合奏或同时转调演奏。其音响效应“近之则钟声亮,远之则磬音彰”。
相关部门曾经制作出曾侯乙编磬的复制品,严格按照原件的规格和形制进行制作,其发音与原编磬的标音铭文相符,低音浑厚洪高,高音明澈,音色优美而动听,音域达三个八度,可以旋宫转调,演奏多种乐曲。验证了编磬动听的音色。
磬是中国音乐史上独特的一种乐器,古老而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