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和学渣的真正差距,就在专注力

未经允许,请勿私自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正文共: 3983字 10图

预计阅读时间: 10分钟

文/图:恬妈

纵观古代学霸,有出名要趁早的孔融——融四岁,能让梨,有家境贫寒只能凿壁偷光的匡衡,有没钱买灯油但借助囊萤映雪来读书的的车胤和孙康,还有三年不窥园的董仲舒,这些学霸,他们从小就勤奋好学,坚持不懈,最终都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给我们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因为没有“专注力”这个词,所以人们都会用“勤奋好学”来称赞这些学霸。而放在当今社会,重温这些古人的生平事迹,扑面而来的是“学霸的专注力”。

没有足够的专注力,就算顶着孔夫子第二十世孙的名头,孔融也不会一让成名,更何况穷二代—匡衡,车胤,孙康之辈,没学出点成绩出来,又有谁会在乎他们从小是在什么条件下读书学习的呢?董仲舒虽家境殷实,可为了读书,三年时间都不曾去书房后的花园看一眼,这种专注力,岂是常人所能比拟的。

那么既然这些学霸因为专注力而成功,那么专注力该如何定义呢?

一,什么是专注力

对专注力的理解,我认为应该从表象和内在两个层面来看待。表象的专注力是指一个人能够专心与某一件事时的时间长短,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注意力。而内在的专注力则是指一个人面对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全身心投入,可以专心致志的完成,这其实是一种情绪力。表象和内在相辅相成,因为喜欢,才能专注,因为有兴趣,才能投入。

所以,我认为,只有清晰的定义专注力,才能判断孩子的专注力是否存在问题。

二,专注力不足的表现有哪些

1,持续性差

只要坐着,经常觉得会局促不安,不断扭动身体,手脚无处安放,不停的动来动去,做事只有三分钟热度,也有孩子在上课途中会突然离开座位。

通俗的说法是:坐不住。

2,集中性差

上课或学习时,经常神游,发呆,东张西望,注意力容易被琐事分散,抗干扰能力差,经常逃避或厌恶需要花心思的活动或学习。

通俗的说法是:注意力不够集中。

3,广度性差

做事,做题经常漏题,漏字,漏小数点,观察能力弱,阅读速度慢,细节辨认能力能力弱。

通俗的说法是:粗心大意。

4,自控能力差

不等对方说完就生硬的打断谈话,或不等老师说完问题,就抢着回答问题。集体活动时,没有耐心,情绪波动比较大,容易发脾气。

通俗的说法是:太冲动。

上述种种,都是专注力不强的表现。或许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些许专注力不足的表现。

三,专注力不足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1,环境干扰

孩子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混乱、嘈杂、干扰过多,让孩子在学习或者生活中,一直置身凌乱的环境,从而影响孩子的专注力。

解决方案:环境是教育的基础,为孩子提供适宜生长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是提高孩子专注力的前提。简单整洁,与之无关的杂物不要摆放在孩子的活动区域。

2,家长催促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家长迫于时间压力不断催促,最终孩子催促免疫。家长过多的催促,会导致孩子被动接受指令,当孩子在面对催促时,大脑接受到的信息,其实不是商量、沟通,而是“命令”和“控制”。所以孩子的第一反应,就是本能地拒绝。

解决方案:家长将催促换一种艺术的描述方式:将“快点”变成“还有5分钟要出门了,我已经收拾好了,在门口等你哦”,或者“不要再玩了,快睡觉”变成“现在几点钟了?这个时间该做什么了呢?”。孩子只有在主动性和自发性的驱使下做事时,才会全身心投入,大脑也更为专注。反之孩子更不能专心做事,影响其专注力。

3,关心则乱

由于教育观念、个人素质、情感等因素,老一辈人往往过度溺爱孩子,甚至包办代替。这样做,使孩子养成了严重的依赖性,缺少自主性和自理能力,从而在独立学习、做事时无法集中注意力。尤其是有些老人喜欢在孩子独立做事时不断的问:喝不喝水?吃不吃水果?热不热?冷不冷?虽说是关心,但这种以关心为名的打扰反而会严重影响孩子的专注力。

解决方案:给孩子适当的空间,让孩子学会独立去面对和解决问题。尤其是孩子在做作业或者专注于某件事时,家长更不要过度关心,让孩子有全神贯注做事的空间和时间。

4,活动密集

一个人的专注状态,还表现为较长时间的投入。如果孩子在一件事上只能投入很短时间,很快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上,我们就会给孩子贴标签,说孩子不专注。其实,这也往往是大人给孩子安排过于密集的活动、留给孩子专注一件事的时间太短造成的。尤其是有些家长密集的安排了一大堆的兴趣班,孩子在各个兴趣班不断切换状态,也许刚调整好状态,就到了下个兴趣班的时间。孩子一直处于调整的状态,没办法有较长时间的投入,会直接影响其专注力。

解决方案:我们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就需要给孩子留出专注投入的时间,让孩子能有较长的时间,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不过我也并不赞成毫无节制的“较长时间”,家长最好能制定一个孩子活动较为充分的时间范围,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孩子可以专心致志的做他想做的事,家长不安排其他事项。比如跟孩子约定,这2个小时都可以用来玩乐高/画画/看书,到了约定时间,再做其他的事项。

5,快餐文化

在家玩手机,似乎是很多家庭的通病。有很多妈妈抱怨队友宁可玩手机也不看孩子,而有的家庭,夫妻双方一起玩手机。因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孩子自然而然也喜欢玩手机。孩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大都通过手机或ipad,长此以往,孩子通过手机被动获得知识,缺少了对事物主动思考以及和家人探讨的过程,从而影响其专注力。

解决方案: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放下手机,即便孩子通过电子产品学习知识,也要跟孩子有互动的环节,让孩子学会主动思考,给孩子树立一个勤于思考,善于发问的榜样。孩子只有在思考中,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体会到知识带来的力量。

6,斥责过多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家长过于着急,总是斥责孩子,批评孩子的种种行为,导致孩子情绪上背负了过多的压力,找不到自信和成就感,消磨了孩子的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专注力了。

解决方案:清代教育家颜元曾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这个原则适用于所有的孩子。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要给与适当的鼓励和激励,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从感兴趣逐渐过渡到觉得有趣,想要了解,慢慢再延伸到想要做出正确的判断,最终达到想要独立完成的目的。这就是专注力产生的过程,也是需要家长给与足够的支持与鼓励的过程。

四,如何培养专注力?

专注力的培养就是好习惯的培养过程,所以想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就要从习惯开始培养。

1,兴趣的培养

前面提到,专注力是通过兴趣产生的,所以培养专注力的第一步就是帮助孩子建立对事物的兴趣。而除了孩子天生的兴趣外,家长也可以在日常陪伴中,多说一些“这个东西看起来好有趣”,“这个东西太有意思了”诸如此类的带有积极引导性的语句,让孩子学会用积极的眼光看待事物,帮助孩子建立对事物的兴趣。

2,尽可能使用积极的语言

孩子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家长的用词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如果家长总说“算了,你做不到”或者说“不行,你不适合”等否定的语句,孩子大脑接受到这样的词语,就不会产生“进一步理解”和“进一步思考”的愿望,也就不能产生专注力。所以家长要多使用积极鼓励的语言,比如“你可以试试看哦”或者“你做的太棒了”。

3,按计划表做事,拒绝拖延

孩子一旦玩起来就会忘记了周围的时间,包括时间。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按计划表执行下一项任务,而不是“再过一会”,这样拖延的习惯一旦养成,大脑一旦接受了习惯性的延迟,就不会产生“自己来做”的愿望,也就不会产生专注力了。

4,善始善终

在研究事物为什么的过程中,家长需要避免给孩子传递这样的理念:“爸爸/妈妈也不了解,以后再说吧”,“爸爸/妈妈也说不清楚,大概就这个意思吧”,“孩子,不要太较真,差不多就行了”。

如果孩子从一开始吸收到的就是“差不多”,“大概”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的理念,那孩子很有可能也会按照这个标准要求自己,所谓的专注力也就形同虚设了。

5,认真倾听

上了小学的孩子,经常有这样的问题,上课看起来在认真听讲,但学习效果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原来是孩子没有学会认真听别人讲话,所以看起来在听课,但专注力其实并不高。

认真倾听其实是相互的,即孩子跟父母沟通问题的时候,父母也要认真倾听,才能跟孩子更好的互动。同样,孩子也要认真倾听父母的说话,才能提高专注力。

我有时候在忙的时候,孩子跟我讲一件幼儿园的趣事,我一心二用的听完后,如果只是简单的附和,孩子会直接说“妈妈,你根本就没认真听我讲”,然后气呼呼的看着我。后来我跟她协商好,但凡有事沟通,彼此都要认真倾听。相互的尊重换来了孩子的专注力,而共情的提问更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和表达欲,何乐而不为呢。

6,环境的创造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多隐性的原因是家庭环境导致。所以在不能集中注意力的环境里,孩子就算有最强大脑,也无法集中注意力。

所以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可以高度集中注意力的环境,跟孩子做好约定,在这个环境下,能做哪些事,不允许做哪些事。让孩子在合适的环境下,滋生强大的专注力。

7,深入思考

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兴趣时,也要让孩子逐渐形成“同一件事或事物的深入思考”的习惯,有了这样的习惯,才能让孩子从“大概明白”过渡到“完全理解”的状态。

面对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家长多做一些开放性的提问,锻炼孩子发现细微差别的洞察力,意识到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从而做出正确判断,达到想要独立完成的目的。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诚然,没有比兴趣更好的老师。学霸也好,学渣也罢,当一个人兴趣盎然的做某件事时,就会产生积极良好的情绪,就可以产生足够多的专注力,支撑他不断探索前进。

专注力的起点在于兴趣的建立,专注力的广度在于日常的习惯,专注力的持续在于思考的深度,专注力的提升在于父母的鼓励。与其说帮助孩子培养好的专注力,不如帮孩子培养好的习惯,用习惯带动专注力的持续发展。

愿我的分享与你有益!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