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氏伤科第四代传人年逾古稀,依旧每周照常看门诊:临床研究讲求“活”字

源起江南的石氏伤科救死扶伤、服务百姓,学术传承者逾千人,足迹遍及海内外,受到业界同仁和百姓大众广泛赞誉。第四代学术传承人石印玉教授年逾古稀,依旧每周照常看门诊、查病房,他辨病论治、方子常会有变化,喜欢活用其他医家经验,诊治讲求一个“活”字。

“纪念上海石氏伤科150周年暨石印玉教授学术经验研讨会”即将召开,日前弟子专家共同梳理石先生学术经验,传承流派精华。

“活”治:主张整体理念治伤先识人

石氏伤科1870年左右自江苏无锡迁至上海,肇始于石兰亭(讳蓝田),及至1940年代中期已成“沪上伤科名家”。石筱山、石幼山两位先生先后纳徒多人,上世纪50年代成立上海中医学院,在附属医院开展诊疗教学,先后兼任教职,在学术团体担任职务。

石印玉先生作为石幼山之子,担纲石氏第四代学术传承人。出身中医名家的他说,“父辈对我的最大的影响应该是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工作的态度,自己开诊所每天都是从早忙到晚,经常有经济困难的病人看病不收费,药还会免费给。当下也应如此,人家找你来看病,能解决的尽可能解决。”

石印玉虚岁5岁开始上小学,1958年年仅16岁时考入当时的上海中医学院六年制本科学习。在大学期间,除了系统学习中医学专业理论知识之外,印象最深的就是劳动。下乡巡回医疗,与农民、工人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起,接触到劳动人民的勤劳、朴实、善良,由此形成自己独到的临床特点。

相比其他流派传承,石印玉更主张根据疾病谱变化、中医学特色与优势,确立“中医药防治慢性筋骨病损”主攻方向,提出“治伤识人、整体调治”的当代骨伤科临床诊治新思路,由此创立当代中医诊治慢性筋骨病损类疾病的新理论体系。

植根百姓总结经验,他认为,考虑到现代人生活作息、工作内容与古人不同,具有脑力活动多、生活压力大、熬夜多的特点,人群中阴虚与热证的体质突出,由此提出:治疗慢性筋骨病损时需“清热活血”的观点。而针对膝骨关节炎这一常见的老年退行性疾病,以往多被中医学界归为“膝痹”、“骨痹”,他更主张其病机为“本痿标痹,痹痿并存”,进而提出“筋骨并重,以筋为主”的治疗原则。

“活”学:病人才是医生最好的老师

“病人是医生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感谢病人,这是老师一直以来的教诲。”弟子曙光医院庞坚医生说。在石印玉看来,医生问诊必须仔细、认真采集病情信息,才能施以治疗,观察随访疗效,印证诊断处置是否得当,方可技术不断提高。

治好病人,是医生的第一要务。庞坚回忆:跟随老师出诊学习时,最有体会的是,当门诊遇上来自郊区或农村的病人,老师可以如同闲话家常般完成问诊,个中便能感受到老师对于乡村与农民的熟悉与亲近。

1966年结束下乡劳动,石印玉返回曙光医院伤科工作,伤科接诊中有各部位骨折、脱位、伤筋病人,如何才能给予他们最恰当合理的诊治?石印玉一边诊治,一边选择最“笨”的学习方法:找到当时所有的骨科专业学术期刊、专科学术专著,通读之后择要做摘记,形成数以千计的文摘卡。

当年有骨折病人行动不便,很难回到医院复诊。石印玉则与同事主动上门,走小巷、爬阁楼去随访;有时担心病人病情反复,下班晚饭后常会回医院查看。兢兢业业的精神筑下扎实中医伤科基础,更为学生传承了踏实、认真、勤奋的工作作风。

他于上世纪80年代创建“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同时提出“传承发展石氏伤科学术精华、培养造就中医骨伤创新人才”发展理念;率领团队以“慢性筋骨病损防治研究”为主攻方向,研究内容涉及脊柱病损、骨质疏松、骨关节病、伤科手法、石氏伤科学术思想等,在研课题共计50项,其中国家级12项。

在常见骨质疏松症诊治中,石印玉则提出以补肾药的作用分阴阳,益肾阴与温肾阳的中药具有不同作用机制,治疗中需要有针对性,该学说改变了以往治疗骨质疏松症“一概补肾”的局面。而以“脾为后天之本”为理论依据,拟定“健脾方”防治骨质疏松症,取得较好临床效果,使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得以丰富。

“活”传:吸纳各家之长敢于创新

百年金字招牌石氏伤科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葆有活力,石印玉先生认为,关键在于吸纳各家之长的基础上敢于创新。当年如是,当代亦如是。虽出身中医世家,他并不排斥西医,中医与西医相结合得以取长补短,在中西医两方面皆有所长。

“老师不是传统概念里执着而又古板的学者,他兴趣杂泛、学识广博、乐于接受新事物。”庞坚记忆犹新,“当年适逢老师搬家,出力协助整理搬运一部分书籍,谁知那天理出的书籍,不少是国内外文学名著或是各类闲杂书籍,以及一部分英文书籍。”

人文思想与医术融会贯通,相比获得的一系列荣誉,石印玉更在意通过科学研究研制现代化的中药制剂,将传统中药汤药开发制成疗效明确、质量可控、便于服用的胶囊药片,让石氏伤科方药造福更多病家。

由他创制的密骨胶囊、养血软坚胶囊、芍药舒筋片、怀珍柔肝胶囊、金利胶囊、参蝎止痛胶囊、抗骨质增生合剂等为无数病家缓解了骨病伤痛。他同时整理研究形成规范的特色诊疗技术: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麻醉下手法松解整复技术、单穴深刺电针技术、麻醉下肩关节粘连松解技术等,以及石氏伤科导引八法、石氏伤科强筋健脊功法、石氏伤科垫枕疗法等。

迄今,上海石氏伤科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于2005年组建成立“石氏伤科医学中心”。2010年,石印玉倡导成立“石氏伤科学术联谊会”,通过互联网加强海内外石氏伤科传人之间的联系,让百年海派中医伤科招牌在新时代下再度闪亮。

栏目主编:顾泳 文字编辑:顾泳

题图说明:石印玉(中)与学生们在一起探讨病例。
(0)

相关推荐

  • 清末民初江苏骨伤科中医大家 石筱山

    石筱山 石筱山,江苏无锡人,1903年10月21日(清光绪二十九年九月初 二)生于上海.曾于上海神州中医专门学校肄业,该校停办后,回家随 父学医,二十二岁开始悬壶,以善治骨折伤痛闻名江.浙一带. 石氏 ...

  • 还在排斥中医?这个70年传承的古老中医流派,在顶尖西医院一号难求!

    走进上海瑞金医院伤科,病家络绎不绝,他们都是为魏氏伤科而来.这个古老的中医门派正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在这家以西医见长的三甲综合性医院中焕发新的生机,并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魏氏伤科传人问诊病人 ...

  • 石氏伤科——上海_三河口_新浪博客 和另外 1 个页面 - 个人

    石氏伤科--上海 (2017-02-13 13:53:41) 转载▼ 分类: 中医人 国医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氏伤科"及其传人石仰山 ...... 第四代传人 · 石筱山 ...

  • 【石氏伤科 用药要略】

    根据损伤的不同部位,性质和伤后兼邪的各异,石氏将伤疾分为外伤(伤及皮肉筋骨),内伤(损伤及脏腑经络气血),伤科杂症(风寒湿诸邪的留滞等)而予以分类用药. (1)外伤:一般指四肢筋骨损伤,如伤筋 ,骨折 ...

  • 名医讲堂 | 颈椎病诊治的十大误区,不知害了多少人——上海石氏伤科詹红生教授

    全文共3411字,阅读需要5分钟 时下颈椎健康问题已然成为热点,受颈椎病困扰而又被误诊误治者不在少数,身为一名专业医生,眼见心急,痛心疾首,因此不揣浅陋,列举误区种种,说不定自己亦误在其中而未觉.个人 ...

  • 石氏伤科引经药临床运用【转载】

    发表者:赵东奇 746人已读 归经理论滥觞于<内经>,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分经用药,为归经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至金元时期,张元素发明了药物"引经报使" ...

  • 石氏伤科运用牛蒡子组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特效

    石氏伤科是享誉海内外的一大中医骨伤流派.石氏倡导"十三科一理贯之"的整体观念,立足传统中医基础理论,牢牢把握骨伤疾患的病理机制,吸取中医内外各科临床精华,融会贯通,广收博蓄,形成了 ...

  • 石氏伤科的新伤续断汤 组方:当归 地鳖虫...

    石氏伤科的新伤续断汤 组方:当归 地鳖虫 炙乳没 煅自然铜 丹参 骨碎补 泽兰叶 延胡 苏木 川断 桑枝 桃仁 服法:水煎温服,每日一剂. 功效:活血化瘀,续断生新. 主治:新伤瘀阻或筋骨折断等.

  • 石氏伤科临床惯用秘验方30首

    石筱山,中医伤科专家.江苏无锡人.自幼从父学医.1924年开业行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上海中医学院伤科教研室主任.上海市卫生局伤科顾问.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擅长治疗脑震荡及外科疑难杂症 ...

  • 石氏伤科(石筱山、石幼山)秘方

    ​方名:三色敷药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续筋骨,利关节. 主治:一切伤筋骨折,青紫肿胀,疼痛难忍,亦治陈伤及寒湿痹痛. 组方:紫荆皮.黄金子.全当归.西赤芍.大丹参.淮牛膝.片姜黄.五加 ...

  • 『骨伤秘验方』石氏伤科

    石筱山(1904-1964).石幼山(1910-1981)昆仲为石氏伤科第三代传人.石氏治伤,注意整体调治,内外兼顾,善于有所侧重地综合应用手法.外治.内服.针刺以理伤续断,尤其擅长用巧劲正骨上骱理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