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瓷器老化的痕迹和鉴定方法

关于如何判定一件瓷器的新老,国内藏家专家历来意见不一,各说各话,大家似乎都按照自己的轨道在独立的运行,在藏友之间的交流中也经常出现'鸡同鸭讲’的情况,甚为尴尬,这种认识上的混乱,导致了假货乘虚而入,并且已经到了真货没有生存空间的地步。广大藏友在'防不胜仿'中吃尽了苦头,交足了'学费’,有的甚至到了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地步,还没处讨说法,局面如此混乱,令人痛心。为此笔者根据这些年对古瓷的研究,来分析一下古瓷的鉴定要点,希望能给纷乱的古瓷认知带来一些共识。

瓷器老化的原理和特征

首先必须明确,大自然中,不管什么物体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老化或者说氧化,瓷器也不列外,我们注意看新老瓷器的对比就会发现,新瓷器釉面反射的光泽刺眼,火气大。老瓷器光泽相对柔和,气息沉稳,这就是老瓷和新瓷的直观区别,这种瓷器上反射的刺光转为柔光,气息逐渐沉稳的变化实际上跟氧气的氧化有关,众所周知,氧气是无孔不入的,打个比方,我在家里放一只青苹果,过了两天就会慢慢变黄,变熟,不管它是内部是怎么变化的,它都和氧气的进入有关,氧气进入瓷器的内部同样能改变瓷器的光泽和气息、它能使釉内的反光物质老化,使它反射的光泽逐渐变得柔和,也能使瓷器在烧制时从高温中吸收的能量也就是所谓的火气逐步消退,使瓷器的气息变的沉稳,这种变化虽然缓慢,但经过上百上千年的时间,它已经有了让老瓷器和新瓷器可以明显区分的特征。

氧化对瓷器色泽和光泽带来的变化

由于氧化的不同,造成上下胎色泽光泽不同

笔者仔细观察了一件不经意打碎的建窑盏发现,其胎内胎色和光泽从底胎越往上就越深越亮,究其原因是因为胎的密度相对釉要松,氧气从露胎的底进入胎内部较多,一直往上渗透,离底胎越近,氧气进入的越多,氧化程度就越明显,色泽和光泽就变的越淡越暗,而且有一种干的感觉,所以造成了该瓷器上下胎色泽光泽不同。笔者分析,胎中的深色,其实就是瓷器在烧制过程中对能量吸收的结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火气的颜色。

如何证实这一点呢,我们可以拿两块石头做个试验,一个放到电炉里烧几个钟头,拿出来是不是比没烧的那块颜色要深,这就是能量吸收后的色泽,这种色泽只有经过氧化后才能逐步消失,最后恢复到物质本来的色泽,胎上部光泽亮其实就是胎土内存在的反光物质在反光,随着氧化它的反光功能也会逐步减弱,直到消失。那么这种能量和反光物质也同样存在于釉中,虽然由于釉的密度紧,氧气难以进入,但因为时间跨度长,它仍然会有不小变化,这种变化就是釉的光泽和色泽变暗变淡,而在釉面,变化就更明显了,因为那里直接接触空气,笔者在有些老瓷器釉面发现这么一种现象,其色泽比我们迎光下看到的釉色要淡,光泽要暗。这些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同样一件瓷器,氧气接触的越多色泽和光泽消退的越快。所以我们平时看到一件老瓷器是会有旧,干的感觉,其实就是瓷器氧化后光泽变暗,色泽变淡带来的影响。这种变化对于我们辨识一件瓷器的新老有着重要的参照意义。

如何辨识老瓷器的光泽和气息

 1.釉面光泽辨识

'宝光’的光泽

观察一些老瓷的釉面,油感的釉面仍显'宝光’。

另外,还有一些亚光釉老瓷器,釉面看上去油油的,似乎看不到这种'宝光',但如果是你透过油层细细观察,它仍然能反射这种光泽,只是在油光的包围下它的莹光度有所减弱,但光线仍然是’活'的,釉面质感也是均匀细腻的,这跟酸腐蚀后再涂上油的仿品那种呆滞的光泽是完全不同的。笔者通过对大量老瓷,新瓷和新仿瓷的观察和比较,印证了这种'宝光'现象确实为大部分老瓷所独有的现象。

2.气息辨识

不是所有的老瓷器釉面都能明显的观察到这种薄薄的莹光和晶光的,特别是含铁量高的黑釉瓷,某些海捞瓷,深色釉瓷和氧化腐蚀严重的瓷器等

鉴定这样的瓷器不但要看它的釉面质感是否均匀,反射的光是否有'活气’,最主要要看其釉面和底胎气息是否沉稳,这种气息的直观感觉上面也提到过,就是火气退去后釉面和胎相对新瓷器颜色要’淡,干'的感觉。而新仿器由于火气重釉面和胎颜色有'深,湿'的感觉,这就是区别,这种'深,湿’的气息是仿者做不掉的,因为火气是一种能量,酸很难腐蚀掉,而且酸一般只对新仿瓷器的外表破坏,里面的釉层不会被破坏,所以这种能量仍然会从釉内部散发出来。

以上介绍的光泽,气息,釉面等辨识方法在实战中既有侧重,又可互相配合鉴别,经过针对性的练习都是可以掌握的,关键是平常要多进行新仿品和老瓷器,瓷片的对比,把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进行记忆,做到捻熟于心。

 3.老器复烧的辨识

复烧后的老底火气大,并有凝结现象

自然的老底,表面颗粒松散,无火气

复烧器就是老的瓷器或部件经过回炉烧制后的仿品,这些仿品与老瓷器存在很多方面的共性,所以有很大的的欺骗性。因此,笔者总结了几点经验供大家参考;

复烧仿品大致有二种情况,一是接老底复烧,也就是上面是新的,底是老的,二是整个老器复烧,有的还在老器上加彩复烧。接底复烧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釉的底,一种是露胎的底。那么在复烧中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低温复烧,也就是几百度的状况,一种是高温复烧。一千度以上。这些都有不同区别和讲究的

首先说接底的仿品,接露胎的底一般多见于高古瓷,这种胎回炉烧制后;颜色变深变亮,并且表面有凝结现象;这种情况的产生是有科学道理的,我们前面说过能量的吸入会改变瓷器的颜色和光泽,所以本来一件老胎经过漫长时间的氧化,能量已散发掉了,表面也变淡变暗了,经过高温烧制这种能量又重新积聚,所以颜色和光泽就比没复烧时要深要亮。表面凝结现象的产生也有科学道理的,因为底胎在长时间氧化后,它的表面颗粒程均匀松散状的,并且还带有一定的附着物,经过高温烧制后,这些附着物和胎表面的金属物质被溶解搅浑在一起,在冷却后胎表面就出现了凝结状态。当然干净的,含金属物质少或没有的老胎经过复烧,这种状况就不太明显。

复烧过的老建盏火气大,又油亮

没复烧的老建盏,气息沉稳

那种有釉的老底和整个老器复烧的釉面变化一样,都是釉面变油变亮,也是能量重新积聚后的反应。我给大家打个形象的比方,两个老竹筒,一个在火上烤一会,一个没有,两个比较下,烧过的那个是不是更油油的,亮亮的,且带有火气,复烧温度不高的老瓷就是这种感觉。

低温复烧的仿品一般都是用来后加文饰,但也有纯粹就为了增加亮度,充当精品卖好价钱,这种仿品笔者在建窑仿品中见过,高温复烧一般多见于接底器,也有将窑址未烧熟的废品,残件和瓷片的拿来加工仿制高档花纹,更有甚者干脆拿完整老器来造这种假,可以说是对文物是赤裸裸的犯罪,令人痛心。完整老器复烧的仿品其釉面虽然火气明显,但不知底细的藏友会误将它当作'老中见新'的精品,它的迷惑性在于釉料,器形,工艺都一样,且其从釉内释出的斑点色泽也和老的一样,如果藏家只注重这几点是很容易上当的,所以学会观火气辨气息在鉴别瓷器新老时是很重要的。

认识新仿器的特征对于鉴别时自我修正的作用

理论上讲,我们已经知道了如何去观察老瓷的旧貌,及这些旧貌的特征,但实际是谁也无法对所有的老瓷的特征印象深刻并且了如指掌,因为收藏本来就是一个不断认知的过程,掌握了理论知识,还有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而且在鉴别一件藏品时,时间往往是仓促的。所以在平时学习中,我们应该对真假都要多看多学习,在鉴别一件瓷器时要动用多种角度去看,可以起到相互印证,反推修正的作用,最后再以确定釉面是否有老化痕迹下结论,这样做可以提高鉴别准确率。打个比方,你看一件瓷器时,很多部位不确定新老,但在某一部位看出是人为做旧,理论上将,这件东西是假的,很多地方都是有问题的,那么其它不确定的部位也应该是作旧的,这样你就会更仔细的看它不对在那里,和老瓷旧貌有哪些本质区别。这样反复观察后,你对新仿品的作旧痕迹与老瓷旧貌之间的本质区别能更加的了然于心。

以往鉴定中的误区

我们很多专家在鉴定古瓷方面往往着重推荐看工艺,器形,文饰,画工等这些,没错,这些方法都很重要,但对于鉴定一件藏品,他们应该放在第二程序上,这是因为在确认一件藏品的年代,用途,艺术,历史价值前,首先要排除它是一件现代仿品,而以上这些方法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外在的东西现代人都能仿,譬如有些高仿品就是完全按照书本上对古代制作工艺的描述来制作的,如果谁按照工艺,器形等来判断新老,那就钻进了仿者的圈套了。

自然老化气泡

人为做旧气泡

还有就是古代的工艺和器形,工匠的一笔一画等现代人是不可能完全都了解的,而且很多东西本身都有其某一点的特殊性,不能因为某一点书上没有说就是不对的,所以这些方法在鉴定中都是有局限性的,不能一锤定音,但如果一件藏品在这些方面与古代有重大出入,倒是可以起到警惕和怀疑作用的,但最后定性仍然要在老化痕迹中找到依据,这个程序不能打乱。

我给大家打个比方来表明维护程序的重要性,警察破案时发现一名嫌疑人有很大的作案动机,几乎大家都认为是这个人犯了案,但要定这个嫌疑人的罪仍然要找到案件相关的直接证据才行,否者有可能造成冤假错案。瓷器鉴定也是这个道理,必须要遵守程序的规则。在目前眼鉴学领域,对于如何判定一件瓷器新老的问题上,没有比自然老化痕迹鉴定更可靠,更科学的方法,所以老化痕迹鉴定应该作为排除现代仿品的首要手段。

结束语:古瓷新老鉴定既是一门科学,也是的眼鉴学,它不是盲目的看东西,任何说法都必须要有事实的根据和科学的解释,它不是玄学,是经验学,是需要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

(0)

相关推荐

  • 瓷器鉴定经验分享~徐家强

    今天我看了一个瓷器玩家的朋友圈--他朋友圈得有一万件瓷器--像我这种瓷器玩家也算见过大小世面.进去看了20分钟:我感觉头大-难说我发出来一些瓷器很多玩家-他们不懂!当我今天下午20分钟看完2000来件 ...

  • 拥有王步瓷板画,今生无憾!

    王步的青花极为注意装饰与器型的统一关系,如一九六五年赴日展青花釉红扁方瓶,以牵牛花为装饰题材,纹饰随器型旋转而变化.所画鲇鱼.双鸭大盘,均随器型用半刀泥刻成水波纹,既使青花形象突出又与微微下凹的盘面极 ...

  • 瓷器百科丨鲜亮绚丽、盛极一时的明清绿釉瓷器

    绿釉是以铜为着色剂,以铅化合物为基本助熔剂的低温釉.宋代定窑所烧造的绿釉被后世称"绿定",为名贵品种之一. 宣德孔雀绿釉大多是在白釉上覆釉二次烧成.这类瓷器釉面不易脱落,色泽明快, ...

  • 古玉的综合鉴定之,什么叫火气?

    古玉的综合鉴定除了之前总结过的一些玉质工艺上,比较直观的比较具象的特征外,还有一些抽象的鉴定依据,比如包浆光气,工艺韵味,这类鉴定因素说清楚比较容易,你比如说火气,什么叫火气? 刚加工出来的东西的光泽 ...

  • 手把手教你清代瓷器鉴定(二)

    由于清代瓷器是学好古瓷鉴定的基础,这期笔者换个视角谈谈清代古瓷.上期从环境和包浆的角度,这期笔者从质量角度谈谈清代古瓷鉴定. 古瓷整体说来质量上是一个统一体,清代也不例外.所谓的统一体就是纹饰质量.工 ...

  • 浅谈古瓷器上的光泽

    釉面就像穿在瓷器身上的衣服,久而久之,衣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旧,瓷器的釉面也会产生微弱的变化.除了釉色.瓷质,光泽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看点.任何瓷器都有光泽,正确认识和辨别瓷器上的光泽是鉴别瓷器真伪及年代 ...

  • 浅谈古瓷器的剔花

    宋元两代南北各地瓷窑都有运用,其中以磁州窑与吉州窑剔花产品最具代表性. 剔花瓷器,图案气象浑穆,线条遒劲有力,给人以古朴奔放之美感. 剔花,就是在半干的坯体上,使用竹木或骨石等制成的刀具,按事先设计的 ...

  • 宋代建盏如何鉴定?从瓷器的老化痕迹和鉴定方法谈起

    活眼 砚凹宜黑色 长毫瓯小聚 香茗 喜欢宋代老盏,一是因为它具有客观的收藏价值,二则是因为其自带的古韵,是新盏怎么都比不了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仿古建盏与真品古建盏做得近乎一致,这就让诸多喜欢古建盏 ...

  • 太绝了!古瓷器的老化痕迹和鉴定方法

    瓷器老化的原理和特征 首先必须明确,大自然中,不管什么物体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老化或者说氧化,瓷器也不列外,我们注意看新老瓷器的对比就会发现,新瓷器釉面反射的光泽刺眼,火气大.老瓷器光泽相对柔和,气 ...

  • 浅谈定窑瓷器的装饰纹样:划花、刻花、印花

    划花 划花是宋代定窑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之一.通常以篦状工具划出简单花纹,线条刚劲流畅.富于动感.莲瓣纹是定窑器上最常见的划花纹饰.有一花独放.双花并开.莲花荷叶交错而出.有的还配有鸭纹,纹饰简洁富于变 ...

  • 浅谈康熙瓷器翠毛蓝的特征

    图1:故宫藏康熙翠毛蓝青花山水人物纹盖缸 翠毛蓝是指青花瓷器中的一种发色,向来被赞誉者称之为的青花之神品,是众多收藏者追逐的.可遇而不可求的热门收藏. 图2:故宫藏康熙翠毛蓝青花山水人物纹盖缸之盖 翠 ...

  • 浅谈明清瓷器底足演变

    洪武时期瓷器底足 早期承元代呈离心梯形,其后外足墙变垂直.足墙厚,足端平切.挖足草率,有的甚至浅挖即止.像所谓"饼形足".内足墙离心角度大,与底相交处呈现弧折.外足墙端斜削,使之成 ...

  • 浅谈明清瓷器品种鉴赏

    玲珑瓷与青花.粉彩的大宗相比.与颜色釉的品种繁多相比,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品种,与之并称景德镇传统四大名瓷,其原因恐怕除了它自身的灵通剔透.惹人喜爱外,也因为它与另三者共同涵盖了景德镇瓷器装饰的常用手法, ...

  • 浅谈元明清瓷器鉴定之款识和胎釉

    现代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元明清瓷器的收藏及鉴赏.元明清瓷器是生活用瓷和艺术瓷的极盛时期,历时很长,品种繁多,涉及古陶瓷的年代.窑口.器型.纹饰.用途.胎釉品质.彩瓷品种.底足工艺.款识.做旧手法等许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