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术诞生于1836年,距今不过一百八十余年的历史。但就在这短短百余年的摄影发展史里,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艺术流派,有的流派甚至影响至今。本篇就来说说“达达派摄影”——正因为达达主义的存在,20世纪大量的现代及后现代流派才有了它们的辉煌。“达达派”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战后,流行于瑞士、德国、法国的现代主义文艺思潮。“达达”一词,在拉鲁斯词典中意为给儿童玩耍用的摇木马,据说在1916年,一群艺术家在平时聚集的酒吧里开会,想为他们的组织取个名字,他们随手翻开了一本词典,“达达”这个称谓就定了。这个取名的举动看似随意,实际上却和达达派艺术家后来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摄影风格高度的一致。达达主义艺术家们在摄影创作时,主张对一切传统的反抗与破坏,蔑视理性,以反对理性、反审美、反道德态度著称于世。在没有PS的时代,在技法上他们将报纸碎片等杂物采用无意识拼贴、摹拓、堆积构成等方式,利用暗房技术进行剪辑加工,创造某种虚幻的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意念。达达主义艺术家主张破坏一切,在他们看了,破坏就是创造,人来不应该在地球上留下任何痕迹。由此可以看出达达主义的理念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许多人对旧有价值观的强烈反叛心理,他们认为,正是这种旧的秩序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惨绝人寰的人间悲剧。达达主义者试图通过对旧秩序的拒绝达到追求清醒的非理性状态及彻底瓦解旧秩序的目的。达达派的作品荒诞无稽、充满戏谑性,该流派的代表人物有常见的先锋派艺术家,菲利普·哈尔斯曼、摩根、拉茨罗·摩荷利·纳基和欧文·布鲁门菲尔德、曼·雷等,还有H.霍希、K.波特沙德克等人。
美国著名达达和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是世界上最早广泛运用摄影的特殊技法来进行摄影创作的艺术探索者,至今流传不衰的不少摄影技法都是他创造的。
是他首先反对并挑战摄影的旧有形式与主题,使用中途曝光、投影等暗房技法,完成创新的艺术表达形式。这些探索除了在摄影技法上别开生面以外,在观念上也非常切合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反艺术精神。
他大大扩展了摄影艺术的领域,开辟了一片前所未有的新天地,是当代摄影史上最重要的先驱之一。
曼·雷常以一种轻松的游戏心态来进行摄影实验,被后人称为“雷照片”,但同时也对摄影艺术的发展历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他的作品《泪珠》,为了突出泪珠,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他打破了传统的“如实记录”的方法,并没有真去拍摄泪珠,而是拍摄比真泪珠更夸张的五颗晶莹剔透的玻璃珠,通过后期拼贴在一起。菲利普·哈尔斯曼以拍摄肖像出名,他的黑白肖像摄影,达到了艺术的高峰,是世界摄影的典范。《蒙娜丽莎·达利》的创意,起初来自达利的一个奇思妙想,他对哈尔斯曼说:“我想当一回蒙娜丽莎。”哈尔斯曼觉得这个主意很好,便让达利摆出蒙娜丽莎的姿势拍了一张照片。在此之前,哈尔斯曼曾为达利拍摄了一本作品集《达利的胡子》。于是哈尔斯曼将两组照片进行后期拼贴与暗房合成,为蒙娜丽莎换上了达利圆睁的眼睛;在蒙娜丽莎原本微笑的嘴唇上换上了达利的胡子,两撇胡子夸张地长到了眼角;蒙娜丽莎的双手也变成了一边是青筋暴露、汗毛浓密的巨大的手,一边是捧满钱币的手......
菲利普·哈尔斯曼的作品透着一股玩世不恭的态度,恰恰表达了达达主义的主旨:破坏一切旧秩序和传统的审美。欧文·布鲁门菲尔德是上世纪最重要的几位引领达达派艺术潮流的摄影师之一。他出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柏林,一战入伍,做过救护车司机、战地妓院薄记员等等职位,在二战之前,他进入先锋派艺术圈,在达达主义的影响之下,经常对摄影作品进行抽象的拼贴画试验,使画面的风格产生独有的意念。二战期间,他经历千辛万苦,最终受《时尚》、《时尚芭莎》杂志的要聘,创作了不少极具震撼力和影响力的封面照片,成为时尚界薪酬最高的摄影师。例如他在为法国版时尚杂志《Vogue》拍摄封面时,拍摄了一张最具标志性的,名为《清澈的眼睛(The Doe Eye)》的照片(1950年)。这张照片做了曝光过度处理,采用的是硬宽光。布鲁门菲尔德隐去了她的脸,只留下一只眼睛、嘴唇和一颗美人痣。他的作品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打破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