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CRM,将走向何方?
专栏作者/祝秀国
“认知科学”在营销及销售领域应用的探索与推广者。
本人从2004年开始,在药企的一线做营销做支持管理工作,这个过程中,一直对营销资源管理优化的理论基础、管理方式以及软件工具坚持思考并尝试创新。
今天,笔者想从从营销支持管理工作的角度,来聊一聊在这将近15年的时间中,自己对药企CRM系统的感受。
01
类ERP时代
——作为ERP的销售模块扩展
最初的工作中,我曾经写过一个PPT,总结在营销支持的过程中,我的软件该如何建设。这个PPT的名字甚至就称作了《营销资源计划》。
图1.2006年7月写就的《营销资源计划》
主要管理的是ERP的销售扩展,管理了ERP软件所缺失的客户联系人、客户资质管理等基础数据。而业务数据主要是运用在客户订单的前导,例如管理经销商的库存。
整个思路模式也与ERP的思路类似,包括:
1.营销计划:管理每年的销售任务,甚至包括“考核任务”和“理想任务”;
2.销售人员:由于医药推广过程中,销售人员在销售活动中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销售人员的能力、培养、招聘、薪水,很长一段时间是我的最主要的工作。
3.销售的现金流预算:每年的销售费用如何使用,对于长期的客户合作投入例如上市会、学术会、学术研究等等资金如何使用,都是要有非常明细的资金计划,当时甚至要有跨一年、跨两年的资金计划。
4.销售订单:这当然是最主要的关注内容了,不管你的计划与规划有多么美好,订单才是客户购买决策的最直接反应,所以每个月看销量一定是一个最基本的需求和功能。
5.销售回款:回了款才能有真正的现金重新投入到市场当中,所以这也是不可缺少的功能。不过现在很多大集团已经将销售回款单独放到了“商务”团队进行管理了。现在也有很多CRM软件都没有回款这个功能了。
6.客户与销量直接相关的指标:对于客户信息的收集,也有了基本需求,对于医药营销,起码的医院规模、医院等级、专科排名、门诊量、住院量等基本上可以与销量相关的指标也开始了收集工作。
7.客户联系人:对于医药营销,还不敢想象去管理详细的所有的购买产品的用户。但是,已经考虑要对最关键的用户进行数据收集。
8.营销漏斗:通过将客户的采购过程,按照顺序进行数据统计,形成经典CRM的“营销漏斗”。
02
销售行为管理阶段
再后来,随着对信息管理的需求越来越高,也接触到了CRM体系下的各种细分软件。这些细分软件与上一个阶段的软件相比,在以下维度上进行了扩展:
1. 对客户管理向纵深扩展:以经销商为原点,上游向潜在用户扩展,下游向最终购买者、使用者扩展。
2. 成交与成交前后管理阶段:从订单行为为原点,上游向推广过程管理扩展,下游向售后服务和现有产品不足的研究扩展。
而这个阶段,CRM的软件形式就更趋向于SFE、SLA。
例如:SFE软件在成交前管理的发力,以及服务等级管理、SLA管理;这些模块甚至在Microsoft Dynamics CRM 当中都可以看到。
03
电商运营阶段
在电商出现之前,CRM的研究主要立足在企业间贸易情景中,所管理的过程与商业决策过程相同,用互联网的说法就是B2B。
但是,从Amazon的出现,将用户需求采集、产品功能展示、缔结订单、物流配送、资信积累的过程,提炼到了用户端,采用一个“自助与自动化”的过程完成上述过程,用互联网的说法就是B2C 。
这种软件的形式,将用户发现需求的过程与下单过程模式化,创建社会诚信背书,并且通过产品纬度和用户喜好纬度(用户搜索关键词),进行同类关联性分类,运用协同过滤技术,进行广告推销。
常见的做法就是在电商网站的页面下出现:“购买这个商品的人,还关注以下商品”,用淘宝的说法就是“邻家好货”。
或者是“猜您喜欢”这样的一个功能,用淘宝的说法是:每个人的淘宝主页都是不同的。
同时将客户的基本信息,与长期的购买行为进行分类,抽象成“标签”。
这类CRM还有另外一些显著的特点,客户信息量巨大。
业务行为数据超出单个生产企业的产品功能所提供的需求;并且通过数据进行客户分类和产品类型分类。
上述回顾了这十多年的CRM发展,结合最近出现的新的科学研究和IT技术,我认为CRM系统将从以下三个纬度上进一步发展:
▌产品功能的目标客户的管理纬度
对于一个产品,不论是无形的软件、还是有形物品,对于其所明确的主要功能和次要用能,都将会用功能标签匹配客户需求标签;
并采用大数据的方式对客户信息进行尽可能的采集与存放,以积累用户信息的变化趋势、购买行为过程,从而对“客户需求与产品功能的关系”进行管理。
▌人际关系或者品牌管理阶段
在此之前,这部分功能所管理的内容,都像“艺术”一样,在一些“天才”的脑袋中装着,并通过市场部、媒体广告的形式进行实施。
主要的推广表现形式可能是“广告、推介会”,并通过“调查问卷、市场销量佐证”的方式来推测“广告、推介会”的有效性。
实际上,随着最近几年行为心理学的发展,以及认知科学的体系成熟,对于一个人的认知路径,和决策逻辑的记录模型,已经基本上有了完整的雏形。
利用心理学的认知的基本逻辑,在客户可能的认知路径上,让其看到或听到,甚至感受到与其记忆中相关联的内容,并不断强化,从而实现构建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印象关系。
而且,由于企业的特殊型,这种印象关系比起人际关系扩展出了法人印象、商品服务印象等更多的关系印象。
但人的认知结果,会受到认知背景的影响。用非常通俗的“别人眼里的骑友”的案例就能让大家理解这种偏差:
所以,并不是你所强行输入的以设计者为蓝本的认知背景,就能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相同的认知结果。
▌利益管理(销售费用和产品定价)
所谓的利益管理,是指在对这个品牌认可的产品功能条件下, 客户究竟愿意付出多少利益去交换产品的物质和功能。
这种利益交换的核心含义是:在结果一致的情况,销售活动的双方的成本付出。
这个过程中通常表现为产品购买方在购买过程中,获得产品销售方在资金、服务上的赠予行为。
这种“赠予”的计算模型,在经典的经济理论中,通常是需求满足模型和边际效应。
但是随着对购买过程的进一步剖析,发现将宏观经济转变为销售过程管理理论的过程中,还有更多的细节需要去管理:
1、企业方面是战略、预算、招投标的决策过程,CRM软件会需要采用类似项目的方式,管理这种过程化采购。
2、家庭方面是家里当家人的挣钱能力、喜好的决策过程。
3、个人方面,主要是个人喜好的决策过程。
对于企业、家庭、个人,由于决策过程的步骤、角色不同,所采用的规律也不同,CRM的软件会分化出不同的数据结构去分别管理。
从2008年左右,我第一次接触到一个运行在Pocket PC上CRM时,我就觉得移动操作系统、通讯技术的变化,将对CRM软件的形态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在2014年,在学习人工智能的过程中,笔者思考过移动终端在对于图像、声音的采集功能如何应用到CRM软件领域进行拜访过程分析。
那么人工智能芯片、人工智能算法、人工智能在人际交互领域模型的研究,是否也将对CRM软件的形态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但其实在销售过程中,对数据的分类计算是基于客户的分类,远远不同于原先的企业管理软件所处理的财务账目、销售销量。
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因为这些财务数据都是被“线性理想化”了,而客户是不会始终坐在线性的理想环境中保持不变。
图2.购买者态度在持续购买行为中的态度变化
及销量体现的分析模型
根据上述的模型就可以看出,仅仅从销量进行分析的数据,对于CRM的客户关系管理来说,仅仅可以说是“冰山一角”,对于其他的数据管理基本上都属于“非线性计算”。
而最近20年的人工智能的发展,分类算法和概率计算的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普及,也使得人工智能从某些研究领域的成功,逐步推广到行业应用领域。
小结
我们在做CRM建设的过程中,会有深刻的体会,从订单、经销商管理、产品流向、客户联系人、用户管理、销售行为管理、售后服务管理这些功能模块,都是CRM建设无法避开的,并且是无捷径的。
但是,将来CRM的建设,将会进入到一个非常宽广的领域,而且得益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化、通讯技术的发展,CRM将会变成企业管理领域中形态最多、功能最多、应用最广、数据最丰富的系统。
关注“思齐俱乐部”
回复以下关键字
市场丨销售丨准入
SFE丨培训丨职场丨药企
曹典君丨栋哥丨Joe丨刘唐
爱可乐的仓鼠丨六小西丨多吃肉少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