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中的“纵横”

纵横--中国书法理论的重要对偶范畴。“纵”与“横”相对。指书法章法布局的横向、竖向须讲求前后相承,左右映带。强调笔法气势要奔放自如、纵横态肆。纵、为竖画;横,为横画。要求纵横结合,纵横相需,交错互织。其纵势是行笔向上下伸张,增加字体的长度;横势是行笔向左右伸张、增加字体的阔度;主纵主横,往往因时代而不同。自殷周至秦代,书体的纵势居多,殷墟的甲骨文全部采用纵势。汉、魏、晋、南北朝的书体多用横势。魏晋时、钟繇书法,无论行楷,均取横势,而羲之又每每以纵取势。唐欧、虞取纵势,褚、薛取横势,柳取纵势,颜取横势。宋米、黄取纵势,苏、蔡取横势。可见纵横本无定格,学书者拟根据性之所好和学力的演化,而自定其纵横之势。唐代孙过庭《书谱》云:“元常不草,而使转纵横。”又云:“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唐代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云:“每为一平画,皆须纵横有象。”宋代陆游《跋乐毅论》云:“《乐毅论》纵横驰骋,不似小字。”明代解缙《春雨杂述》云:“上字之于下字,左行之于右行、横斜疏密,各有攸当。上下连延,左右顾瞩,八面四方,有如布阵。纷纷纭纭、斗乱而不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破。昔右军之叙《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纵横曲折,无不中意。”明代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祝京兆季静园亭卷》云:“祝京兆书《委静园亭诗》以大令笔作颠史体,纵横变化、莫可端倪。”清代蒋衡《拙存堂题跋》云:“于法度森严中纵横奇宕、所谓端庄杂流丽也。”清代包世臣《艺舟双楫》云:“纵横者,无处不达之谓也。”清代孙退谷《庚子消夏记》云:“然纵横之极,却笔笔不仿古人,所谓如'屋漏痕'、“折钗脚',此其是矣。”清代李瑞清《匡喆刻经颂九跋》云:“《鹤铭》取势纵,故字形长。此则纵横兼备,无法不备也。”清代姚孟起《字学忆参》云:“字之纵横,犹屋之楹梁,宜平直,勿倾欹。”

(0)

相关推荐

  • 潘伯鹰《临阴符经》

           内容提要:潘伯鹰(1904--1966),安徽怀宁人.原名式,字伯鹰,后以字行,号凫公有发翁.却曲翁,别署孤云.现代书法家.诗人.小说家.著小说<人海微澜>,<隐刑&g ...

  • 秉承“复古即创新”的理念 在中国书法中寻求“活性基因”

    学习书法是很漫长的过程,对我影响最大的转折点是2014年赴美访学,我在治学之余考察了全美境内各大重要的博物馆.美术馆,大量西方古典和现当代名作一方面刺激和丰富了我的"认知风格",同 ...

  • 中国书法中最养人的十个字!

    "静"能养心 晋 王献之 夏节帖 "动"能养身 晋 王献之 夏节帖 "乐"能养寿 晋 王羲之 普觉国师碑 "学"能养识 ...

  • 《鬼谷子捭阖术》生活中的纵横之道;

    给你一种魔术,一个企业可以以小博大!你想拥有这种魔术吗? 鲜为人知的鬼谷子纵横之术曾经一度让二千年前无比强大的秦国整整推迟了十几年一统六国的梦想!为什么?六国以何与秦国风风火火地抗衡了几十年,凭什么? ...

  • 中国书法中“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怎么理解?

    宋代姜夔<续书谱>:"翟博寿问于米老(米芾)曰:'书法当何如?'米老曰:'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必至精至熟,然后能之." 明代丰坊<书决>云:" ...

  • 中国书法中“势”的含义生成与表现

    彭再生/文 摘 要 "势"是一个语义丰富的立体式语汇,在书法上与"象"及"阴阳"等根本性观念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更加具有哲学的品格与意蕴.具 ...

  • 日本人是如何从中国书法中汲取营养的?

    追忆    论艺    评议 意义何在 1 嵯峨天皇 嵯峨天皇(786-842)是恒武天皇的儿子,平城天皇的弟弟.其809年即位天皇,在位15年,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嵯峨天皇在积极推动日 ...

  • 中国书法中的“离合”

    离合--中国书法理论的重要对偶范畴."离"与"合"相对.离,指书法作品结字章法中的离断.生发.跳跃.铺展:合,指书法作品结字章法中的回合.接续.收来等.书法之要 ...

  • 中国书法中的“ 金石气”

    在纸张发明使用之前,中国古代的文字记载主要依赖三种方式:甲骨.金石.竹木简牍.但竹木简牍使用到南北朝末期已基本全废:而使用甲骨也仅限于殷商西周时期.再者,竹木年久易腐,甲骨也多用于贞卜:只有使用金石, ...

  • 书法创作讲究纵横之势——细说字中的“纵横”与“断”“连”

    书法讲究纵横之势. 作品-行草(局部1) 作品-行草(局部2) 纵势指字的上下取势,字形竖长,挺拔飘逸. 一行之中,字与字之间纵势的体现概有两种方式:一种为牵丝连绵线的运用,能起到气韵通贯,神采飞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