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家滩遗址揭秘8:古共工国墓葬及其出土玉器
第8章:共工家族与河伯家族的历史渊源
据《路史》记载:“炎帝器,器生鉅及伯陵、祝庸。”也就是说共工之父祝融还有两个兄弟:老大叫做钜(巨),是黄帝的高级参谋。老二叫做伯陵,被封于逄水,所以又叫“逄伯陵”。老三叫做祝庸,也就是祝融,他做了黄帝的司徒。司徒负责管理人民的教化,这一职务在没有文字或者文字还没有成熟之前,主要的工作应当是指宗教事务。大概因为祝融替黄帝教化人民有功,所以后来就被黄帝降封于江水。
图8-1:左为古本《山海经》插图之水伯“天吴”,图的背景为长着蛇头的虹。“水伯”只不过是共工或者河伯的又一别称,它长着八个脑袋,八只手脚。右为凌家滩出土的蛇形玉璜。《山海经》记载“共工之台”有一巨蛇镇守,首冲南方。可见共工氏也是崇拜蛇的,而虹就是两头的蛇。
逄伯陵与共工一样,也是一位水神。逄伯陵的“逄”字,辞书说它念作“庞”,这只不过是其读音之一而已。按古代造字规则,逄字当与降字同音,其意义也相同。降字古文原本为“夅”,是上下两只脚的象形,其义为下降、下落。逄字后来常被误写作“逢”或者“蓬”字,因为这两个字的形状和读音都与逄字十分相近。《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曾经统领天河十万水军,是天河水神。猪八戒不仅是一头猪,而且十分贪财、好色,所有这些都与传说中的河伯相符合。《西门豹治邺》中关于“河伯娶妇”的故事,就是河伯好色的证明。而猪八戒以前的官名是“天蓬元帅”,即“天逄元帅”,就是指的逄伯陵。
《山海经·海内经》还记述了一件发生在五千年以前的绯闻:“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殳)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
就是说逄伯陵曾与吴权的妻子私通,吴权妻孕三年之后,生下三个非常有才的儿子,其中一个发明了“射侯”,另外两个后来都成宫廷乐师,这便是伯陵好色的凭证。
据民间传说,吴权的妻子就是嫦娥,她因偷吃了吴权炼的仙药,便飞上天去做了月神。而吴权就是吴刚,他因为痛打了伯陵,被天帝罚上月亮去砍一棵永远也砍不倒的大桂树。伯陵后来被天帝变做一头猪,并且由天河的水神,贬做了凡间的水神,也叫做“河伯”。
共工名康回。“康”就是“空”和“大”的意思,“康庄大道”就是指空阔的大道,而“回”就是圆圈的意思。康、回合起来就是“大圆圈”的意思,不用细想,“康回”指的就是“虹”。共工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天吴”。
《山海经·海外东经》说:“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在虹虹(国)北两水间。其为兽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黄。” 又《山海经·大荒东经》说:“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吴。”
虹虹国,即共工之国。天吴,仍是康回的另一种叫法,吴即“虞”字,此字常被当做迂回的“迂”字用。迂是指大弯曲,舜的后代被封于黄河河曲,因此又称做“有虞氏”。天吴,指天边的大弯弯,亦是指彩虹。不过,《山海经》中的天吴,是长有八个脑袋的神,这虽与虹的形象不太一致,但却和所谓“共工氏之臣”的相柳很象,而相柳是长着九个脑袋的神。
图8-2:左图为古本《山海经》插图之“封豨”,右图为凌家滩07M23号墓出土之大玉猪。此玉猪长达72厘米,重达88公斤。猪的嘴、鼻孔、眼、耳俱全,并有一对大獠牙,形态逼真。它就是 “封豨”,亦即河伯。
而河伯的名字就更多了。除了逄伯陵、伯陵这些正式的名字以外,河伯还有一大堆稀奇古怪的名字。如“冯夷”,是传说中的黄河水神。冯字繁写作“馮”,显然这是“逄”字被误写作“逢”字以后又变成了同音的“馮”字。馮字与“凴”字通用,即凭字,故河伯又叫做“凭夷”。凭字古音又与并、冰等字相近,故河伯又名“并夷”、“冰夷”、“萍夷”、“屏翳”、“屏蓬”“并封”等等。此皆因为上古传说口口相传,无一定文字典籍记录之故。及至后来有了文字,又因各种方言混杂,以讹传讹,莫衷一是了。
河伯的名字虽然很多,但是他的形象却没有虹那么美,他或它是本一头极大的野猪。在凌家滩遗址第五次考古发掘中,张敬国先生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了07M23号大墓,在此墓的墓口上面,出土了一只长达72厘米,重达88斤的大玉猪,这只玉猪可能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一只玉猪,堪称“玉猪之王”。此玉猪的发现非同小可,它证明凌家滩不仅仅是共工家族的墓地,同时也是河伯家族的墓地。一如共工是祝融之子、河伯是祝融之兄一样,他们都是末代炎帝的子孙,又同样也是水神。
凌家滩这只大玉猪叫做“封豨”(封豕或封希),乃是传说中的一个怪物。《淮南子·本经训》曰:“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擒封豨于桑林。”高诱注:“封豨,大豕(猪)也;楚人谓豕为豨也。”郭璞注:“大猪也,羿射杀之”。
羿为什么要射杀“封豨”呢?因为羿是传说中的神箭手,尧的大将军,而封豨就是传说中的河伯或河伯部落。羿的妻子嫦娥,与吴刚的妻子嫦娥,以及逄伯陵(河伯)所勾引的吴权之妻“阿女缘妇”,实为同一个女人。而吴刚、吴权和羿实为同一个男人。河伯不仅调戏了羿的妻子,还与她生了三个儿了,所以羿当然就不会放过河伯。而且,羿后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抢走了河伯的女人,这个女人便是河伯的爱妃洛水女神,可见羿也并非是什么省油的灯:
屈原《天问》曰:“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洛嫔?冯珧利决,封豨是射,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闻一多先生指出:“上言河伯,下言封豨,是河伯即封豨”。不过自古以来,人皆谓河伯即黄河之伯,但是封豨逄伯陵真的就是黄河水神吗?
闻一多先生还以《艺文类聚》卷96引《符子》中的故事,证明河伯就是猪:“朔人有献燕王五大豕者……,王命膳夫宰之。豕既死,乃梦于燕相曰:'仗君之灵,而化吾生也,始得为鲁津之伯……欣君之惠,将报子焉。’后燕相游于鲁津,有赤龟衔夜光球而献之。”“鲁津之伯,即河伯。”
这里面讲到猪死后化为“鲁津”之伯,而并非黄河之伯。那么鲁津又是哪一条河呢?鲁津当为鲁国首都曲阜的母亲河,也就是泗河。曲阜即东方神都“空桑”,传说炎帝、少昊、颛顼、帝尧等,都曾以此为都城。泗河古称泗水,是一条山洪性河流。河水主要由降水补给,汛期洪水集中,常形成洪涝灾害。每当春夏洪水季节,泗河之水自东向西,汹涌而来,威逼空桑,所以泗河水神的职责,就是治理洪水,保卫空桑城的安全。空桑既为神都,那么泗水即为“天河”,故《西游记》中猪八戒任天河水神之事,实指祝融之兄逄伯陵时任泗水之伯也。
图8-3:古城曲阜(空桑)的地理位置。她的北面和西面均为泗河所包围。故泗河是曲阜(鲁)的天然护城河。泗河古称泗水,亦作“鲁津”。泗水又称为“洚水”、“鸿水”、“洪水”、“虹水”、“逄水”。有学者甚至认为古籍中常提到的“姜水”和“江水”等均与此水有关。炎帝族曾由湖南省北上河南、山东之汶、泗流域,后复又退居于安徽、湖北、湖南之长江流域,故长江亦称为江水。
何以见得逄伯陵是泗水河的总管呢?因为河伯名为“陵”,《西游记》谓猪八戒家居“福陵山”云栈洞,即暗指八戒是伯陵,乃是“天蓬元帅”、“逄水”之神。那么“逄水”又在哪里?
《路史·陶唐氏》云:“(尧)在位六十二载,沈蒙洚水,演天方害,龙门未辟,吕梁未废,后土冐没,而填星逆於水府。帝乃忧中国之不康,诏曰:'洚水滔天,下民其咨,孰能使俾将任焉?’四岳称鲧。”
“於是为世载七十矣,天下犹未平。洚水横流,草木畅茂,兽蹄鸟迹之道交於中国。尧实忧之。乃畴咨能若时之贤,以属天下之统。方是帝畿巨浸稽天,而冀人虞舜身修家正,所在数有美祥。”
《路史·夏后氏》亦说:“初鲧以崇伯事帝。帝为洚水之患,访於四岳,求能治之者,四岳称鲧。帝曰:'方命圪族?’岳曰:'举哉。’试之不可乃已,以命鲧。鲧筮之於归藏,得其大明,曰:'不吉,有初亡(无)后。’
《路史》中多曾次提到的“洚水”,一般理解作“洪水”。古文“洚”、“洪”、“鸿”三字,音义皆相通。故洪水又常写作“鸿水”。然而洚水不仅是指洪水,而且还特指泗河之水。从上文“方是帝畿巨浸稽天”一句,便可知“洚水”是在帝都空桑之侧,故“洚水”必为泗河之水无疑。
在古代泗水流域,有很多地方以“泗”为名。山东有泗水县,汉时属鲁国,安徽有泗县,江苏有泗阳县、泗洪县,泗洪县东临洪泽湖。值得注意的是:泗县又名虹县、贡县。虹县古时又名“绛城”。由此可知,虹、贡、洪、鸿、绛(洚)等皆曾为古代泗水之名。而“绛”又特指大红色,可见绛、洚二字本来就与红色有关,而洪、鸿二字与红色的红是同音字。
有学者称炎帝成于“姜水”,实为“洚水”;黄帝成于“姬水”,实为“济水”。济水在齐在北,洚水在鲁在南,两水均在今日之山东省境内。炎帝亦称为“赤帝”,赤者“红”也,正与“绛”字义同。司马迁称炎、黄二帝均出自少典氏,本是同根,或者并非臆测。
有学者撰文指出,泗水亦名“江水”,确实如此。泗水亦曾被称之为“河”,而且比黄河被称之为“河”还要早。泗水既可名“虹水”,当然也可以叫做“江水”,因为江、虹二字本是同音同源的。究其原因,盖因古代南北各族对河流的命名习惯有所不同:河,是一些北方民族对河流的通称,后来又专指黄河。江,是一些南方民族对河流的通称,后来又专指长江。如果泗水曾叫做“江水”,则正好证明此水在某一个历史时期内曾被南方来的一些部落所占据。
元·于钦纂《齐乘》曰:“齐有三汶,清河为大。”又引《述征记》云:“泰山郡水皆名汶,有北汶、嬴汶、柴汶、牟汶,皆源别流同。又在三汶之外。”可见在山东省北部称作“齐”的一些地方,凡河流又皆称之为“汶”。
图8-4:左为古本《山海经》插图,逄伯陵的儿子延(延维)是一条两头蛇,此乃是虹的形象。右为王大有、王双有二人所著《图说中国图腾》一书所收录的共工氏徽铭。这个徽铭所表现的是金文中的“虹”字,太阳、两头蛇分别位于“工”字的两侧,这说明河伯家族亦是共工家族的一分子。
那么到后来洚水(即逄水、江水)为什么又改称为“泗水”了呢?因为共工、河伯家族的衰落,以及夏后氏家族的兴起。泗县又名“夏邱”,乃是大禹初封之地。泗县上古时又称“卞明国”,“卞”字即古夏(下)字,又即“示”字,祭祀的“祀”字,就是以“卞”做偏旁的。所谓“示”,即夏后氏之姓“姒”姓。古文夏字,又作“是”字,亦作“氏”字。古文“夏”、“是”二字,原本同音,其义亦同。“是”、“示”、“姒”等字本与“泗”字同音。“泗”字之义,原指涕下,而夏即“下”字,与洚所代表的“降”字义同。大禹初封于泗,称“夏伯”,亦是“洚伯”。故知“泗水”之名,其实得于夏后氏也。
综上所述,因大禹治水之成功,故其所治之“天河”改作泗水,泗水即洚水(逄水)也。祝融之兄名陵,封于逄水,号逄伯陵,是为泗水河伯而非黄河河伯。
图8-5:古本《山海经》插图之并封。左为蒋本,右为毕本。同样一种怪物,根据各人理解的不同,就被画成了两种不同的形态,但他们似乎都抓住了共工或者河伯的特征。蒋本所画就是一条双头的虹,而毕本所画则是一头双头的猪。
历史上的黄河,暴躁而又粗鲁,黄河下游其它的一些河流,都曾被他“欺负”或者吞并:济水河道完全被黄河所占,如今已干脆成为黄河的下游。黄河之水也曾多次侵占淮河和泗河的河道,史称“黄河夺淮”或者“黄河夺泗”。单是从这一点上看,泗水与黄河也算是有些关联的。
河伯最早是帝颛顼的大臣,而颛顼氏是奉猪为神的。颛顼的父亲叫做“韩流”(流去水),《山海经》说他长着一只大猪嘴。可能由于韩流的形象过于荒诞不经,司马迁便在《史记·五帝本纪》干脆将其删除了。于是颛顼便由黄帝的曾孙,升格为黄帝的孙子。所以共工氏的形象是虹,而河伯一家的形象或者图腾则是猪。
伯陵家族世代守护王都空桑,使不受泗水之威胁,因其颇有功劳,故其能够与后羿等军事贵族争风吃醋。待伯陵家族失势后,其子孙却又带着猪的标记回到了安徽的老家凌家滩。至此,河伯家族与共工家族又重新走到一起。但从此以后,北方的水神河伯、洛伯等,与南方的共工氏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伯陵的儿子“延”,《山海经》又称做“延维”,是一条长着两个脑袋的蛇,这个形象,似乎又恢复了共工家族的特征。古文“虹”字的写法,确实是由一个“工”字和一条两头的蛇组成的。
图8-6:古本《山海经》插图之“屏蓬”和“?踢”。一看就明白这俩是同样的一类东西。结合图三十二,就知道并封、屏蓬和?踢都是同类,或为共工,或为河伯,均为雌雄同体之双头水神。
而共工的后代术器,《山海经》又称做“?踢”,也是一头长有两个脑袋的怪兽。此外《山海经》还有两个与“?踢”一模一样的怪兽,一个叫做“屏蓬”,一个叫做“并封”。很显然,“屏蓬”就是“并封”,而“并封”却是一头前后(或左右)都长着猪头的大猪。
封豨、并封、屏蓬等,原本都是河伯之别名,只不过封豨只有一个头,他是大野猪的原始形象,而并封、屏蓬等,又加入了共工氏两个头(虹)的元素。所以,并封和屏蓬,是共工家族与河伯家族重归于一家的象征。
在凌家滩,不仅出土有举世无双的大玉猪(即封豨),而且还出土有两个头的猪(即并封),两头的猪中间再加上一只鹰,鹰的胸前再加上一个八角形太阳纹的玉饰。这是一个惊天的大发现,《山海经》中的怪物,司马迁所不敢言者,赫然就在凌家滩出现了,从此以后,谁还敢轻易去怀疑集怪物之大成者《山海经》的真实性呢?至于玉鹰与双头猪的组合象征着什么,《山海经》中也有记载,作者将在后续的章节中详细地加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