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斎书话|大暑得书乐,蝉鸣亦清凉
人文|情怀|半纸书|文化|掌故
最近三伏酷热天气,上午一个人在白鹿原上练车,太阳炙烤下大汗淋漓,好在下午休息,一个人在家煮茶赏书,无聊时逛逛朋友圈,陆续买了一批好书,今天收到其中四种,特记录如下:
其一,《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名胜古迹图集》,大16开精装全套12卷。中国画报出版社2019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定价1980元。本书暨常盘大定、关野贞所著《中国文化史迹》(原名《支那文化史迹》)。关野贞作为古建筑研究专家,从1906年开始,至30年代侵华战争期间,多次来华实地考察中国古建古迹的存世情况,并拍摄了大量图片,写下大量相关论作。常盘大定也在20年代多次来华。在此基础上,1939年开始,二人合作编辑出版了《中华文化史迹》。该书1941年在日本法藏省出版,共分12卷,分别介绍了山西,河南,湖南,广东,浙江,江苏,河北,福建,山东、陕西,四川,安徽,江苏,江西,湖北等各省的文物古建的存世情况,除大量图片外,并配有文字说明。是书前几年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以《中国文化史迹》名称出版了图版部分。现在中国画报出版社又将详细的文字说明翻译过来,双剑合璧,所向披靡。如此好书,特作介绍。
其二,书趣文丛是俞晓群老师主持辽宁教育出版社的时候策划出版的一套大型丛书,作为当代著名的出版人,俞老师可谓将书与生活的关系发挥到了极致。丛书的名字叫“书趣”,自然是收集了一些关于书和书人的文章,根据总序言的介绍,该套丛书“请了一些读书的大行家现身说法,将他们读书成趣的成品展示出来,这成品全是作为趣味的读书结果”,丛书的总策划叫“脉望”,这明显是个化名。脉望是蠹鱼的一种(杜宇也是哦),是蠹鱼吃了书中的神仙字化成的。记得俞老师说过,好像是沈昌文、俞晓群等几个“编书匠”合在一块儿策划,最后合用了“脉望”这个化名。这套书从1995年开始出版,至2001年止,共出版了6辑总60册(其中第6辑分两次出版,编号为第6辑上12345和第6辑下12345,没有使用1~10的统一编号)。今日有幸收到南昌洪州书局寄来的散本37册,内容集中在前5辑(缺的13册也已整理出来),希望后面有机会陆续能把缺本收齐吧。
其三,下面这一套周明主编的《历史在这里沉思——1966~1976年记实》共分6册,市面上经常能见到的是前三本,后三本往往一书难觅,甚至很多人都以为这书只出了三本。究其原因,除了换了出版社之外(前三册是华夏出版社,后三册换成了北约文艺出版社),印量上的差异才是决定性因素,手中这一套的第一二三册,为1986年12月第4次印刷,印量已经多达381,700册,推测后面三年内应该还有多次加印。而第四五六册,这是1989年4月的1版1印本,印量8万册,不知道后面有没有再印,但想来89年后的环境收紧,再印的可能性有但应该不大。从来没有仔细翻过6本书,今天拿到仔细看那些目录,还是有差异的。前两册主要偏重党政军的领导人子女和专业学者对10年重要政事的回顾,第3本则是文化界子女回忆已故父母的遭遇,第4册则是纪实文学了,第5、6册则是文人的回忆性文章。看来6本书是各有偏重的。我曾经说过,80年代中后期是中国思想解放的一个小高潮,那个时代真是天时地利人和,这种情况早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一则风云变幻、二则沧海桑田,第三点嘛,大师们及其子女早就麻木了吧,谁还能写出“荒唐言”似的回忆性的文章呢?
其四,今天还收到中国图书网的包裹一个,内有韦力签名本《觅理记:中国宋明理学大家遗迹寻踪》特装本上下两册及天津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的《全评全注全宋词》精装全4册,后者该套书以《全宋词》为依据,收录宋、金、元、明、清历代词学家和近代词学大师评点全宋词中名作近两千首,并对每位作者附小传。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注释准确、评点精辟,是宋词爱好者的鉴赏读本,还是文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者的参考资料。尽管如此,拿到手后仍然发现不是自己想要的那种全宋词,有机会转让了罢了,不知道有没有需要的。韦力的书我则很久没有买过了,知道他最近著作颇丰,但质量也在急剧下降,以前都是一书难求,现在竟然特价卖签名本了,从这儿也能看出一些端倪来。不多说喽,言多必失哦。
除此之外,购买《中国文化史迹》(我还是喜欢这个名字)的时候,为了配单,加了一本雷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拿到手后竟然发现还是精装本,这是上了历史课本的一本世界名著,可惜没有看过,也算是慕名而买的吧。
另外昨天绿茶老师来到了西安,本来崔老师约好跟他见面的,结果他们两个由南向北的逛西安的新旧书店,我则由北往南,后来由于时间冲突,我俩失之交臂。一下午的时间,除逛了北郊的海蓝风网红书店外,意外的在北大有文汇书店买了一本李正德主撰的《陕西著述志》,大32开精装,并且物美价廉,也算是给一下午无用功的一点点安慰吧。
突然间想起,我当初的微信备注,竟然是“却将万字平戎策,换作东家种树书”。都不知道啥时候用到这两句话了,这两句话是谁的?好像是辛弃疾的吧。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