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儿子成长日记一一人生要滚三次烂泥巴
2001年12月3日
上周末三口人商量着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包括放学后回家先写作业不拖沓、整理第二天的早读内容、几点起床早读、几点上床睡觉讲故事,点对点的一条一条的争议认同后贴在祺祺课桌的墙上。
”妈妈,每天晚上你给我念三个故事,再讲一个我小时候的故事;我给你念两个故事,行不行?”他扬起刚洗干净的小脸问我。
”睡前故事太多了睡觉就晚了,再说故事讲多了兴奋不利入睡吧。”我说。
“那就星期五的晚上、和星期六星期天的晚上多讲一个故事,行不行?”
”行!”我爽快地答应,”但10点半必须上床,否则故事也得减少,因为小孩子必须要保证8到9小时的睡眠呀。”
“也要写上不许打人不许骂人!”儿子瞪眼看着我提。
“三口人要像朋友一样互相学习互相关心,有理慢慢讲,不许着急。”小万接,针对我的。
三口人订的学习计划有点好笑,大人订的是学习计划,儿子订的是正当权益。大人订笼子孩子提条件,都认可了就贴墙上去了。
从《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中知道,孩子听故事很重要,可以积累好词好句,并且重复听故事可以锤炼孩子的记忆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好,睡前读故事一直是我们没变的功课。
”妈妈,把你的记事本拿过来放在枕头下,想不起来的,你可以念,要不然光糊弄我。”儿子也喜欢听我念他小时候的日记,讲他小时候的故事。
”是日记本。以后洗漱要抓紧时间,洗好了叫我,洗睌了就不能讲了。”我提醒。
小孩子的精力真是特别的旺盛,好像不睡觉也不瞌睡,经常给他念故事的时候,我都瞌睡的脑子不清楚,他依旧精神抖擞。我脑回路堵塞讲得故事常有漏洞,他发现了纠住不放,我、我、我的天,我发现还是念故事比讲故事保险。上床最先瞌睡的总是大人。
我们订的计划针对儿子的学习,儿子订的计划针对我们义务。拉锯过来扯锯过去,终于都勉强认同了。
一个星期了,表现的都不错。
2001年12月4日
一大早祺祺问:”妈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什么意思?”
我边放水洗脸边说:”把你理解的说一下。”
”阿弥陀佛。”他举起一只手掌立在鼻子跟前。
” 屠刀就是指棍棒刀枪之类的,这些都是伤害人的器具。”
”哦,那我知道了,就是把刀呀枪呀,打人的那些东西放下,就能变成弥勒佛了?”
”对,不过不是弥勒佛是佛祖也特指有善良心的人,就是放下伤害人的行为和思想,要做一个宽容仁慈像佛祖一样的,不再伤害人的人。”
下午看了一篇《人生要滚烂泥巴》的文章很有感触,熟读了两遍,准备晚上给祺祺讲这个故事。
侗族人有一种独特的成年人礼仪,一个人一生有三个生日要滚烂泥巴,就是5岁、10岁和15岁。
他们有句俗语,从母亲那里学到善良,从父亲那里学到勤劳,从祖父那里学到耐性。
5岁了就要脱离母亲的怀抱,开始跟父亲学习劳动,5岁时就由母亲把孩子领到田边,由父亲在田坎的那一边接着;到了10岁就由父亲把他领到田边,有祖父在田坎的那边接着。意即跟父亲学习劳动的习惯,下一步要向祖父学习并锻炼意志培养耐心了。到了15岁,由祖父把他带到田边,这次田坎那边再没有人接,从这时起就说明你长大成人了,需要自己去体味人间的艰辛。自己独自从田里的烂泥里走到对面的田坎上去。,
侗族人反对在家靠父母,工作靠单位,稍有挫折便一蹶不振。
侗族人的孩子,母亲呵护过父亲教育过祖父训示过,然而,这些烂泥只能自己来滚,对面田坎上没有人接,你要勇敢独立面对自己的人生。
滚一身烂泥巴,勇于独步人生,这是现代初涉人世者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
侗族人的这个故事真朴素,道理却深刻。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