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球本土化发展的思考及研究
摘要:网球运动是世界体育之林中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网球文化所表达的人文精神和核心思想在人类发展史上亦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西方社会发展的产物,网球运动通过鸦片战争,以文化殖民的形式传入我国,迄今已逾百年。网球运动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内核如何科学的在我国进行“本土化”发展已经成为当下值得探讨的话题。中国网球的工作仍旧面临重重困难,我国网球运动的普及同样任重道远。本文通过研究网球运动及网球文化的历史以及总结中国网球普及中出现的问题,深度思考我国网球发展对策,在促进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同时,推动我国网球运动的本土化进程。
1.网球运动的概念及演进
1.1网球运动的概念
网球运动通常是指在具有特定规格及材质的场地上,两位单打球员或是两组双打球员之间进行的,用带弦球拍击打有压毛毡球体的隔网运动。从16世纪开始,网球成为英格兰等欧洲宫廷及上流社会的娱乐活动,因此被冠以“贵族运动”之雅称。自1873年现代网球发明以来,网球运动已经在全世界流行,成为仅次于足球的“世界第二大运动”,并与高尔夫、保龄球、台球并称为“四大绅士运动”。
1.2网球运动的演进
网球运动发明至今,已经经历数百年风雨的洗礼,用一句话可以总结为:“网球运动孕育在法国,诞生在英国,普及和形成高潮在美国,现在盛行全世界。”具体可将网球运动的演进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网球初创期(12世纪至19世纪):网球运动发明的初期,形式不够完善,仅仅是处于萌芽阶段的兼具启蒙性和娱乐性质的休闲活动。16世纪至17世纪,随着针对网球运动的规则的制定,西方各国的宫廷及贵族中开始盛行网球运动,因此古代网球的贵族宫廷血统孕育了未来网球的绅士及文明特征。
网球发展期(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1873年英国少校军官温菲尔德首次提出“草地网球”的概念,成为近代网球的里程碑。至此网球运动不再仅局限于王公贵族,开始走向大众,网球运动也因此在器具、场地、规则等方面开始加速发展和改良。近代网球的发展极大的丰富了网球文化的内含,为今后网球运动在全球的普及夯实了基础。
网球成熟期(20世纪初至21世纪):近百年来,随着国际网球联合会等各大网球组织的建立,网球运动的职业化、商业化、人文化程度逐渐加深,网球运动在社会各界的影响逐步扩大,不仅发展为成熟的多元化的网球产业,也诞生了一批值得载入史册的职业网球选手。现代网球的发展扎根悠久的网球历史,根据当今社会发展情况审时度势,形成了一套适应当下社会的运营模式。
2.网球文化的概念及构成
2.1网球文化的概念
网球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所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子集,是指针对涉及网球运动的群体在思维方面及行为方面制度化、规范化、同质化的总称。社会性是网球文化的实质,其核心内容是从事该运动的人们对于网球价值观的群体认同和集中反映。网球文化更是网球运动组成中,最至关重要的部分。
2.2网球文化的构成
表层文化——物质文化. 物质基础是一切文化类别发展的基石和直观体现。网球文化的物质表达源于网球运动本身在社会化进程中通过认识、适应、改造以及控制等方法所取得的直观成果。物质文化的物化形式具体体现为网球文化的所有物质产品及表象,例如媒体杂志、网球产品以及创造物质基础的各种方式方法。
中层文化——制度文化. 网球文化的制度建立是网球体系合理构建的框架,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健全的规范体系来解决网球主体与社会关系之间的整合和调控问题。网球运动开展中制定的规章制度及理念、比赛规则及培养方式、网球组织及等级划分等都属于制度文化的范畴。
深层文化——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网球文化的内核及灵魂,是发展网球运动的动力和保障,是普及网球运动的不竭源泉。精神文化一方面表现为网球运动主体及观众在行为、思想观念上的主观表达,一方面体现在理论化、具体化网球内核所表达的价值内容及理论体系。
3.网球运动及网球文化的影响
如今网球已经不仅仅是生理上的运动形式,更成为了一种除了书本授课模式之外的另一种科学有效的教育手段,一种通过运动养成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以及在运动中寻找自我意识形态的精神载体。在以全球化为背景的当下,网球运动及网球文化在大国角力、经济带动、教育普及、娱乐生活以及强身健体等方面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与此同时,网球运动以及网球文化对于个人人格的塑造及习惯的养成同样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网球是世界体育之林中少有的除了具有体育性质本身特征之外,还具备多元化功能的运动之一。
4.中国网球运动发展现状
4.1传入期
19世纪末期,网球运动才以战争侵略的文化输出形式传入我国。作为一种被移植的体育项目,网球运动在中国的土地上长期停留在一种不完善、未成形的欠发展阶段。网球运动开展的范围也仅仅局限在部分西方侵略者以及少数中国上层阶级中,成为一种业余消遣的活动和非官方的交际手段。此时的网球仍旧停留在物质层次,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和意义。
4.2建设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百废待兴,我国选择以举国体制的方法带动竞技体育的建设发展,网球运动从起点低、基础差、交往少的不利地位中白手起家,竞技类网球运动水平在国家制度的保障及支持下得到长足的进步。大众网球也先后在广州、上海等对外贸易发达及对外交流频繁的沿海城市以及北京、天津等政治中心和交通枢纽城市中逐渐发展并初具规模,建立了有史以来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本土化”网球运动。
4.3发展期
1987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在经济提速、政治放宽、文化交流、思想进步等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网球运动开始涉足大众市场,并开始了与国际网球的交流和互动。通过对外国网球技术及网球文化的汲取和吸收,不仅实现了我国网球水平从被动模仿到主动学习的飞跃,而且开始有能力在中国的土地上扎根生长,一种体制内外共同协作的网球发展趋势初见端倪。
4.4改革期
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以及政府对体育重视程度的加大,网球运动的探索及发展逐渐多元化。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网球开始尝试独具特色的“单飞”政策,并初步“解放“了一批能力突出、成绩优异的女队员,放宽他们的参赛安排,鼓励自负盈亏的发展方式。这一我国体育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决定造就了之后李娜两夺大满贯,彭帅双打登顶世界第一等诸多历史时刻,中国网球的突破极大促进了大众开展网球运动的热情,扩大了网球运动的普及程度,加快了我国网球发展的职业化进程。
5.中国网球运动发展困境及对策
5.1硬件设施不充足
网球场地、场馆等硬件设施的欠缺是导致我国网球发展长期落后于西方国家的原因之一。我国网球场地、场馆大部分集中于少数东部沿海城市以及一线发达城市,网球场地的分配不均以及人口密度过大而导致网球场地人均数量较少等问题都制约着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单就我国经济建设最发达的魔都上海与美国作比较,美国人均网球场地数量竟达到上海的100倍。网球运动发展相对良好的上海况且如此,其他城市的普及程度恐怕更不容乐观。而城市中网球场地的分布大多集中在并不对社会开放的高校里,公共场地较少,场地质量、规格不达标,场地场馆收费不合理等问题也都亟待解决。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做出合理、长远的规划,因地制宜的利用闲置的公共用地建设利于全面健身的运动场所,并在现有场地条件的基础上优化重组,通过高效的利用率,最大程度的满足大众网球的需求。高校网球场地如何在保证校园安保的前提下,实现“对外开放”资源共享,也是实现“供求平衡”的方法之一。
5.2培养体制不完善
新中国成立至今,举国体制一直都是培养我国运动员的主流手段。举国体制是把双刃剑,既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竞技类体育水平,同时也导致了运动项目的开展在整个国家重视方向上的偏离。一方面,我国现阶段网球运动的发展更多的是一种针对奥运会甚至是全运会战略下的手段,而非扎根群众,以发展全民体育,实现体育强国为导向的制度,这就导致地方政府为了政绩而催生的“金牌至上”的思想大行其道。另一方面,“单飞”政策的放权并不意味着我国网球的彻底变革和成功,我国网球“职业化”进程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当下的“单飞”政策的制定仍旧存在不合理、不完善等问题,“个人主义”以及“拜金主义”就是当下“单飞”政策中面临的问题。
无论体制内外,针对网球运动员个人的培养都应得到更多的重视。从技战术层面上应更多的吸取西方先进理念及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引进来”方能“走出去”。而从运动员本身人格的塑造上出发,网球运动的“育人”更应受到关注并形成一套培养内外双修的网球运动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争取实现中国网球选手软硬实力共同发展,齐头并进的培养模式。
5.3高校网球不成熟
我国大众网球的发展离不开朝气蓬勃的学生群体。大学校园轻松的氛围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及空间来满足大学生接触网球,学习网球的需求。高校网球活动包括网球课程、网球比赛及网球社团等多种开展模式,然而作为一项近年来才在中国新兴的运动项目,网球开展方式方法的不成熟导致高校网球的普及速度相对其他运动不尽如人意,出现了网球教学不规范,师资力量不充足,网球比赛及社团建设匮乏疲软等问题。
因此在确保硬件设施能够基本满足学生需求的前提下,注重高校网球师资队伍的建设,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引入专业教师、开展专业培训以及进行集体备课等方式,提高网球教师的专业性,科学性和统一性,形成一支高水平,高标准的师资团队。高校网球运动不仅可以通过课上开展,同时也可以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通过以学生自主建立运营为主的网球社团,可以有效地吸收因为兴趣而走到一起的大学生网球爱好者,同时网球社团能够通过校内、校际网球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网球文化的理解,加快网球运动在高校间的传播。因此相关部门应以“发展阳光体育进校园”的宗旨为前提,在不影响正常的校园环境及学生生活的前提下,合理满足网球社团的需求,而不是只考虑自身利益,一味的限制和阻止社团活动的开展和交流。
5.4网球产业不健全
目前我国网球产业化运作水平仍旧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期,虽然全世界网球商业化发展已经达到相对完善的程度,并为我国的网球产业推广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模式,但因为群众网球文化普及度不高,政府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原因,我国网球产业发展仍旧不够健全。虽然近年来大量国际赛事落户我国,但比赛的宣传程度、观众的上座率、网球外围产品的购买以及国际影响力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部分赛事的举办在赔本赚吆喝的窘境下最后只是昙花一现,便再无下文。如何形成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国式”网球产业链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扩大网球人口从而带动网球产业的发展是根本方法,但需要文火慢炖而非烈火急烹,同时网球产业离不开媒体的宣传,曝光率是推进我国网球运动产业化、市场化、全球化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针对网球赛事开展不利的现象,组委会及当地政府应该引起重视,如何通过优化资源,合理策划实现良性运作,从而获得更多赞助商的青睐和市场收入,不仅为当地财政带来推动,也能间接有效地做到地方形象的宣传。
6.结语
网球运动发明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自传入中国以来也逾一个世纪之久,作为西方“舶来品”的网球运动历经坎坷发展至今,在近十年来才真正迎来突破和普及。如何把握时下发展机遇,尽可能高效的将网球运动及网球文化中积极向上,弘扬正气的方面在中国的土地上扎根生长甚至开花结果,需要一代乃至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虽然我国的网球发展水平与西方国家仍旧存在差距,但只要我们能够在今后的网球工作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从现实出发,着眼未来,定会为我国竞技体育项目再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大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