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沙漏:讨论不能脱离“文本”
最近讨论比较多,发现之前读研Seminar时的一个做法,还是要拿出来用:界定概念,或者给一个操作性定义。同样是用一个词,大家的理解差别太大了。光是表达vs.接收的一致性检验,都已经显得比较泛了。
延伸出来的一个问题,就是脱离文本进行讨论。这样就会蹦出更多的概念,讨论的时候觉得好像知道怎么回事,等真要落到纸面,白纸黑字要准确传递出来的时候,就出问题了。因为我们没有确立一个坚实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处处都有模棱两可,理解不一的概念。不止认知负荷重,而且理解出现偏差的几率高。
之前去学校听课的时候,也发现过类似的现象,教材或是板书的文本,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雁过留痕,但是后续的教与学,没有重新回到文本,将其作为思考的工具或是继续深入的基础。没有“反复提取”,也就错失了温故知新的机会。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