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真菌——庄文颖院士

北京日报记者 张航

  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真菌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庄文颖。

  小麦条黑粉菌标本

  桃红侧耳标本

  水稻穗腐病(链格孢、弯孢菌标本)

  金顶侧耳标本

  地图衣标本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展示的部分真菌标本。北京日报记者 和冠欣摄

  一提起真菌,不少人都会谈虎色变,认为它往往会带来病患或者灾祸。其实,大多数真菌在现实环境中都是人类密切的朋友——香菇、口蘑、杏鲍菇是我们日常餐桌上的美食,青霉素是治病救人的良药。它们都与真菌有关。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真菌的国家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先人就能够利用真菌发酵来酿酒;东汉末年的《神农本草经》记载了12种真菌药物,其中茯苓、雷丸、紫芝、木耳等沿用至今,著名药典《本草纲目》更是一口气记录了34种真菌药物。

  在全球真菌学领域,有一本权威工具书《真菌字典》。该字典第九版的编写者之一是来自中国的女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庄文颖。她三次当选国际真菌学会执委,是该组织成立以来的首位中国籍执委;她还是美洲真菌学会首位中国籍荣誉会士。40多年来,她一直潜心探寻真菌的奥秘,带领团队深入全国26个省份的密林深山,发现了360余个真菌新种。

  今年,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科协等部门首次联合开展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庄文颖被遴选为2021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

  矢志真菌梦成就“一门两院士”佳话

  1948年,小麦遗传育种学家庄巧生迎来了爱女降生。他和妻子给孩子起名“文颖”。从小,庄文颖就养成了爱钻研的习惯。

  1968年,20岁的庄文颖响应国家号召,离京前往山西农村插队。她干活很卖力,受到乡亲们的交口称赞。农忙之余,庄文颖发现了问题:病害是导致村里农作物产量上不去的一个重要原因,“一得病,乡亲们就说打药,但究竟庄稼得的啥病,为啥得病,谁也说不上来。”庄文颖暗下决心,要揪出“真凶”。

  1973年,她进入当时的山西农学院深造。毕业留校时,有两个专业可以选择——昆虫学或植物病理学,庄文颖主动选择了植物病理学。“经过学习,我发现约70%的植物病害是由真菌造成的。”要想获得更加透彻的理解,唯有进一步深造,于是,庄文颖瞄准了全国研究真菌最好的科研单位——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1978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微生物所的研究生,师从著名菌物学家余永年。

  余永年是我国杰出的真菌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戴芳澜的学生。对真菌学的热爱与探索精神,就这样一脉相承,让而立之年的庄文颖确立了自己的科研志向。“在浩瀚的生命世界里,在生物进化的漫漫长河中,真菌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必将影响人类的未来。但人类对真菌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我愿意为此付出毕生的努力。”40多年后,庄文颖依然清晰记得自己的初心。

  她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如饥似渴地吸收一切关于真菌学的知识。1983年,已留所工作的庄文颖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康奈尔大学进修学习,并于1985年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在那里,她分秒必争,将休息时间压缩到非常苛刻的地步。别人去逛街,她在实验室;别人去看电影,她还在图书馆。功夫不负有心人,她迅速掌握了真菌学的最新研究方法,发表了不少论文。

  留学期满,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回国奉献,“我要回到我的祖国去做科研,我相信中国学者通过努力奋斗,在真菌学领域也能取得巨大的成就,获得国际学界的认可。”她说。

  1988年初,庄文颖在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到中科院微生物所工作。

  在庄文颖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前,庄巧生早已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父女二人成就了“一门两院士”的佳话。

  翻山越岭发现360余个真菌新种

  真菌,是真核微生物。与动物细胞相比,它具有细胞壁,行吸收式营养;与具有细胞壁的植物相比,真菌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大多数以孢子繁殖。因此,在生命世界中,真菌自成一界,是与动物、植物并列的一个真核生物类群。

  “生命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是一个本质跨越。真菌是较原始的真核生物,科学家们以真菌为材料,可以探讨生命进化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价值。”庄文颖说,据保守估计,全球有真菌220万至380万种,目前被认知和描述的只有大约15万种,仅占总数的约6%,还有大量真菌物种等待着人类去发现。

  要研究真菌,就要“跑野外”,去人迹罕至、条件艰苦的环境中开展野外调查。中国地大物博,肯定有大量先前不为人所知的真菌物种。找到它们,丰富我们国家的真菌物种资源库,为生物资源的利用奠定基础,成为了庄文颖团队的目标。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地方还没有通公路,拖拉机是最好的交通工具,不少地方甚至徒步才能进入。庄文颖带着考察队,扛着采集工具和行李,下了火车转乘长途汽车,到达采集地再搭乘当地老乡的拖拉机,或者步行进入深山老林。在湿度极高的广西大明山,考察队每天行进在云海中;在尚未通路的新疆戈壁滩上,他们不断挑战着身体极限。

  1994年,庄文颖团队获得中科院生物区系特别支持项目资助,在仅有的3万元经费支持下,她带领团队成员对川陕鄂交界的大巴山区开展了真菌资源调查,一口气发表了7篇SCI期刊文章,后来汇总成小册子《大巴山真菌》。这是中国真菌学者在国际舞台上的一次精彩亮相。

  多年的科考历程,庄文颖的足迹遍布全国26个省份,发现了360余个真菌新种,采集了大量标本。她研究了39个国家和地区的众多真菌材料,澄清大量分类和命名问题;她独立完成了3个真菌属的世界专著性研究,使我国部分真菌类群的物种数量倍增;她发现和筛选出了深具应用潜力的木霉属真菌的菌株……几乎可以说,继戴芳澜、邓叔群、余永年等前辈之后,庄文颖带领团队扛起了中国真菌科学研究的大旗。

  编研中国人自己的“真菌志”

  中科院微生物所菌物标本馆,坐落在中科院奥运园区内。从外表看,这是一栋不太显眼的建筑,却珍藏着一个奇妙的生物世界。这里也是亚洲最大的菌物标本馆,收藏着来自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及全世界111个国家和地区的53.6万份菌物标本。标本馆自1981年对外开放以来,累计向外借阅标本10万多份,供全世界学者从事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

  在微生物所,庄文颖侧重于真菌资源收集和系统分类学研究,为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依托标本馆,庄文颖正带领团队进行一项浩大的科学工程——编研《中国真菌志》,形成一套中国人自己的真菌物种“百科全书”。

  《中国孢子植物志》与《中国植物志》《中国动物志》统称“三志”,早在1973年,我国就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孢子植物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和带领生物分类学工作者开展《中国苔藓志》《中国海藻志》《中国淡水藻志》《中国真菌志》及《中国地衣志》5个分志的编研,这项鸿篇巨制历经5代人近50载接力打造,截至2021年6月,已出版的113个卷册记录了我国孢子植物424科2255属19652种。《中国真菌志》的编研旨在摸清中国真菌物种资源的家底,其第1卷于1987年问世,已出版的卷册凝聚了我国几代真菌学家的心血,是200余位学者集体劳动的结晶。如今担任《中国真菌志》主编的庄文颖说,早年我国真菌资源研究资金少,野外调查不充分,现在野外工作条件好多了,加上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目前我国已知菌物2.1万余种,近40年物种数量增长了3倍。在已出版的62卷《中国真菌志》中,包含905属8873种真菌。

  为保证《中国真菌志》高质量出版,庄文颖倾注了大量精力,对每一卷的内容都进行细致审查。最近,她带领的团队历时10年,完成了《中国真菌志 第60卷 肉座菌科》,记录了我国肉座菌科6属244种,编研过程中发表了94个新种。“志书编研过程中,我们将资源发掘、分类研究和编纂工作深度融合,力求揭示更多的真菌奥秘,事实也证明,大量的新物种得到了确认,如编研工作开始前,基于前人报道,我国木霉属真菌只有19种,但后来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发现我国木霉属真菌竟然有211种,这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真菌资源的认知。”庄文颖自豪地说。

  微生物两个属以她的名字命名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庄文颖的主要精力都是放在真菌系统分类学基础研究工作上。近些年,她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推动真菌资源可利用性的评价方面。庄文颖说,真菌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人类很早就学会了利用酵母菌来酿酒、蒸馒头。上世纪二十年代,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从青霉菌中发现了青霉素,大大减少了细菌性感染的死亡率,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还将人类的平均寿命从40岁提高到了60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美味的食用菌不仅丰富了人类的食材,还在国家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今,木霉成为庄文颖和团队重点关注的对象。她说,东北黑土地是我国极为重要的粮仓,秸秆还田可以保持土壤肥力,但是东北冬季气候寒冷,真菌分解秸秆的速度大幅下降,影响秸秆还田的效果,利用积累的木霉菌株资源有望破解这一难题。她和团队正在探索不同木霉菌株,希望筛选出具有应用潜力的菌株,推动木霉在秸秆处理中发挥作用,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贡献一分力量。

  庄文颖的学术贡献被公认,学者们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一个真菌新属——文颖盘菌属,以及一个细菌新属——海庄文颖氏菌属,这是对庄文颖学术贡献的巨大肯定。但她却看得很淡然,“感谢同行的认可和鼓励,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要尽一切努力推动真菌学的发展。”

  虽然已年过七旬,但她依然如年轻人一样,满腔热情投身科研。在微生物所,只要不出差,不外出开会,庄文颖每天都会早早来到位于四层的实验室。她梳着齐耳短发步伐矫健,说起话来语速飞快,“庄老师中午都不休息,我们在科研中有任何困惑,都可以随时找她请教。”实验室的科研人员说,庄老师的这份执着让每个人感动,也令每个人受益匪浅。

  给学生们修改论文时,庄文颖总是从科研数据到研究结论,从遣词造句到标点符号,把修改和备注标记得仔仔细细。在日常的科研工作中,她还经常手把手地指导学生实验操作,带他们查阅图书文献,甚至一起动手打扫实验台。每当年轻人做出了一些成果,她从不吝啬夸赞;当他们囿于困境,止步不前,她总能送来温情的鼓励。

  “我希望年轻人首先要爱科学,有了足够的热爱才能发挥自身的才能。其次要实事求是,要认真做学问,耐得住寂寞,勇于拼搏,全身心地投入,并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我也支持年轻人走出国门看一看,但最终还是要立足于本国,自立自强。”庄文颖说。

  采访中不可避免地提及父亲庄巧生院士。庄文颖说,尽管他们从事的研究领域不同,但父亲严谨治学的品质值得自己学习,“他是老一辈科学家的代表,和我的恩师余永年一样,激励着年轻一代科研人的成长。”

  2014年,余永年以91岁的高龄辞世,他一生主要从事菌物学科研、教学和著述,成就颇丰,在菌物系统学、生态学、生理学和发展史等多个领域都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教导也让庄文颖能够站在巨人的肩上迎来了自己的人生飞跃。熟悉庄文颖的人都知道,她办公室的窗台上一直放着一个老式暖水壶,这个铁皮暖水壶是导师曾经使用的,从1993年至今她一直在用。有人问她为什么不换一个新的,她说,“我每天用它喝水,就会想起我的导师,想起他对我的教育和培养,他不是院士,却是我心目中永远的院士。”

  面向未来,庄文颖说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真菌是保护生态文明、保障国民生命健康、保持国家经济发展和保卫国门生物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她说,我们还要奋力探索大量的未知真菌物种,不断认识、开发和利用真菌,使真菌更好地造福人类。

  2021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

  ●庄文颖 女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家洋 男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彭木根 男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郭晓蕙 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

  ●师亚辉 男 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 研究员

  ●包云岗 男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喻佳俊 女 怀柔区第二小学科技辅导员、中学一级教师

  ●刘 欢 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研究员

  ●季 节 女 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赵东艳 女 北京智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0)

相关推荐

  • 百山祖国家公园发现全球大型真菌新物种

    庆元县融媒体中心 掌上庆元 近日,李玉院士团队与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在百山祖国家公园发现全球大型真菌新物种,新物种论文在国际权威期刊<PeerJ>发表. 在李玉院士的指导下,采用宏观特征. ...

  • [首藏作品](7119)庄文颖院士: 用半个世纪开辟我国真菌学新天地

    庄文颖院士: 用半个世纪开辟我国真菌学新天地◎本报记者 马爱平最美科技工作者"没想到我能入选!非常感谢大家对我和我所在学科--'真菌学'的认可.'真菌学'不是很多人都了解,得到公众认可,可以 ...

  • 抗菌肽产品标准制定者 |中农颖泰特别赞助2021饲料新技术与新产品发展论坛

    中农颖泰特别赞助2021饲料新技术与新产品发展论坛 中农颖泰是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于2008年10月,注册资金人民币15000万元,占地1037亩,坐落于景色壮美的国家5A旅游 ...

  • 《中国孢子植物志》:近半个世纪的接力

    记者 冯丽妃 5代人,近50载接力,4330余万字,记录424科2255属19652种--<中国孢子植物志>已部分探明我国丰厚的孢子植物"家底". "在党的百 ...

  • 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庄文颖院士:48载潜心研究,照亮我国真菌学研究的前进之路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在真菌的世界里默默耕耘,凭着科学报国的热忱和坚持,她用自己的行动照亮了我国真菌学研究的前进之路. 她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庄文颖.日前,北京市委宣传部. ...

  • 庄文颖:探秘真菌

    北京日报 | 2021年10月21日 本报记者 张航 . 一提起真菌,不少人都会谈虎色变,认为它往往会带来病患或者灾祸.其实,大多数真菌在现实环境中都是人类密切的朋友--香菇.口蘑.杏鲍菇是我们日常餐 ...

  • 涉县,杨庄文旅资源

    盘点杨庄文旅资源 杨庄山青水秀,风景宜人,文化底蕴也极为深厚. 先前叫戴家庄,历史久远,难以考索.后,立村先祖杨信携五子从山西洪桐县迁来,至今己有二十几代人,杨氏祖谱可以为证,杨氏后人后来 一般是拿瓦 ...

  • 清朝历史人物——孝庄皇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孝庄文皇后)

    孝庄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蒙古族人,是皇太极的妃子,与姑姑哲哲皇后.姐姐海兰珠同侍一夫.顺治皇帝登基后尊为圣母皇太后,与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康熙继位后则尊为太皇太后,称 ...

  • 【远方】北京《孝庄文皇太后》作者·默子江 主播·喜洋洋

    远 方 诗 歌 文 化 传 媒 参赛详情请点击 关于远方诗歌文化传媒和中国远方诗人协会联袂隆重举办首届"远方杯"全国诗文大奖赛的公告 作者 主播 孝庄文皇太后 给光阴俯首称臣的夜间 ...

  • ​遥远的兴坪庄 文/唐芳琴

    发现更多精彩 遥远的兴坪庄 作者:唐芳琴 我的家乡在红色革命胜地爷台山的南部塬面,淳化县方里镇一个叫居寨的村庄,我出生在那里.而我的第二故乡却是爷台北部的一个当时只有二十多户人家的小山村,那里留下了我 ...

  • 【广州诗刊】No.11780期F版||松竹庄 文/诗情画意 (广东)

    广 州 诗 刊 欢迎阅读 <广州诗刊>作为纯文学刊物,我们旨在弘扬传统,展现新时代人民大众的冷暖.我们主要编发优秀的现代诗歌(含今人创作的古体诗词),兼发优秀的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愿您能挚 ...

  • 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清太宗皇太极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顺治帝的生母.本为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和博礼之女. 布木布泰(本布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