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老师】申春秀:巧借阅读练习写作

申春秀老师是北京市朝阳区骨干教师,朝阳教育学会语文分会会员。有多年带初三的经验。她用阳光般的心态对待教育,用快乐的情绪感染学生。小小的讲台,笑语不断;小小的课堂,底蕴丰厚。她带领学生畅游文学的海洋,畅品智者的思想,畅谈个性的感受,畅想美好的未来。

我们常说“阅读和写作不分家”。如何利用阅读提升写作呢?仿写,是个很不错的方法。当我们读到一篇非常贴近生活的文章时,不妨试着仿写一篇。 

《无边的回忆》中,席慕容以“一双拖鞋”为线索,写出了老婆对我的爱和我对外婆的无限的怀念。这篇文章以“有形的物”作为媒介,传递“无形的情”。可作为我们选材的范例。我们先看学生读完文章后的选材:

外祖母的“手制品”

一只手套

姥爷给我的一块“玉石”

姥姥的布娃娃

奶奶的河北乡音

勾起思念的毛衣

新棉袄

乡间的那棵树

平安锁

奶奶亲手缝制的被子

爷爷亲手种下的梅花

姥爷的凳子

奶奶的花绣

屋前的枣树

父亲寄来的“橘子”

姥姥的眼镜

从题目上看,这些选材就已经符合了我们的要求:最熟悉的陌生。如果再能带入真挚的情感,就妥妥地啦!这情感的表述,当然也可以从阅读中学习。

《无边的回忆》结尾写道:

“这双拖鞋,也就一直留在身旁,舍不得丢。每次接触到它灰旧的表面时,便仿佛也接触到曾洗过它的外婆的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想起那在夕阳下的园中小径,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

(节选《无边的回忆》席慕容)

《姥姥的蚊帐》(叶倾城)结尾:

“是的,姥姥的蚊帐,我的文章,都是我们能给子孙的,含笑而略带酸楚的爱。”

《母亲的书》(琦君)结尾:

“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

这三篇文章的结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深刻的哲理,但却能紧紧地抓住读者的心。“遥远”“温柔”“一去不返”“酸楚”这几个词语的使用,既让我们感到温馨,温暖,又不免有些惆怅、辛酸。初中的学生,还感受不到这种惆怅与辛酸,但温暖和温馨还是能感受到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表现出来的。

“小时候的行为看起来很幼稚,我也有一点羞于提起。但这都是我最宝贵的回忆,那个老旧的布熊,我舍不得扔,谁叫它是我的“青梅竹马”呢!

这个结尾,就很能让人感受到“温馨”。借用“青梅竹马”,表达对那个老旧的布熊的喜爱与不舍。

仿 写

无边的回忆

我的鞋柜里有一双虎头拖鞋,是那年冬天的时候,外婆亲手给我做的。她说,天凉了,穿着暖,快过年了,也图个吉祥着咧。后来过了几年,那拖鞋便不慎合脚了,妈妈曾说送给哪家小孩子算了,我却一直不愿意。直到前几日收拾东西的时候,我又把它从鞋盒里拿出来晒晒太阳,那暖绒绒的触感,勾起了我无边的回忆。

曾经,我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小丫头,天生好动的性子,总是喜欢在雪地里蹦跳着跟一群小伙伴儿们堆雪人,打雪仗,凉凉的雪钻进脖子里也不甚在意。每每跑回了家,多半是鼻子小脸儿都冻得通红的,脚上的鞋也湿了大半,一到这个时候,姥姥总要唠叨两句,“我的小祖宗哎,又弄的一身雪,这要感冒了可怎么办……”我歪着脑袋,睁着双眼看着姥姥,不一会儿便咯咯咯地乐了起来。姥姥拿我没辙,只得赶紧拉我去卧室换了衣服。有天下午回家,进了门就看见门口的暖气边上摆着双虎头拖鞋,姥姥见我回来,边摘下围裙边招呼着我试试鞋合不合脚。拖鞋毛绒绒的,暖气上烤过的温度暖暖的,很舒服,冰冰凉的脚也添了一丝暖意。虎头拖鞋的样式可爱,而且花纹也做得细致,幼小的我很是喜欢。后来的日子里,一回家,姥姥便从暖气旁取过这双拖鞋,给我穿上,以至于这双拖鞋一直伴随着我走过了整个冬季。而我平日里还不忘跟小伙伴们炫耀一下姥姥给做了双虎头拖鞋,姥姥听说这件事后,轻轻拍着我的头,说,你这个小丫头啊,直笑得合不拢嘴。

这几年,身高也长了不少,衣服也新了旧了的换了,这双拖鞋自然也是小了的,可却不舍得送人。总感觉,抚摸着这鞋面上的层层绒毛,似乎能依稀看到外婆那双饱经风霜的手在上面穿针引线,感受到外婆身上熟悉的温暖。丝丝缕缕的温暖,随流年逐渐长成参天的回忆,延伸至天的另一端,不知远在故乡的外婆,一切可否安好?

怎么样?这样边读边写,是不是能提高你的写作水平呢?同学们加油哈!

关于一堂作文课:

我们是华语教学出版社,是全国作文图书排名前三的出版社哦亲 :) 。官方微信“一堂作文课”专注于中小学生阅读和作文指导,以为广大中小学师生提供专业、系统、及时的作文教育服务为宗旨,助力每一位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