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月仪帖》,初习草书,从此册入手,求其法度,可为一径

黄麻纸本墨迹,无款,传唐人书,又名《唐人二十月友朋相闻书》。钤有“御府宝绘”“内殿珍玩”“群玉中秘”“明昌御览”“王氏禹卿”“石渠宝笈”“嘉庆御览之宝”等鉴藏印。帖后有明解缙,清王文治等人跋。
曾经金明昌内府,宋内府以为清毕源,乾隆,嘉庆,宣统朝内府收藏,原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石渠宝笈·三编》有著录。
《唐人月仪帖》是一个“神帖”,按照张怀的《书断》理论,完全可以被列入书法“神品”,而用来注释的小楷,至少也可以列入“妙品”。
历史上,历史名家对此帖评价甚高,然而查遍所有史籍,却无法找到此帖的作者。
笔者把此帖奉为“神帖”,主要有两种原因:第一,此帖草书笔势流畅,用笔劲健圆熟甜美,小楷释文结体秀雅,皆极精工,是不可多得的上上之品;
第二,此帖作者,神龙见首不见尾,因为没有作者签名,而无法判断作者究竟何许人也,成为一个神秘的作品。
此帖落款极为简单,仅仅草书落款留下:吾前后书,唯此本佳也。这区区九个字,透露出的信息告诉我们:作者的书写目的,仅仅是一种书法练习而已。
此帖没有任何馈赠、交流、收藏、交际的功能,就是作者简单的书法作业而已。审视着这份书法作业,不免让人产生一探作者究竟的冲动。
从这个字帖笔法看,这是典型的魏晋笔法,是王羲之一派书法的延续。
中国明清两代的鉴赏家,把这个字帖的断代,定为是唐朝人的手笔。
帖为草书,释文为小楷,存草书五十三行,五百四十一字,小楷释文五十四行,五百四十四字。帖分十二月令制为尺牍,前人称为“月仪帖”。此帖文不同于晋索靖《月仪帖》。
今缺正月、二月和五月三首。其草书笔势圆劲,擒纵自如,深得晋人风韵,颇似孙过庭草书的风格。草书旁附有楷书释文,字虽小,但飞动变化,不可端倪,宋以后人难有企及者。
明解缙跋为唐人书,跋谓:是册“辞古笔精,洞达神妙,中间释字,亦且洒落”。
《唐人月仪帖》书势快捷流畅,用笔圆劲甜熟。小楷释文结体秀雅,用笔劲健。书势流美,皆极精工,应出一人之手。
清王文治跋此帖云:“今观其笔势圆劲,深入晋贤之室,其殆孙虔礼一流人也欤。释文小字飞动变化,不可端倪,宋以后万不能为,与草书应出一人之手。”
今人习草,或谓取法《十七帖》、或谓临习《书谱》,虽是正途之言,但初习者很难上手。而此帖草书,动合规矩,用笔轻重、缓争、历历可睹。不像《书谱》变化莫测,难见端倪,也不同《十七帖》,其为刻帖,难以揣度其笔意。初习草书。
从此册入手,求其法度,可为一径。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