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勇:柴火垛|散文
文/苏勇
【作者简介】苏勇,作品散见《民族文学》《儿童文学》《故事林》等书刊,出版散文诗集《木库莲声》《恩赐》,长篇散文诗《魂系故土》散文集《曲棍球记忆》,曾获内蒙古第三届文艺创作”索龙嘎”二等奖。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柴火垛得比房子还高。
苏都儿一连打了许多天的柴火。于是,从车上把剩下的一棵柞树,使劲扔上柴火垛。卸完柴火,卸车马。然后,苏都儿长长的舒了一囗气,今年的柴火够烧,不用打柴火了。苏都儿摘下皮条连接的狍皮手套后,将两手套交叉在腰背处交接在一起。手套拇指上淸晰的看到有对称云卷纹鹿头形图。这时,苏都儿如释重负,坐在车辕上。苏都儿眉毛眼睫毛和棉帽沿儿上全是白霜,脸冻的彤红。嘴和鼻子呼出的气转瞬间变成一团团白气,四散飘去。
那时打柴火,要起早出发,后半夜黑咕隆咚的,睡意朦胧的苏都儿被妈妈叫醒后,起身穿棉裤,双腿艰难的伸进裤子,如同伸进了两个冰窟窿里。冻得身子直颤栗,嘴哆嗦着咬着牙穿上了裤子,苏都儿冻得好不容易穿完衣服。下地先洗了把脸。然后坐在热气腾腾的饭桌前,吃了几囗妈妈做的饭,身子稍暖和过来点,困的没味囗,不吃了。妈妈边把一包苏子饼揣进苏都儿怀里边不断的在嘱咐,苏都儿嘴里嗯一嗯一答应着。妈妈不放心,这是苏都儿头一次一个人上山打柴火,以前跟爸爸和哥哥打过几次柴火。在屋里听见大轱辘马车,从柳编篱笆墙外隆隆地驶过。人叫马嘶。
苏都儿走到院子,忙碌了一阵子,好不容易把大轱辘车套在马身上,不是把套绳勒得太紧了,就是弄得太松了。在车上铺了些喂马的干草,在干草上铺狍皮垫子。牵着马车走到劈柴火的木礅停下,然后把缰绳从马头上绕过来,握着缰绳双手扶住车辕,脚蹬柴火礅一使劲跳上车。坐稳之后,苏都儿把棉帽子从后脑勺向前额推了推,立即拉动缰绳抖了抖。用柳条棍打了一下马,赶着马车走出院子。
村囗的夹沟子,淸冽的水在冰凌下流着,两边都结上了厚厚的一层冰。夹沟子有十几步宽,苏都儿使劲抖动缰绳打了马两下。马车橫跨流水摇晃着快速猛冲,溅起的水花淋在苏都儿脸上。觉得大轱辘车轮好像在往下陷,但是颠簸了几下,双轮碾过几处坑洼或石头之后,枣红马撒着欢把车拉过夹沟子。马扬起水淋淋的四蹄奋力向前,空车扎扎的响声,马轻松的向夹沟子坡顶冲上去。
大轱辘车双轮碾雪嘎嘎的轻脆碎裂声,在黑夜中持续回荡。黑暗笼罩着前方,车走在丘陵的路上,苏都儿坐在车上,任凭车颠簸。路两旁一坡接一坡的丘陵,不用赶马,好马识途,那枣红马一路颠儿颠儿的小跑。
车撵上了前面几辆打柴火的车,就跟着他们大人的车后面走。枣红马扬脖嘶鸣,刺破了黒夜浓密山林的寂静,咴儿咴儿的马鼻孔喷出一股股白色的哈气。半个月亮冷冷的悬挂在天边,好像也冻得瑟瑟发抖。虽说天冷,苏都儿紧张的心情放松了许多,继续赶路,走过崎岖坎坷的山路。
苏都儿躺在干草上,把狍皮垫子盖在两腿上,好挡风寒。嘴里叼着一根草。在辚辚的车轮声和马蹄踩在雪地上的嘎嘎声中,苏都儿想着路两旁夏天的样子,鲜嫩柔和的绿色交织在一起,相互簇拥,相互依偎,盘根牵枝,一簇簇、一丛丛、一片片,杂草野花,诱蜂采蜜。在一起繁荗的生长。江岔子里到处都是柳树林子和茂密的灌木丛,绿茵茵肥美的草原,草原上有数不尽的一小片一小片小草甸子。水泡子小溪蜿蜒流淌。在江河湖泊泡子游动着鳌花、鳊花、细鳞、哲罗、雅罗、法罗、鲇、狗、鲤、草、鲫鱼儿们。牛、马儿也时隐时现,悠闲的慢步低头吃草。
秋天的样子,树丛层林尽染,色彩斑斓,色调十分鲜艳。有白桦、黑桦、柞、杨、柳十几种大小乔木。其中榛树、稠[臭]李子、山丁子树上果实累累,圧弯了树枝。榛子、山里红、稠李子、山丁子、都柿、红豆、刺梅果、灯笼果、桑拉、草莓、山杏、蓝苺浆果。满山遍野的木耳、猴头、桦树蘑、榛蘑、紫花脸蘑和草药。
冬天的样子,这些树冠上洁白的树叶,寂靜时的那份高贵与典雅。小鸟们去南方追寻太阳了,只有耐寒美丽盛装的野鸡、沙半鸡、鸽子、飞龙飞禽,在林子中飞来飞落,或飞到雪地上觅食、漫步。雪地上各种大小动物飞奔、跳跃、慢步留下纵情的蹄花,美丽而瘆人,獐子、狍子、野鹿、獾子、野猪、狐狸、猞猁、狼,让人浮想联翩。此时前面的车上传来粗旷的达斡尔民歌[[心上人]]:
“时光象流水哟,春天又到我家乡,
辽阔的草原哟,披上嫩绿的春装。
暖风迎面吹哟,马啼花儿遍地香,
满坡的黄花菜哟,不知不觉采满筐。
燕儿双飞舞哟,百灵鸟对唱,
心上人儿哟,你在何方?
……讷咿嘞讷唷哟……”
在这悠长的歌声中,苏都儿听到了亲切。
大轱辘车高也有高的好处,苏都儿坐在车上有种安全感。也有叫达斡尔车,大轮车,草上飞,草原上的蒙古人叫它勒勒车。在那时交通工具不发达的年代,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听老辈人说,在早的时候,达斡尔人打造很多的大轱辘车,去很远的草原和蒙古人做交易。换来马匹和其它物质。
大轱辘车,是土生土长的,它的原材料都是用山里长的黑桦木和柞木制作。车轮、车辋是黑桦木经烟熏火烤后弯曲而成,两到三根辋圈成一轮。车毂也是用黑桦木制成,上面安十几个辐条。在轴和毂眼处安装铁制锏,以减少磨损。车辕约4米长,套马、牛拉车,载重千斤。有三种车;苇厢车、大篷车、板篷车。普通车运输木柴、庄稼、饲草,苇厢车和篷车遮风挡雨用于人乘,车上铺毛毡或兽皮坐垫。连夜赶路的人还可在篷车上躺卧睡觉。大轱辘车轻便、耐用、易修和多用途的特点,适宜在草地、山林中运行,由于车轮较高,在浅水处涉水过河和沼泽地里行走如履平地。
天亮的时候,苏都儿来到了打柴火的地方。停下车,皑皑白雪耀眼,苏都儿眯起双眼来观赏眼前的树木,然后,苏都儿下车把马拴在一棵树上。然后从车上抱下两抱干草,扔到马前。苏都儿肩扛斧子,朝眼前疏密有隙的那片柞树林走去,苏都儿两脚肆意地踏着雪和雪下面枯干的枝叶。深一脚浅一脚,达斡尔式的奇卡密软底短靴己经磨损。靴腰上细密的鹿皮毛不见了,剩下一块一块的秃皮。脚后跟皮环上的皮绳因为久浸汗水或雪水而变硬了,犴脖颈皮制作的靴底依然结实舒适。走在这雪地上依然暖和不滑,轻便跟脚。苏都儿边走边伸手推开交织如网杂草丛生的树梢,身后的树枝还很脆硬互相碰撞,劈啪作响。继续往前走,走近选择好的柞树面前。
苏都儿停下来。环顾四周,抬头仰望天空,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北中国大兴安岭南麓莫力达瓦达斡尔族地区。此时苏都儿很想大声的喊,对着山林,对着苍天。爸爸因为“什么党”被莫须有的罪名关进了“牛棚”,一个中国最普通的达斡尔族医生。哥哥也被带到旗里学习班,要他跟爸爸划淸界线。这时,从哪儿窜出一只黄鼠狼,跑到苏都儿面前,诡异的立起身拱爪作揖动作。滑稽可笑,稍顷,转身一蹦一跳的钻进树丛不见了。
在苏都儿幼小的角落里,像猎人一样,只想把一幅刻在白桦树皮上的画目睹,那是山神白那查的刻绘图。想让白那查走下白桦树。像走雪地一样,猎人和山林的救世主。在人们心里有无限的能量。也一定会帮苏都儿,解救父亲和哥哥。在稚嫩的心里是一种寄托。
苏都儿成了家里主要的劳动力,妈妈刚生下小弟弟不久。妈妈头上戴着围巾,看着妈妈那无助的眼神,苏都儿心里很难受。妈妈苦闷的时候,就从炕边上的红柜子里,找出一个刻有动物图案的圆形桦皮篓,从里面翻出一枚木库莲,坐在那儿,把木库莲含在嘴里用大姆指弹奏。妈妈眼含着泪,如泣如诉感伤的曲调,是心痛的驿动,是心愁的缓泻。那弥漫在心里的哀怨,凄婉的倾诉,散发出浓浓的挥之不去的惆怅。
于是,苏都儿开始打柴。学着大人的样子,双手挥起斧子头,精准的朝一棵柞树根打下去。心里憋着一股劲,只见柞树红色的叶子一阵颤抖,一阵痉挛,接着就是断裂的响声,震荡着树身,响声在林子里回荡,接着哗哗作响。这棵柞树倒下来。露出白茬茬的圆疙瘩根。接着继续打柴。这一般都是大人干的活,用的都是巧劲,冻透的柞树根,只要用斧头贴近树根打准,就能打断。如果打高了打偏了,柞树枝很遒劲的反弹回来就会抽疼脸。差不多够一车了,苏都儿把柴火堆成一垛,点火烧叶子。燃起的火一会儿就把叶子烧尽了,烧焦的黑残叶片向林间飘落。把冻硬的苏子饼烤热吃了。
这时,听见远处传来赶车出山的吆喝声。抓紧装车。一个叫吴纳的猎人,下山时看见苏都儿,把柴火车停在一边,走过来帮苏都儿装车。他少言寡语的,干活利索,他是本地有名的猎人。一会儿,他把打的柴火装上车。看还不够一车。就转身挥动大斧子,又打了几抱柴火,装满了车,用绳子拴好拧紧。然后,苏都儿牵着马跟着吴纳车后,走出山,上了大路。
那时吴纳经常给家里送牛奶。他说过父亲曾经救活过他家的孩子。吴纳的身上有股呛人的琥珀香旱烟味,嘴上总叼着玉花烟袋,干活时也不离囗,黝黑的脸,隆起的颧骨上一对细长有神的眼睛。头戴狍皮帽子,狍皮大衣,狍皮裤,狍皮短靴,狍皮手套。他经常帮苏都儿,车辋坏了修好。他带着苏都儿打了几天柴火后,进山打猎去了。人在困难的时候,得到的帮助是宝贵的。
那天打柴时,苏都儿看到一根很适合做曲棍的柞树。于是,就砍下来。在路上摆弄那根曲棍,到家削皮打磨,就可以和小伙伴们打曲棍球了。
熬过了数九寒天,苏都儿天天在院子里劈柴火,一堆堆的柴火烧炕取暖。临近春节了,家里沒点欢乐的气氛,冷冷清清的。让人蔚籍的是,今年的柴火够烧了。总算沒让家人冻着。
过了春节,渐渐的,柴火垛一天比一天矮下去,日子却在一天一天的走来。柴火垛烧过一半的时候,春天就要来了。
(图片来自于网络)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