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老子深刻的提出“非以其无私邪”的圣人形象——走进《老子》

9、老子深刻的提出“非以其无私邪”的圣人形象——走进《老子》

        老子在第七章中以天地与万物的关系,来进一步的说明圣人与百姓的区别。正是因为:“道”永恒的变化是天地的根。所以,“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老子告诉人们去,正是因为:“道”永恒的变化是天地的根,所以,天地能长久,而天地能长久,正是因为天地是“道”变化的产物,而不是自生的,所以能长久的生存下去。因此,真正明白“道”的圣人,对待百姓要与天地对待万物一样,不要等同于百姓,要站的百姓的后面,而这正是因为,圣人对待百姓,要与天地是先于万物存在,并产生万物一样。圣人要为百姓做出事先的示范。为此,圣人要将自己的身家性命置之度外,为百姓着想,而后再顾及自身的安危,圣人除非以如此的无私无畏,所以,才能成其为一代圣人。

        老子面对东周末年朝中的腐败软弱,和各诸侯的争相称霸相互征伐天下大乱的春秋时代,提出“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老子在此时,对圣人也就是指帝王及各诸侯等同的人,就提出“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也就是后世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同时老子深刻的提出“非以其无私邪”的圣人形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