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凉风送爽防“秋燥”
秋分带走初秋的淡雅,迎来深秋的斑斓。本应是秋风送爽的宜人时节,然而,不少人却出现鼻咽干燥、唇焦口干、咳嗽少痰、皮肤瘙痒、甚至大便秘结等“不爽”的症状——这很可能是着了“秋燥”的道。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薛鸾提醒:对付“秋燥”应当“预防为主”,根据天气状况和自身的反应尽早做好准备。
薛鸾表示,市民可遵循“燥则润之”的原则,秋天调养应以轻宣滋润、生津止渴为重。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吃过于油腻、辛辣之品,多吃粗粮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同时,预防秋燥应注意保持室内适当的湿度,户外空气质量差时则应减少户外活动。
据测算,人体皮肤每天蒸发的水分约在600毫升以上,从鼻腔呼出的水分也不下300毫升,为了及时补足这些损失,秋天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节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饮水宜多次少饮,老年人每天最好在清晨和晚上临睡前各饮水200毫升。若活动量大,出汗多,应增加饮水量。民间有“朝朝盐水,晚晚蜜糖水”的说法,即早晨饮淡盐水,晚上适当喝一些蜜糖水,对改善秋燥确有一定帮助。“并不是所有水果都适合秋季食用,如李子、榴莲则可能助火生痰,对预防秋燥有负面作用,应尽量避免食用。”薛医生同时指出。
随着红叶飘落,秋寒日甚,除秋燥之外,最佳进补时间也踩着北风的脚步悄悄临近。秋冬是万物收获、养藏之季,也是一年中最适合人体调补的时节。现代医学认为,由于秋冬外界温度较低,机体会增加新陈代谢,以提供热量,维持人体“恒温”,因而,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增强,一些有益的物质更容易被人体吸纳。
最近也是一些传染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给出六条特别提醒:坚持个人防护,及时接种新冠疫苗;注意预防流感,每年接种流感疫苗;膳食合理搭配,防止“病从口入”;适量开展运动,远离静坐生活方式;注意气温变化,防止心脑血管意外;外出避免拥挤,做好伤害防护。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马莉给出了一道膳食推荐:油焖茭白。
原料:茭白500g、酱油一勺、葱一根、料酒半勺、盐2克、糖适量。
制作方法:茭白切块备用;锅中加适量油,放入茭白,小火翻炒,直到茭白表面起皱;再放生抽、糖、盐炒匀,最后放料酒,加少许清水,盖上锅盖,大火焖8-10秒;出锅时撒上葱花即可
药膳功效:茭白又名高瓜、菰笋、茭瓜,为禾本科菰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江南特有的水生蔬菜,属“水八仙”之一,与莼菜、鲈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菜”。茭白是秋季当季蔬菜,其味甘性寒,归肝、脾、肺经,具有清热生津、除烦渴、利二便、催乳等功效,适合此节气食用。不过茭白性寒,脾虚泄泻者慎食。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