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雅图到日内瓦——一个护理学博士的成长故事 (一)

写在前面

非常荣幸,我们今天请到了在美国华盛顿大学攻读护理博士学位的陈紫静学姐。

从本科直升PhD, 做课题也做志愿者。她现在正在飘着雪的瑞士,在WHO(世界卫生组织)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习。

非常感谢紫静学姐抽出了两个晚上的时间来接受我的采访。下面让我们一同随着紫静学姐的叙述来了解一下她的传奇经历吧。

如果必将到达,

那么近路远路都是捷径

我本科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护理专业。毕业之后,在家彷徨过一阵子,希望出国继续从事护理这个专业,但是不知道脚下的路该怎么走。最后申请了美国东海岸一个学校的语言和硕士专业双录取。希望先拿到签证到了美国再继续找方向(当年害怕护理学的签证不容易申请,所以“曲线救国”。现在如果想读美国的护理PhD,可以在国内直接申请,签证一般不是问题)。

在费城呆了三个半月,找遍了美国护理各个层次的教育形式之后,我决定申请护理学PhD。当时锁定了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2011年夏天转到华盛顿大学继续读语言。想要在美国生存没有那么容易,因为当时的移民政策,拥有博士背景的学生才能相对容易的找到工作、申请到绿卡,而本科直接升PhD的护理学国际学生又是少之又少。于是一边读语言,我就开始一边和学校的老师聊研究方向,准备申请PhD。

当目的地清晰之后,从起点到终点的一步步规划就越来越清晰具体了。

(答辩通过之后和导师的合照)

做好准备,

这样机会来临的时候才能抓的住

由于常常和华盛顿大学的老师同学们聊天,信息交流自然也多了起来。受一位老师的邀请,我开始在她的课题组做志愿者,做一些非常基础的工作。贴邮票,写地址,了解课题是如何一步步进行的。这些看似打杂的工作让我开始对科学研究有了初步的了解。

除此以外,我在读语言期间一共做了三份志愿者的工作。由于我希望往老年方向发展,所以这些工作尽量都是关于老年人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医院里接送病人和在病房整理物品,这段经历帮助我了解美国的医院环境并且能和住院病人接触。第二份是定期去老年人的家中和他们聊天,这份工作既让我提升了语言能力,也让我对当地老人的生活有了充分的了解。第三份是社区的工作,主要内容是帮助社区里的老年人组织一些文娱活动。

所以在正式开始读博士之前,我已经用了一年的时间去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老年人的生活状况等。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6年ATS美国胸科协会国际会议优秀摘要奖学金颁奖)

跳过Master,读博只是一个开始

大概2011年11月份的时候,我开始准备申请材料。申请博士的时候,学校非常看重你是否有清晰的研究方向,中长期的职业计划,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当然除此之外,实力和满足语言等入学标准都是不可缺少的条件。申请美国的护理学博士,和“自己”竞争的因素要大于和“别人”竞争。华盛顿大学PhD项目每年有20个名额,但是每年只有十二三个同学入学。如果学生自身的实力很强,目标很明确,申请方向和学校某些导师的方向march,被录取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2012年9月,我正式开始读博,这仅仅是这场漫长旅程的开始。

(华盛顿大学的校园)

美国的博士读起来还是很有挑战的,除了课堂上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大量的文献阅读、参与课堂讨论、写各种长篇短篇的作业、准备课堂演讲、参与学术会议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参与科研实践。我开始在临床科研中心约病人、收集病人资料,学会在实验室处理血样,在统计老师的帮助下做数据分析,学会使用各种相关软件。一点一滴的细节中,我快速地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主观能动性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学生常常会习惯老师把一切都送到你面前,学生只要张开口去吃去消化就可以了。但是这在国外是行不通的。我们必须学会发现问题,学会主动争取。我们需要和项目老师沟通,需要告诉老师她可以怎么帮助你,需要哪些材料和支持。大部分的老师都会非常慷慨地给学生提供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但是一定要主动告诉老师,你遇到了哪些困难,你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否则别人会认为你没有什么问题,“一切顺利”。从而造成误会和麻烦。

在美国,护理学博士的平均入学年龄是四十多岁,和我一起入学的也有奶奶辈的同学。他们很多人都拥有丰富的临床、教学、管理和科研、甚至从商经验,很多同学都会慷慨地提供各种帮助。和同届和上下届的同学们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博士旅程中,离不开和周围同学们的互帮互助。

(在华盛顿大学校园)

即使我能预见所有悲伤,

但我依然向往

PhD期间如果你没有哭过,那就不叫PhD。

申请PhD的时候,老板就说,我不能为你付学费,经济问题必需自己解决。但是为了能跟着这位老师做国家级的课题,我还是坚持没有改变方向。

后来,没有课题导师在身边,很多事情都靠自己摸索前行。

生活上,买菜做饭,办卡办证,找房子搬家……多么焦头烂额的日子里,也要照顾好自己。

其实所有的困难,都像打怪升级一样,解决一件又一件,然后你就会变得强大。

每一个读博的人都是这么过来的。每一个在国外留学生活的人都是这么过来的。

无论是从语言文化,还是从科研过程中琐碎的工作,每一件事情都是个坎儿,大麻烦常有、小麻烦不断。有时觉得要完,门槛太高够不着了!但迈过去了也就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路上的磕磕绊绊,不会影响朝着目标前进的步伐。

回过头来看看PhD的这几年生活,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自我的成长。面对多彩的生活,敢哭也敢笑;面对困难和挑战,依然觉得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

星辰大海都太远,

走好每一步自然就会到达。

写在后面

PhD期间如果你没有哭过,那就不叫PhD。

每一位远在异国他乡的孩子都会感同身受吧。光环背后究竟付出了多少努力,大概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体会。这个世界上能量总是守恒的,付出多少就会得到多少。

暖心另附紫静学姐E-mail:zijingc@uw.edu

另外欢迎有海外护理PhD背景的同仁们加入我们的Community

下期预告:下一期的文章中我们会介绍紫静学姐在WHO工作的经历,以及各种经验分享,非常精彩,敬请期待。

星辰大海都太远

走好每一步自然会到达

护理的原力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