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组成]
- 凌阳角片 4.5g(先煎)
- 钩藤 9g(后入)
- 桑叶 9g
- 菊花 9g
- 鲜生地 15g
- 生白芍 9g
- 川贝母 12g
- 鲜竹茹 15g(与羚羊角先煎代水)
- 茯神 9g
- 生甘草 3g
钩藤
桑叶
竹茹
[用法] 水煎服;羚羊角也可磨粉冲服(1g)
[功用] 凉肝息风,增液舒筋
[主治]
- 热盛动风证
- 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甚则神昏,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数
[方解]
- 本方适用于热邪传入肝经,热极动风之症
- 方中羚羊角凉肝息风;钩藤清热平肝,息风解痉,为君药
- 桑叶、菊花辛凉疏泄清热,助君药凉肝息风,为臣药
- 生地、白芍滋阴增液,柔肝舒筋;川贝母、鲜竹茹清热化痰;茯神宁心安神,俱为佐药
-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方歌]
- 羚角钩藤芍菊桑
- 贝草竹茹茯地黄
- 热邪亢盛成痉厥
- 肝风内动急煎尝
相关推荐
-
方用羚羊角、钩藤清肝止痉,石决明介类潜阳,菊花、桑叶平肝息风,生地滋阴增液,合而共成清肝息风,滋阴潜阳之效
方用羚羊角.钩藤清肝止痉,石决明介类潜阳,菊花.桑叶平肝息风,生地滋阴增液,合而共成清肝息风,滋阴潜阳之效.
-
治疗内风肝风内动之中医治风剂三方对比——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
Lingjiaogouteng decoction 羚角钩藤汤 出处 <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 羚羊角4.5克(先煎),钩藤9克(后入) 桑叶6克,菊花9克 生地黄15克,白芍9克,甘草2 ...
-
中医儿科学——急性肾炎邪陷心肝——龙胆泻肝汤合羚角钩藤汤——阴阳解析
龙胆泻肝汤合羚角钩藤汤--阴阳解析 急性肾小球肾炎邪陷心肝证候: 肢体面部浮肿,头痛眩晕,烦躁不安,视物模糊,口苦,呕吐恶心,甚至抽搐,昏迷,尿短赤,舌质红,苔黄糙,脉弦数. 治法:平肝泻火,清心利水 ...
-
羚角钩藤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羚角钩藤汤. 一.古方简介 [来源]<通俗伤寒论>. [组成]羚角片4.5g,双钩藤9g,霜桑叶6g,滁菊花9g,生白芍9g,茯神木9g,鲜生地15g,川贝母12g,淡竹茹15g,生甘草3 ...
-
中医儿科学——急惊风邪陷心肝——羚角钩藤汤——阴阳解析
羚角钩藤汤--阴阳解析 急惊风邪陷心肝证候: 起病急骤,高热不退,烦躁口渴,谵语,神志昏迷,反复抽搐,两目上视,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治法:清心开窍,平肝熄风 方药:羚角钩藤汤加减 羚角钩藤汤:&l ...
-
羚角钩藤汤治疗麻疹邪陷心肝证
羚角钩藤汤 处方羚角片4.5克(先煎)霜桑叶6克 京川贝12克(去心)鲜生地15克 双钩藤9克(后入)滁菊花9克 茯神木9克 生白芍9克 生甘草2.5克 功能主治平肝熄风,清热止痉.治肝风上扰,头晕胀 ...
-
《通俗伤寒论》——阿胶黄芩汤
秋燥.肺燥肠热,上则喉痒干咳,咳甚则痰粘带血,血色鲜红,胸胁串痰:下则腹热如焚,大便水泄如注,肛门热痛,甚或腹痛泄泻,泻必艰涩难行,似痢非痢,肠中切痛,有似鞭梗,按之痛甚,舌苔干燥起刺,兼有裂纹. 陈 ...
-
《通俗伤寒论》病证传变中的“三化”学说研究
俞肇源认为"伤寒一证,传变颇多,不越火化.水化.水火合化三端. 火化证即热证,是脏腑功能亢进的结果,而热邪又多灼津为痰.炼血为瘀,而导致气血津液气化失常,产生内生之邪,此内生之邪又进一步导致 ...
-
你想知道六经病理与八纲辨证的关系吗?请看《重订通俗伤寒论》
辨证施治,中医之魂 陈逊斋说.伤寒六经者.阴.阳.寒.热.虚.实.表.里之代名词也.太阳.阳明.少阳.皆为阳病.太阴.少阴.厥阴.皆为阴病.太阳.阳明.少阳.皆为热病.太阴.少阴.厥阴.皆为寒病.太阳 ...
-
《重订通俗伤寒论》——羚羊钩藤汤
<三订通俗伤寒论·六经方药·清凉剂>. [配方组成]羚角片一钱半(先煎)霜桑叶二钱京川贝四钱(去心)鲜生地五钱双钩藤三钱(后入)滁菊花三钱茯神木三钱生白芍三钱生甘草八分淡竹茹五钱(鲜刮,与 ...
-
《重订通俗伤寒论》在线阅读
作者:俞根 朝代:清 时间:公元1644-1911年 目录 后序 前序 第一章·伤寒要义 ├─ 第一节·六经形层 ├─ 第二节·六经病理 ├─ 第三节·六经病证 ├─ 第四节·六经脉象 ├─ 第五节· ...
-
重订通俗伤寒论——加减葳蕤汤
生葳蕤6-9克 生葱白2-3枚 桔梗3-4.5克 东白薇1.5-3克 淡豆豉9-12克 苏薄荷3-4.5克 炙草1.5克 红枣2枚 功效:滋阴发汗,治阴虚之体,感受外邪,头痛身热,微恶风寒,咳嗽咽干, ...
-
《重订通俗伤寒论》——枳实导滞汤
<三订通俗伤寒论·六经方药·攻下剂>. [配方组成]小枳实二钱生大黄钱半(酒洗)山楂肉三钱槟榔钱半川厚朴钱半 川黄连六分六和曲(神曲)三钱连翘钱半老紫草三钱细木通八分生甘草五分 [用法]水 ...
-
通俗伤寒论第一篇 标本、中见的理解
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 ...
-
虚人外感良方,通俗伤寒论方证——养血解表方七味葱白饮
七味葱白汤养血发汗法俞氏经验方方载王氏<外台> 鲜葱白(三枚至四枚)生葛根(一钱至钱半)细生地(钱半至三钱)淡豆豉(二钱至三钱) 原麦冬(一钱至钱半)鲜生姜(一片或两片)百劳水四碗煎药 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