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副中心城市雏形已现!宜宾将成为四川第一个副中心城市!
自2018年四川提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发展战略以来四川地级市的发展得到了明显“提速”;在稳健提升全省经济发展大局下,四川再次提出了建设经济副中心的构想,一时间有条件的城市都纷纷开足马力为创建省域经济副中心做足了准备。
两年过去了,那些曾经纷纷喊出建设副中心声音的城市也寥寥无几了,副中心的海选显然已经进入尾声,当下四川副中心的种子选手实际上只剩下(川南宜宾、川东北南充、川西绵阳)
三个种子选手里宜宾的发展速度和前景正逐渐增大,光环在身的宜宾或将成为四川第一个副中心城市。
四川副中心怎么建|什么规模
四川贵为西部第一大省,无论经济总量、人口、可开发程度、发展上限,四川都是西部无可争议的第一大省,即使在中部四川也仅输河南,但四川看似大的背后却是“省域经济的严重失衡”;成都一城独大让四川地级市苦其久矣,但四川打造成都完全是:改革开放国家经济重心在沿海的大环境之下,中西部发展进入空洞期。
时代所迫,这也是当今中西部各省强省会,缺乏副中心的原因。
但四川地级市却要弱很多,四川GDP第二大城市绵阳在2019年总量不足3千亿,而湖北第二、第三大城市;襄阳、宜昌双双突破4千亿关口,正冲击5千亿的大关;反观四川副中心种子选手还在为突破3千亿而努力。
河南副中心洛阳也是如此,洛阳在去年实现了GDP突破5000亿,这些中西部大省的副中心都值得四川借鉴,但理性的来讲四川副中心难以培育出洛阳、襄阳、宜昌等高量GDP城市。
首先四川地处西部内陆,蜀道难于上青天便是古人对四川交通的形象词,这也间接的说明了四川自古以来的封闭性,这一点在交通发达的现代也依旧存在;而湖北、河南等地处中部,对内外的交通联系十分紧密,大面积的平原很适合现代工业和城市发展,再者湖北省内江河密布,这也是湖北能够诞生出襄阳、宜昌这样的副中心的原因。
四川自古就具有封闭性,对外联系弱,再加上四川的平原地区多数集中在成都平原,而其余能够开发的地区都是山地、丘陵;先天性的地理条件让四川建设副中心的上限必然达不到河南洛阳那样的水平和地位。
四川副中心的规模在未来会与地级市拉开差距,但会维持在1500亿的差距区间。
宜宾第一个副中心|红利持续增加
宜宾位于四川南部,是广义上的“三省结合部”;全市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50万人(户籍人口)常住人口约458万人,2019年经济总量达2600亿,居全省第三。
从四川提出副中心建设开始,宜宾便快速从川南地区脱颖而出成为川南地区的一号种子选手。
川南能够对宜宾地位造成威胁的也只有泸州了,泸州实力虽与宜宾不分上下,但泸州的地理区位对比宜宾要逊色不少,泸州紧邻重庆,当前重庆向西战略十分明确,而重庆向西自然会对泸州等市造成强烈的虹吸。
如果四川将建设副中心的资源放在泸州身上,那四川副中心建设的意义何在,说白了副中心要能够辐射区域,而不是给别人做嫁妆。
自贡、内江两城的体量和面积太小了,除非他们能够合并,否则他们不会对宜宾构成威胁;但他们要能够合并,那四川多数地级市都会重组,在短中期来看四川地级市合并很难且不具有现实性。
在这样的情况下,宜宾就成为了副中心建设的川南一号选手。
宜宾大学城绝对是压制省内陆级市的一张王牌,宜宾大学城目前已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西华、轻工化等大学,可看下图就足以说明当前宜宾大学城的宏伟之度。
虽然宜宾大学城里面有些是研究院和办学规模较小的分校,但总体来讲宜宾大学城已经是当前省内除省会外规模最大、实力最强、办学规模最大的高校集中地。
高校给城市带来的驱动和活力是谁也不可忽视的;数量庞大的高校将极大的促进宜宾产业升级和招商引资。
无独有偶疫情之下,宜宾三江新区成为全省第一个在运营的省级新区,这已经从宏观上定义了宜宾副中心的地位。
当前四川一共有三个省级新区:宜宾三江新区、成都东部新区、南充临江新区;川南宜宾,川东北南充的格局已经初现雏形,第四个省级新区或将是绵阳的科技城。
当前四川副中心的雏形已经浮出水面了(宜宾、南充、绵阳)
而宜宾在众多利好之下,极有可能成为省内第一个经济副中心。但不可忽略的是当下绵阳的经济总量依旧领先宜宾200余亿,很现实的讲这个差距很小,尤其是在当前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这个差距变得很微妙,稍不注意宜宾就会超越绵阳。
你觉得宜宾会成为四川第一个副中心城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