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古镇与乐荫园
在上集介绍了申遗古镇凤凰,本集就接着说说申遗古镇沙溪。
说起沙溪,凡年纪在65岁以上的老人都会有所记忆。上世纪66年的时候,沙溪出了一个顾阿桃,她是一位朴实的农民,不识字,在学习毛选的过程中,采用作画的形式来诠释语录里的思想内涵。成为远近闻名的积极分子。后来和她一个大队的沈玉英也是以年轻人身残志坚的光辉形象而为当时的青年人所崇拜学习。
我与沙溪的结缘也就是在那时期的68年底,当时我所参加的文艺宣传队到太仓演出,期间自然要到沙溪镇上去参访这两位有名人物的。只是那时没有相机,故只在脑海留下了印象。
退休后的十来年时间里,我曾先后多次到过沙溪,则完全是作为一名旅游者去的,有三五旅伴一辆小车去的,也有数十人一辆大巴集体出游的,还有去别的地方时顺道看看沙溪的。总之,沙溪古镇还是留下了很美好的印象。
本次重温申遗古镇,则想把古镇风貌和镇上的乐荫园,用以往所摄照片做个整合。着重介绍这两方面的内容。
关于古镇历史,套用网上介绍加以摘选后附上:
沙溪系太仓水乡古镇,历史悠久,风景独特,物产丰富,素有"东南十八镇,沙溪第一镇"的美称。
沙溪镇始于元末。明弘治后,市镇日趋繁荣、街景日好,"沙溪八景",远近闻名。到明清时,随着工商业发展,监察御史苏赞的"御史府",山西道御史曹逵,刑部朗中叶遇春等达官贵人,相继在这里建府造第,沿戚浦河而建的临水建筑毗邻而出,古朴的石拱桥多座横跨戚浦河,至今仍保留着义兴桥、庵桥、新桥三座古桥,加上在水边生活和货运而建筑的临水民居、水码头、河棚间(吊脚楼、水阁房)、水弄堂,形成了沙溪古镇独特的临街建筑风貌。
我曾看到有人用简洁的语言来描写沙溪这座典型的江南古镇:
旅游人少,狗犬不咬;吴侬语浓,民风淳厚。
经典传承,江南风格;小桥流水,枕水人家。
亭台楼阁,门扉檐壁。巿井文化,保护良好。
小岸码头,入水台阶;长廊通道,雨季克星;
转角货栈,门板门面;剃头幌子,过街楼宇;
闺秀楼台,苏州评弹;文化兴隆,商业低调。
下面用照片来加以说明:
1、走到沙溪古镇老街街口,新建马路把老街切成两段。两座古朴高雅的牌坊分立在老街的街口。
2、在码头边上向两边眺望,典型江南小镇风貌展现眼前:
3、中国一代舞蹈宗师吴晓邦的故居兼吴晓邦事迹陈列室。
4、传统的裁缝铺、已有60多年历史的新华书店:
5、河边水面在和风吹拂下,起着细细的波澜,环卫工人顶着烈日劳作:
6、如旧的建筑,不断地进入相机:
7、新安装的一组反映历史人文的雕塑(馄饨担、补锅匠、人力车夫、修鞋匠、卖油郎、磨刀匠):
8、老街上的三座老拱桥:
9、供游人、居民歇息的凉亭、长廊、亭子桥和紫藤棚,都是乘凉的好地方:
关于沙溪镇上的乐荫园,得说个开心的故事:这是2013年8月23日的那次游览,博友五人,在游玩了常熟的李市后,驱车向东直接到了沙溪。车上的人一致同意,先去看看乐荫园,然后再去镇上老街走走。
在乐荫园的大门口,一位看门的老妇挡住了去路,说是内部修缮,暂不开放。任凭我们和她商量,声明我们只是进去看看,不会影响修缮施工,那老妇还真是认真负责,就是不答应我们进入。在那之前,乐荫园因已经去过两次,所以知道进入大门后,有左右两个条通道可以进入园内。于是我们五人,心有灵犀,只是交换了一下眼色,就自动分成了两拨:两个缠住老妇说理,三个径直快步朝右侧走去。老妇一见,撇下我们两人,想去撵那三人。而此时,这边的两人,也迅速快步地朝左侧的门里走去。老妇见了,又回头来撵我们两人。转眼,三人加两人都进到了园内。会合一处后,五个老顽童相视而笑,随
之也作出决定,等游玩结束出门的时候,一定再和看门的老妇打个招呼。
下面就抓紧时间介绍乐荫园。
乐荫园,又称乐隐园,原为元代晚期隐士瞿孝祯所筑。旧时园址,湮没无存,仅留湖池一潭。1982年开始在旧园原址重建,更名乐荫园,园中有水池面积达5亩,建筑物临池而建。全园分中、东、西三部分。池居中部,四周环以假山、长廊、水榭、花厅、六角亭、通津桥。入园大门围墙仿苏州拙政园;北侧小花汀清明简洁,配以精工细刻的木格窗,可一览屋后小院内梅、竹、芭蕉和假山石构成的精致秀美山景。长廊、水榭临池面作,隔岸北望,杨柳依依。西部为雕花厅,梁上雕花精致,玻璃长窗,厅高敞爽。东部茶室,为园中之园,是游客休闲的佳地。另外,园中多用细石铺路,整开雅致,细石小径曲曲弯弯。荷叶踏步和通津桥沟通园内东西两方。
下面便是我在园内的拍摄:
1、乐荫园大门与园内的一宝:宋碑:
2、茶室内设沙溪镇围棋协会:
3、长廊小路曲折蜿蜒,黄石砌筑湖石假山:
4、江南园林的典型风格,这里基本齐备:
5、池塘叫团溪,拱桥名通津;
6、结束游玩时没忘打招呼,老妇还是很友好地和我们告别。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