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福31】辛弃疾的爱国一生 (张斌)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辛弃疾出生时,家乡济南早已沦陷,辛弃疾的爷爷辛赞被迫接受金国委任的职务,屈辱而又痛苦地生活,沦陷区的老百姓都深受金军的迫害。少年时的辛弃疾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便一边从文,一边习武,用心攻读兵书战策,刻苦训练杀敌本领,立下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公元1161年,金军再次南下入侵南宋。时年21岁的辛弃疾趁机揭竿而起,聚集沦陷区两千青壮男儿,一起参加了义军领袖耿京领导的抗金部队。但就在辛弃疾赶往南宋朝廷临安完成联络任务后返回部队的途中,惊闻耿京在海州被叛将张安国杀害。辛弃疾大怒,亲率50名骑兵连夜赶往5万人的金军大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敌军,活捉张安国后,又立即狂奔千里,把张安国押到临安,交给南宋朝廷处置。辛弃疾一战成名!可惜的是,这是他最豪迈也是最后一次直接上前线作战了。后来他归隐铅山时,回忆此次参战的"金戈铁马",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名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南下归宋的辛弃疾,很快就被解除了武装。但他始终惦记着被金人占领的北方,就用手中的笔,不停地给朝廷呈递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呼吁宋高宗赵构厉兵秣马,准备北伐,重拾旧山河。但已经习惯于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并不想与金人对抗,于是把他先后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频繁的调动,成了辛弃疾的日常生活。整整40年!辛弃疾也从当年那个血气方刚的青年,成了一个两鬓苍白的老者。
1207年秋,当朝廷准备再次起用他时,68岁的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这年的农历九月初十,民族英雄、爱国词人辛弃疾带着忧愤的心情和没有实现的遗愿离开了人世。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
辛弃疾一生投入抗金,为恢复中原而殚精竭虑,却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把满腔激情、一腔赤诚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呕心沥血的词作之中。这就是著名的词集《稼轩长短句》。
首都国学 爱国专栏 张斌主编
我知道你“在看”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