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学文研】人中铁汉 火中红莲 ——大儒李二曲
◎王军强
李二曲本名李顒,字中孚,今周至县二曲堡人。生于明天启七年(1627),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享年79岁。因《元和郡县志》载“山曲曰盩,水曲曰厔”,李颙自署“二曲土室病夫”,世称“二曲先生”。
李二曲自幼家贫,九岁入村塾,在接触到“三字经”首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时,便私问学长:“性既本善,如何又说相近?”学长无以答。但仅两旬便因病休学,后随母舅读学儒家经典《大学》、《中庸》,然而旧疾时发,作辍不常。
其父李可从,喜兵好勇、肝胆侠义,以“勇”闻名乡里,人称“李壮士”。明崇祯十四年(1641),李自成兵犯河南,占领叶县、南阳、许州、长葛等地,逼近开封。朝廷任命陕西巡抚汪乔年总督三边军务,征讨义军。中军监纪、西安同知孙兆禄曾做过盩厔县令,“素善壮士,欲挟之以行”。见到李可从,巡抚汪乔年甚为惊奇,许诺“若立军功题授若军职”。李可从深感知遇之恩,便以材官身份随军前往河南镇压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临行前,李可从拔下一颗牙齿交给李二曲的母亲彭氏说:“我此行,誓不歼贼不归。倘相忆,顾此如见汝夫。”又说:“战,危事,如不捷,吾当委骨沙场,子其善教儿矣。”言毕,遂策马离去。李可从临别抉齿,是告诉妻子看到牙齿就像见到自己一样;同时也说,战争是危险事,如剿贼失败,自己当马革裹尸、血战沙场,让妻子育子成人。
此后,母子朝夕望归。第二年,起义军攻陷襄城,李可从与同行五千余人皆战死。消息传回盩厔,彭氏伤痛欲绝,但仍日夜盼望丈夫生还。既而李自成入关,母子绝望,抱头痛哭。彭氏对李二曲说:“汝父死于王事,目瞑也。汝父能为国死忠,吾独不能为夫死节乎?”说完闭门,欲以身殉。李二曲哭曰:“母殉父固宜,然儿亦必殉母,如是则父绝矣。”听闻此言,彭氏制泪抚之。遂埋葬了李可从的牙齿,命名为“齿冢”。时年,李二曲15岁,家无一椽寸土之产,房租不继被逐,东移西徏、流离失所。到崇祯十六年(1643)秋天,才在县西新庄堡得到茅屋,母子相依为命、饥寒交迫,过着“一日不进食,或数日不举火”的困苦生活。乡人见其朝不保夕,怜其危难,劝之给事县庭充当门役,谓可以活母命、免沟壑,被李二曲婉拒。这年冬,驻防兵变,杀掠甚惨。李二曲偶然出堡拾薪,被获,“(匪)刃将及颈,同伍异其气貌,亟格刃获勉”。崇祯十七年(1644),李二曲母子生活异常艰辛,经常“三旬九食”,过着度日如年的生活。李可从友人的孩子,多入籍衙役,或作胥吏,或作捕快,亦招李二曲前往,但被拒绝。乡人怜其艰辛,劝彭母再嫁,她以死拒之。有算命者见其生活惨状,欲授以艺收为徒,以解生活之困。李二曲将从其术时,途经社学,听到读书声有感,遂止步返回,矢志读书。母亲欣然引送到舅父私塾,不料遭拒。邻村有教授者,因其交不起学费亦拒收,李二曲回家后伤心异常。母亲彭氏说:“无师难道就不能学吗?古人都是你的老师。”又说:“经书固在,何必师。”彭氏又以忠孝节义督之。母亲的话使李二曲豁然醒悟,他遵从母亲教诲,取过去所读的《大学》、《中庸》,依稀辨认,借助亲友赠的一本《海篇》(当时的字典)自学,进而借读《论语》、《孟子》。无钱买书,就求人借抄;无师指点,就查字典,逢人“问字正句”。他母亲彭氏为人纺棉得米,则杂以糠秕、野蔬,并日而食。乡人甚为诧异:“已经家贫到此,居然连生死都不顾及,却能锲而不舍地读书乎?”由于长期吃糠咽菜,以野菜充饥,乡人见其面色如菜,于是便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李菜”。
李二曲利用采蔬拾薪之暇,艰苦力学、手不释卷;书理不解,则愤徘终日。仅靠《海篇》遂读随查,路旁问字,由是识学渐广、书理渐通,熟读精思、意义日融。后来,藏书甚丰的盩厔县和邻近的眉县有几户世代读书为官的人也渐知李二曲贫而好学,于是任其借阅,李二曲有机会遍览经史子集以及佛老之书。先后通读了《周易》、《春秋二传》、《性理大全》、《程氏遗书》、《资治通鉴》等书,上至天文河图九流百技,下至稗官野史壬奇遁甲之书,无不熟读深思。这时,他被称为“李夫子” ,儿童相遇也以“夫子”呼。
李二曲矢志不渝、执著进取,既无家学、又无师承,全靠自学磨炼,从而自拔流俗、通晓古今。到了而立之年,已经学行兼备、自成一家,以理学名士闻名关中,卓然成为清初著名学者。当时,他与河北孙奇逢、浙江黄宗羲并称清代“海内三大儒”;在陕西关中地区,他与眉县李柏、富平李因笃并称“关中三李”。
清顺治二年(1645)冬,残匪贺珍攻战盩厔县城,屠男掠妇,焚荡一空。李二曲所居的新庄堡人不满百,贼已蚁贯而登, “堡人震怖悲号”,而此时李二曲却镇定自若、泰然处之。适逢盩厔县教谕左之宜避难于堡,他目睹后奇异不已。贼退,与李二曲交谈后大惊说:“吾平生足迹半天下,未尝见此子!风标既伟,才识又卓,真世间之杰也。” 见李二曲家贫困,临别赠于银两,被婉拒。左之宜逢人必说:“汝邑有'生知’之人,不经师匠,自奋自成,汝知之乎?”听到的人惊奇地张大了嘴巴。
次年,盩厔县令樊嶷(理学家辛复元的高足,慈良厚重、礼贤爱民,有循吏风)听闻李二曲好学,派小吏延请,李二曲“以庶人不入公门之理”拒绝。樊嶷遂来到李二曲家中,当时干旱酷热,李二曲身无别衣,穿着褴褛絮袄、毡袜破履,但器宇轩昂、襟怀潇洒。县令一见,惊奇不已;相与论学,不觉心里折服。告辞之后,樊嶷即亲题“大志希贤”的牌匾以表其门,并兴奋地作诗自庆云:
漫道高贤不易逢,而今此地有潜龙。
英年独步颜曾武,定识遥承孔孟宗。
浊世狂澜堪砥柱,俗儒圭角已陶镕。
千秋声气应还在,濂洛关闽岂绝踪。
不久,樊嶷遭人诽谤离任。临别,又手书李二曲云:“昨晤吾子,知吾子必为大儒无疑也。幸陈人有缘,得之一见,怅陈人无缘,将不得常常而见之。虽然,声气自在,一日亦千古也,喜甚、快甚。担当世道,主持名教,非吾子其谁耶?区区行且拭目以望矣!”后来,樊嶷为李二曲的《悔过自新说》作序。
顺治十六年(1659),骆钟麟任周至县令。骆钟麟(1625——1677),字挺生,号莲浦,杭州临安人。顺治十六年始任盩厔县令。主政期间,亲善爱民、劝课农桑,建设城垣、疏通河渠,续修县志、修建书院,深得盩厔百姓爱戴,以至于离开盩厔时,士民为之立生祠祀之。骆钟麟久闻二曲先生的道德文章,所以一到任,即竭诚造谒。当他看到李二曲的言行风采之后,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说:“自古以来最为杰出的人才,不在这里寻还到哪里去找呢?”于是长跪不起,拜李二曲为师。政务之余,经常至其家请教,但李二曲从来没有迎送过。长久以往,一些人冷言冷语地说:“李二曲太傲慢了,还要县老爷到他的茅屋草舍来拜访。”骆钟麟秉性谦恭,深知李二曲的志节为人,于是说道:“李先生二十年来足不履城,怎能因钟麟一人而破例?我只要不吃闭门羹,便是很大的荣幸了!”骆钟麟见李二曲所居斗室“惟茅覆数椽,颓垣败壁,不堪其忧”,便把自己的薪俸捐出来,给他修缮房子,时继以粟肉,以资侍养。骆钟麟称李二曲:“真儒间出,聖学代兴。”并据文报各衙门云:“盩邑有隐士李颙,生而颖异绝伦,潜心圣学。年未若冠,即见器於前令樊嶷,知其超悟之资,必为名世大儒。卑职莅任之初,首重得人,因造其庐、访其人,挹其德容、聆其谈论,不觉形亲神就。初犹执宾主之礼,既不觉甘拜下风而恐后矣。其学以'慎独’为宗,以'养静’为要,以'明体适用’为经世实义,以'悔过自新’为作聖入门。浏览甚富,著述良多,而其引进同志开导学人,惟'悔过自新’之说。是故浅人见之以为浅,深人见之以为深,上下根人,俱堪下手耳!年未强立,绝意进取。卑职躬行讲约、屡经造请,未尝一至偃室,其求荣干进之心,久以屏郤。但景仰高风,不敢隐蔽。” 骆钟麟的呈文,一时间台、司、道、府皆知李二曲,莫不尊崇。陕甘督学马之驶称李二曲“品高月旦,行迈古今”;陕西巡抚张自德檄督学表其“熙代学宗”;提学王成功称他“超事独立,学尚实诣”,表其门曰“躬行君子”;其后,当道表闾甚多,如“理学渊源”“一代龙门”“躬超萃类”等。
此后,李二曲的声誉和影响越来越大,人皆仰若“祥麟瑞凤”,争以识面而为快。也从这时起,东西数百里的读书人,都纷纷找到二曲先生家里要求做他的学生。顺治十七年(1661),关中东部有名理学家、关学巨子冯少墟的学生党湛,不顾 80多岁的高龄,冒雪履霜,徒步数百里,到盩厔拜访二曲先生。康熙二年四月,70岁的王省庵,从蒲城徒步来盩厔拜访先生。同年十月,大名鼎鼎的东吴大学者顾炎武也专程到盩厔访问二曲先生,敬佩地说:“艰苦力学,无师自成,吾不如李中孚。”此后,执弟子礼者络绎不绝。
康熙元年(1662),阖邑士庶以彭母贞苦迥常,且受千辛而历万苦,白首而克称贤母。今隐士之贤,则贤者所生,相互推举骆钟麟为之呈状旌表。申请由“府”到“道”批准,转“院”题旌 “芳追孟母”表闾。康熙四年(1665),李二曲39岁时,母亲抱恙,他衣不解带、目不交睫,亲侍汤药数月之久。冬月母亲病逝后,他痛不欲生,因贫不能殓,学生骆钟麟为之捐俸购买棺木入殓,并亲奠先生之母。李母去世的消息不胫而走,本县和邻县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吊唁的人群诉说着李母的贤德,当道重风教者亦纷纷旌表:巡茶御使(茶台)梁熙以“苦节维风”匾门,西安知府叶承祧以“纯贞启後”表闾;刑部郎中、陕甘学政钟朗檄县竖碑茔,大书“贤母彭氏”以表墓。
康熙六年(1667)春,骆钟麟调升北城司马,念去后无以瞻养,遂为先生购地十亩,以资耕作。骆钟麟前后任职盩厔八载,李二曲始终没有迎送过,也未到过县衙一次。此时,骆钟麟来别,李二曲破例相送骆钟麟至盩厔境外才依依惜别。由于李二曲性情高直,不同流合污,因此一些人对他恨之入骨,常常造谣诋毁。李母去世后,又目睹远近尊崇,嫉妒愈甚;但因骆钟麟在,这些人不敢肆无忌惮。骆钟麟的离去,令这些人无所顾虑。于是,他们到处造谣生事,诽谤李二曲。恰巧这时盩厔来了一位俗眼腐肠的新县令,此人名叫马芝,湖北公安人,进士出身,为人骄傲固执,爱慕虚荣,刚愎自用,常以“甲科自负”。每日以梵呗自娱,懈于政事。马县令任内,盩厔大面积田地被水冲毁,马芝听信衙吏谗言,不敢上报,遂致荒地500余顷。马县令上任之初,屡次让人讽刺李二曲,试图让其到县衙登门拜访,然而被李二曲婉言拒绝。继而马县令又对李二曲的亲友说:“本县听闻李某聪明可造,但欠指引耳。宜来见我,当授以八股之法,令其从事正路,以图进取。”等了很久,马县令也未见李二曲前往拜见,遂生詬言,到处讥讽。这时,嫉妒李二曲的小人也乘机中伤,对马县令说李二曲讥笑他的文章。马县令闻听此言恼羞成怒,于是便想尽一切办法要惩治李二曲。
这年冬,早就对李二曲不满的马县令千方百计地网罗群小,“广设机阱,协力倾陷”,趁机票拘李二曲,欲治以重罪。正好这时吴堡县令孙希奭奉孙承泽(曾任吏部侍郎、左都御使)之命前来拜见李二曲。加之盩厔、武功、眉县一些知名人士也相约前来问学。马芝迫于形势和公论,才“收票免拘”。他以为李二曲一定要对他感恩戴德了,又派人请李二曲到县衙拜见他,没想到李二曲既不申辩,也不理会,且处之自若。有人责怪李二曲迂腐,李二曲则回答说:“蒙讪招毁,儒者之常。伊川(即北宋程颐)受诬遭贬,几不获保其身;南宋朱熹连被攻击,开单至数十款。未听闻二公少动于中。正如飘风坠瓦,听之而已。若毫有介怀,则是五岳起方寸,非所以自靖也。”听罢李二曲的话,言者“爽然失,肃然服,作礼而退”。
次年四月,湖广进士罗诰(通“五经”,尤其嗜好《周易》)跋山涉水,不远千里来拜访李二曲。罗诰和他谈了很久,却不见李二曲招待自己用餐(李二曲家因绝粮已经两天不食了),只好移住到城隍庙。马芝闻听同乡罗诰来,遂盛情招待。但是,当得知罗诰是专访李二曲而来,便勃然不悦,极口噂诟,声色甚厉地对罗诰说:“斯人终不得脱我手!”罗再三劝解,马县令不听,两人不欢而散。罗诰遂邀请李二曲避开是非地,同自己到华岳的云台观研讨《周易》。不久,骆钟麟又从京师转任本郡司马。县令马芝迫于无奈,不得不息事宁人。到六月间,皇帝下诏寻找隐逸,陕西巡抚白清额“特欲荐扬”李二曲 。李二曲致书于骆钟麟,托其从中力挽,此事方才平息。
每遇到困顿,李二曲则诵伯夷、叔齐饿死并志在沟壑以自振。他虽然家贫如洗,却从不卑躬屈膝地向人祈求。早在顺治六年(1649)秋,官吏催纳丁银,入室搜寻,却见他家炕上无席、缸里无粮,又见其妻面色浮肿,其母卧床不起,遂舍给银两,李二曲则予谢绝。康熙七年(1668),同州白含章偕王省庵遣党克才来盩厔迎李二曲讲学。党克才走进李二曲卧室,见四壁肃然,休无衾枕,泣然流涕曰:“东人虽知先生之贫,不意困顿一至如此。即黔娄衣不盖形,然止於赤贫而已。独先生之贫,酷不忍言,而快然自得,固自以为足,其如室家何?”黔娄是战国时齐国贤士,满腹才学,然安贫乐道。齐国、鲁国都想请他做官,但黔娄不愿入仕途。死后,因家贫如洗,连一条能够盖住全身的被子都没有。这时孔子的弟子、他的好友曾参建议将被子斜盖,可以盖住全身。但是黔娄的妻子却说:“斜之有余,不如正之不足。先生死前不斜,死后却斜者,也不符合生前之意。”曾参无言以对。李颙的贫困,让党克才非常震惊,以至于把他和黔娄相比较。
康熙九年(1670)冬,李二曲为母服阕期满后去河南襄城寻找父亲遗骨。襄城令张允中出城相迎,亦做文祷於城隍庙。李二曲叹曰:“吾母之生,寝无席,吾父之亡於外也,求其骨而不得,吾实天地之罪人矣,并因此号曰'惭夫’。” 襄城官绅等悯李壮士之忠,而怜二曲先生之孝,欲为先生父建祠起塚,以慰孝思。适逢骆钟麟遣吏来迎接李二曲到江南讲学(这时,原来的周至县令骆钟麟已升任为江苏常州知府),先生念非旬月祠可建成,遂赴之。
李二曲抵达常州,骆钟麟已经在常州郊外等候,并在府衙旁为恩师准备了住处。但是李二曲喜欢寂静、厌烦喧闹,遂移居至郡南“龙兴禅院”。常州人见李二曲衣服不合时宜,相顾愕然;既而知道他是知府请来的李二曲先生时,问学者越来越多,其门如市。当时,常州所属的无锡、江阴、靖江、宜兴等县,均在当地的孔庙大殿设立讲坛,恭候二曲先生去讲学。虎丘著名画师顾雲臣还为他画了像,郑玉题赞:“其服甚古其容舒,其情甚深其心虚,博文多识,不读非聖之书,存诚主静,不求当世之誉,遡洙泗之涧源,而继濂洛之正统者,其斯为二曲先生欤。”李二曲在常州讲学期间巨绅名儒,远迩骈集,自是争相请益,所寓之不能容,郡人诧为江右百年未有之盛事。无锡、江阴、靖江之讲会已毕,当事者深感李二曲阐明绝学有益地方,各自准备了礼币感谢,李二曲一概推辞不收。众人见状,引用“交以道,接以礼,虽孔子亦受”为言。然而李二曲笑着说:“仆非孔子,况孔子家法,吾人不效者多矣,岂可偏效其取财一事?” 李二曲离开常州后,当地人为纪念他,创建“延陵书院”,将李二曲的肖像安奉于中,并遵照他的教规讲学。
康熙十一年(1672)八月,李二曲寓居雁塔。陕甘学政钟朗出城拜访,伴于雁塔下,质疑咨学,闻所未闻,深恨会晤之晚。时值大比,三边八郡士萃,闻风争造,摩肩接踵。李二曲随人应答,终日不倦。於是秦人始知章句之外原自有学,兴起者甚众。康熙十二年(1673),李二曲47岁时,陕甘总督鄂善重新修复冯从吾创办的 “关中书院”,选拔各郡优秀学子入院,力邀李二曲主讲。二曲力辞,再请仍辞。鄂善三请后,李二曲被感动,遂欣然从命。学政钟朗见李二曲的衣服宽博,又不合时宜,便预制小袖时袍送给他。他笑而藏之,仍穿着宽博的衣服前往。至城南雁塔时,钟朗出城相迎,见到李二曲非常惊讶。李二曲笑着说:“仆非官僚绅士,又非武弁营丁。窄衣小袖,素所弗便;宽衣博袖,乃庶人常服。仆本庶人,不敢自异。且庶人无入公门之理,区区生平,安庶人之分,未尝投足公门。今进书院,诸公见故,断不愿破戒报谒。”钟朗为之理解。鄂善曰:“余等聘先生,原为沐教,岂可令其顿违生平。”李二曲主讲关中书院时,听者甚众,各界人士不得已环阶而座,使冯少墟后久已绝响的讲会之风起而振之。李二曲立学规、会约,约束礼仪、整束身心;三月之后,便使当地“士习丕变”。
康熙十二年(1673),总督鄂善称李二曲“一代真儒,三秦佳士”,遂以 “隐逸”举荐,有诏起之,固以疾辞。康熙十七年(1678),吏部主政房廷祯又以“海内真儒”举荐,他均以疾辞。当时李二曲因避兵乱居富平,吏部令督抚起送。富平令郭传芳呈文曰:“李处士养疾久卧,远近共知。卑职於遣夫舁塌就道,即亲临卧室,见其委顿不食。以气息奄奄之人,强迫就程,万一途有不测,卑职何以自解天下后世耶?”后来圣旨急催,府役座县,舁塌以行。至雁塔,督抚令“府尹”就塌劝驾。二曲先生伏塌,固以疾笃不能就程辞。适逢山东巡抚周有德改督四川,因倾慕先生,遂竭诚造塌,谦恭执礼。先生感其肫挚,伏枕以答。周退而惊喜,谓幕僚曰:“十年梦想,今日方遂'立雪’之愿。初以为先生为有德有言之道学,今乃始知先生当代猶龙、人中天人也。”督抚又令府尹促行,尹率咸、长二县令至塌力劝。先生坚卧自如,在大雁塔绝食数日,闭目不语;遇到急时,即立遗书,操刃自刺。督抚知其不可强迫,不得已又以疾笃具覆。康熙十八年(1679)八月,二曲先生由富平返回盩厔。自此荆门反锁。
康熙四十二年(1703),李二曲77岁,康熙皇帝西巡到陕西,传旨召见。李二曲以年老多病辞召,遣子慎言诣行陈情。康熙降温旨:“年高有疾,不必相强。”随赐书“操志高洁”匾额及御制诗章,并索二曲先生著述。巡抚鄂海引慎言谢恩于行宫,县令张芳捧先生所著《二曲集》、《四书反身录》呈献。康熙皇帝详细询问慎言李二曲的境况后说:“尔父读书守志,可谓完节。朕有亲题匾额并手书诗幅,命督抚送给尔家,以旌尔父之志。尔回去可好生侍养尔父,朕回京当更有旨也。”於是慎言谢恩而出。所进献之书,康熙一再检阅,且以“醇正曰明,羽翼经传”褒扬之。随即发南书房,令诸学士看毕回奏。圣驾返京至潼关,康熙又传盩厔令张芳,悉询二曲先生体貌奚似及家计子孙。两年之后,李二曲卒,葬於贞贤里南先茔,即今天的二曲墓所在。清代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全祖望作《二曲先生砭石文》记之,并评价李二曲说:“上接关学六百年之统,饥寒清苦之中,守道愈严,而耿光四出,无所凭籍,拔地依天,尤为莫及。”
三百多年来,李二曲的思想及名节一直为人们所景仰。他一生清贫廉直、顾惜名节,宁孤立无助,不苟同流俗,宁饥寒是甘,不向人求怜,身体力行,为人师范,被誉为“人中铁汉,火中红莲”。他的传世著作有《二曲集》、《四书反身录》、《垩室感录》、《司牧宝鉴》等。李二曲是周至县唯一被载入《中国历史人物词典》、《清史稿》、英国剑桥大学《名人大辞典》的历史名人,同时也是所有周至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