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子推崇无知无欲?

好像在我们现代人心里,做人做到无知无欲,还有什么意思?真不理解老子还为什么要推崇无知无欲?我的回答是,不用担心!老子的思想里有高超的“知”和升华的“欲”;他主张要摒弃的是主观、错误的“知”和自私、膨胀的“欲”。老子所推崇的无知无欲是极高的清净慈爱的心灵状态。

一,老子高超的“知”。

1、知道理。老子说,真正的知,并不广博杂乱,在实际应用里就是一些精髓级的“非常道”而已。如老子给侯王讲“以无事取天下”的道理,就有“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等等,经常配以与“常道”的比较,向侯王教导相应的治国道理,见解独特,智慧实用。

2、知规律。老子的知,就是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他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为什么能够这样?因为他掌握了规律。他说“复命曰常,知常曰明。”还说“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这些表述,说明其背后有把握规律之后的“知”在,否则是说不出来的。

3、知修为。老子说自知者明。明什么?一是知不知,不炫耀自己的真知。二是知不博,不追求广博的假知。三是知无为,努力提高自己的知用,通过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的修为来实现。

二,老子升华的“欲”。

1、老子的“欲”可以用“长生久视”来概括。大家看一些具体的说法。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级的“至治”下的欲望。②“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这是有实现影响力和领导角色的欲望。③“功遂身退”这是建功的欲望。④“死而不亡者寿”这是死后留名的欲望。

2、但是,上面这些欲望如何实现呢?要把做事的出发点,由“为自身利益着想”改变为“为天下人的利益着想”,对治私欲的同时,升华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长生久视的最好结果。老子从“道”中悟出了“不自生能长生,不自私成其私”的终极道理。侯王在具体中的运用就是“无身、外其身、后其身、贵以身为天下、爱以身为天下、慈故能勇”等等,就能使自己没有祸患,而且得到保全。我非常赞叹老子对治和升华欲望的思想。人类问题的最核心症结的解决之道,就在这里闪耀着无以伦比的智慧之光!

三,老子要摒弃主观、错误的“知”。

1、主观的知。博者不知之人,还炫耀自己的“知”,老子说这是“病”。老子还说,悖“道”的为学日益,必然会“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得不到真知的。而且还会陷于“人之迷,其日固久”的无知之中而不自知。

2、错误的知。这主要表现在人们自以为是的“常道”上。书里很多,我简单列举一些。如尚贤、皆知美之为美、皆知善之为善、多言、争、刚强、失道失德的仁义礼、好径、轻诺寡信、以智治国、国之利器示人、法令滋彰,等等。这些都要去掉!

3、去掉主观、错误的“知”而达到“无知”,其目的就是确保“主观上不妄作”,实现无为而无不为。

四,老子要对治自私、膨胀的“欲”。

1、人们在欲望上的表现,令老子瞠目结舌。如,贵难得之货、见可欲、为目不为腹、得也惊失也惊、贵大患若身、甚爱、多藏、欲兼畜人、损不足以奉有馀、多食税、求厚生,等等。

2、老子强调这样的自私和膨胀的欲望对自己是有非常大的危害的。这方面的论述很多,如“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等等。

3、去掉自私、膨胀的“欲”而达到“无欲”,其目的就是确保从源头上“看住私欲”,实现无为而无不为。

总结来看,老子的无知无欲,是以“大知”和“升华的欲”为前提的清净、慈爱的心灵状态。

所以,在回答“为什么老子推崇无知无欲?”之前,我们一定要确知,老子思想里有超出我们想象的大知和正能量的欲,是我们平常所认定的“知欲观”所无法比拟的。正反两边的东西,明明白白地列出来,可以防止我们不加了解,就误会老子的智慧;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提升对老子思想的理解和信心;也可以为修为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方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