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京城过年的时候,有一种乞讨名叫收晦气,让人不得不掏钱

清末时期,北京城的乞丐行业中出现了一种名为收晦气的乞讨方式,它百试百灵,但却在第二年突然消失,从此不再出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北京城是天子脚下,从明朝永乐年间开始,此地也一直被赞誉为真正的中心城市。清朝末年,由于满清朝廷的无能,导致社会局势十分动荡,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最终沦落成为乞丐。对于乞丐一词,我们都不陌生,他们终日不事劳作,只知道跪地乞求怜悯,央求路人赏给自己几个铜钱或者些许剩饭剩菜,有一口饱饭便觉得幸福无比,终日里无所追求。

不过话说回来,乞丐虽然都是弱势群体,却同样能在形成一定势力后仗势欺人。京城中有一种名为黄杆子的乞丐,他们都是落魄的八旗子弟,平日里碍于面子从不乞讨,只是在节日时挨家挨户讨要钱财,商户们也无可奈何只能任由其宰割。由于其背景深厚且是贵族身份,商户们即使报警抓人也无济于事,毕竟他们沦落为乞丐后也早已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了。

乞丐乞讨的方式多种多样,他们甚至还会以特殊的办法逼迫商家掏钱孝敬自己,其中有一种不入流的方法便是收晦气。什么是晦气?当然是一些倒霉事,谁都不想招惹晦气,让自己的日子不好过,故此,乞丐们便抓住了人们的这一点心理,专门用以勒索钱财。收晦气的方式尤为特殊,首先,采用这种乞讨方式的乞丐会寻来一只大乌龟,在其脖子上拴一根红色的绳子,之后便公然在大街上闲逛。一旦遇到乞讨的目标,就会将乌龟放在商家的店门口,既不吵也不嚷,只是闲坐着等待店家有人出面跟自己搭话。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乌龟是四灵之一,与麒麟、凤凰、白虎等神兽拥有同样的地位,但经过千百年的文化变迁,致使民间开始对乌龟的理解产生很大变化。民间认为乌龟就是王八,而王八又是对妻子出轨的男人特有蔑称,故此,民间文化开始将乌龟丑化,逐渐认为它是晦气的象征与代表。乞丐牵着乌龟拦在店门口,自然会引起众人的围观,商铺肯定不想因乞丐而耽误生意,更不想让自己无端沾染晦气,所以只能花钱消灾,避免因聚集人数过多耽误自己的生意。当然,乞丐们也不是简单地收钱后一走了之,而是要让店家自己送进来。原来,在乌龟的背部背着一个大铜盆,店家的赏钱需要投掷到铜盆里,并且每一枚铜钱都要与铜盆碰撞发出响声,寓意铜钱有响,黄金万两。

在当时讲究迷信的年代,商户们往往会赏赐乞丐们一些有寓意数量的铜钱,数量从八枚、八十八枚到八百八十八枚不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乞丐们收晦气的方式的确令人感觉难以接受,其看似以退为进的讨钱行为,几乎与明抢差不多,久而久之必令人生厌。也正是因为如此,牵着乌龟到处收晦气的乞讨方式仅存在一年便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当然不是乞丐们自断财路,而是不得不放弃此方法,因为用于乞讨的乌龟已经开始出现全身溃烂的现象。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一些商家早已厌烦了乞丐们的死皮赖脸,因此会在乞丐到来之前在门口撒上一些酸性的药粉,药粉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乌龟在店门口趴伏时间过久就会烂爪子,最后导致全身溃烂死亡。乞丐们没有了乌龟道具,自然也无法收晦气,商家便不会再受其打扰。

说来说去,收晦气乞讨方式最大的受害者并不是被敲诈钱财的商家,更不是收不到钱财的乞丐,而是被当作工具最后痛苦而死的乌龟。和谐社会强调的不仅仅是人类自身的和谐,也是人与动物的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很庆幸,我们能生活在当今的和谐社会中。
参考资料:《中国丐帮》 雷方著 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