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事 少言多行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如果话语太多,就很容易失言,导致冒犯别人,所以一个人最好懂得在适当的时候保持缄默。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说得太多很容易惹事,给自己埋下祸患。所以,在这个社会上,应该学会如何去掌控话语权,做到不该说话时绝不说话,尽量不要谈论别人的是是非非。
但是始终保持沉默也是不可取的,什么才是正确的讲话态度呢?那就是:该说才说,不该说就绝不多说一个字。千万不要公开批评别人,说话方式也不要过于圆滑。虽然言多、言少没有规定但说越多,漏洞就越多,这种现象是十分普遍的,而且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很容易出现歧义。
比如,明朝的徐一夔曾写过:“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意思是说天下大乱,但上天仁德,生下朱元璋这位圣人,将万民从水火中拯救出来。徐一夔先生的本意是歌颂朱元璋其人的。可是,偏偏有些人居心叵测,非要将其曲解成这样:“光天之下”的意思是什么?这是讥讽朱元璋做过和尚啊。“为世作则”是什么意思?“则”于“贼”谐音,这是在讽刺朱元璋参加过红巾军,做过“贼”。这么一解读之后,这位徐一夔先生落了个死无全尸的结局。
又如,清朝的戴名世有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句诗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偏偏出错了时代,因为有人硬说这句诗是讽刺堂堂大清朝的,因为大清皇帝马上打下的江山,他们以前不懂孔孟之道,是未开化的蛮族。经过别人这么添油加醋之后,这句话就被冠上了反清的罪名。于是,不但戴名世被杀害了,看过、抄过、评论过这首诗的人,还有他的弟子们无一幸免。
为人处事,就是少言多行。比起语言,他们更愿意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那些喜欢滔滔不绝,或者口无遮拦的人,是很容易吃亏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