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徐景藩教授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医案研究

目的:以徐景藩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医案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总结徐景藩教授对CAG的辨治经验,冀提高中医药治疗CAG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理收集徐景藩教授诊治CAG患者的医案,严格依据诊断标准、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44诊次医案资料建立数据库,对数据库中的医案进行规范与清洗,运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和相关性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重点研究医案中症状、舌象、脉象、病机、方药及相互间的规律,并结合徐景藩教授的论著思想,进一步总结徐景藩教授辨治CAG的临床经验。结果:1.一般情况:本研究共选取CAG患者医案244诊次,其中男性87诊次,女性157诊次;平均年龄54岁,主要分布在40-69岁之间。2.频数分析:所有诊次中症状出现频率较高的有痞胀、胃脘痛、嗳气、便溏;舌质出现频率较高的有舌淡红、舌红、舌微红;舌苔出现频率较高的有苔薄白、苔薄腻、苔薄黄;脉象出现频率较高的有细、弦、沉、濡;病机出现频率较高的有脾胃气虚、肝胃不和、胃阴不足、瘀血阻滞、气滞郁热、脾胃湿热;药物分类频率较高的有理气药、消食药、补气药、补血药。3.关联规则:分析244诊次医案中症状-病机、病机-药物的内在联系,总结徐景藩教授对CAG的辨治经验。4.相关性分析:分析244诊次医案中常用药物配伍规律,得出

徐景藩教授治疗CAG的常用药物组合,包括

炒白术和茯苓、炒白术和山药、麦冬和石斛、紫苏梗和香附、合欢花和合欢皮、黄连和藿香、法半夏和陈皮、陈皮和橘络、佛手和炙鸡内金、炒麦芽和炒谷芽、白芍和炙甘草。

结论:通过研究发现,证候方面:CAG症状以痞胀、胃脘痛为主;舌质以舌淡红、舌红、舌微红为主;舌苔以苔薄白、苔薄腻、苔薄黄为主;脉象以细、弦为主。病机方面:CAG主要病机分为三类,包括脾胃气虚、胃阴不足、肝胃不和,常伴有瘀血阻滞、脾胃湿热、气滞郁热等兼证。用药方面:徐景藩教授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同时重视CAG气机失调、运化无力的病理特点,并且善用药对、灵活选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