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上这样的孩子,我真的没办法了

以前我听过有些家长说过类似这样的话:
“摊上这样的孩子,我是真的没办法啊”
“谁让咱命不好,生了这样的孩子呢”
“如果我的孩子听话就好了,问题是大人怎么说,他也不听啊”
“不是不管,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不管用啊”
说这些话的家长,其实都挺无奈的,也透着一种无助的悲哀,孩子已经让他们伤透了心,在孩子面前,他们既感到失望,又真的无能为力。
其实,作为家长,虽然面对的熊孩子千差万别,各有各的毛病,虽然家长性格迥异,各有各的难处,但是,我们对于孩子的叛逆依然有多种选择。
问题是,我们如何去看待孩子的问题,只有当确信还有其他办法时,我们才会努力去寻求更适合的办法来教育引导孩子,也就是说,你先要相信还有另外的可能,不放弃,不抛弃,才会有希望。
我真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确实是想和家长们探讨,所谓的对孩子没办法,其实,只是家长教育思路需要改变的问题,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家长需要改变的问题。
为什么突然想起这个话题呢?
我们先来看看一位心理学家做的一个实验。
心理学家达维多瓦做过一项实验:他选定了四组不同性格的人去看戏,并且让他们都遭遇这样的情境:迟到了15分钟,无法进入戏院。
工作人员将迟到者拦下来,对他们说:先生,对不起,您已经迟到15分钟,为了不影响他人,您不能进入。
根据大家的反应,有四种结果:
第一种人和工作人员吵了起来,工作人员更坚决地阻止他进入,并且强制令其撤离。
第二种人并没有和工作人员争执,自己想办法寻找其他途径进入戏院。
第三种人自我安慰,找个零食店坐下来,等幕间休息时重新进入。
第四种人,不停地埋怨自己,回到家把恼怒情绪传染给家人。
这个实验对家长们有哪些启发呢?
不同的处事方式,成就不同结果。迟到后15分钟能不能进入戏院,这与每个人采取的处事方式有关,与“迟到”这个情境不具备必然联系。一个人是否无助,也并非所处情境导致的,而是与每个人的思维引导下的言行有关。
我很少看明星们的八卦新闻,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网上有关于孙俪的一个采访。当被问到“如果邓超(孙俪老公)出轨,你怎么办?”孙俪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可能会先审视自己。”
孙俪是我们很喜欢的明星,她与邓超很少传出有绯闻等负面新闻,作为当红娱乐明星这真的比较难得。我想,可能与孙俪的思维习惯有关吧。
同样的道理,当家长遇到熊孩子出问题的时候,我们有没有一直在责怪孩子,或者一直在叹息自己命不好呢?有没有像孙俪一样开始审视自己呢?
看看下面可笑可怜的情况:
家长暴跳如雷地斥责孩子没有耐性性情急躁;孩子与人打架,家长二话不说先对孩子一顿拳打脚踢;自己从不看书,却唠叨着让孩子努力学习。
家长抽着烟、喝了酒指责孩子一身的坏习惯;自己油腻中年,却嫌弃孩子不注意锻炼;自己承诺不兑现,却说孩子说谎,让父母被骗;自己随心情前后不一致,却只看到孩子说了不算。
最终,这样的家长们大多就像上面心理实验中的第一种人或者第四种人,要么不断地和孩子斗争、吵闹和争执,要么放弃努力陷入不可自拔的消极情绪里。
我们能不能开始审视自己的教育方法,开始反思自己的思维习惯,开始检讨自己的各种习惯,开始尝试进行一些改变呢?
遇到问题,问一下自己,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再问一下,如果这样处理,会有什么后果?
当我们有勇气否定自己以前做法的时候,我们就有了希望,我们就会想办法开始寻找,寻找改善之法,寻找问题的源头,也同样寻找那个新的自己。
当家长完成了新的自我的蜕变,孩子才能随之变成我们希望的样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