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展飞:《尽快同意那些反对你的人》

01

南怀瑾先生曾经有一番开示。

说宋朝赵匡胤开始当皇帝时,南方尚未统一,南唐李后主文学很好,“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就是李后主的词。南唐的人才很多,文学家也多,赵匡胤当了皇帝以后,南唐就派了一位大使徐铉来了。赵匡胤晓得徐铉是鼎鼎大名的大文豪、文学家,学问很好,宋朝由哪个来接待他呢?这个就着急了。等于现在,世界有名的学者来做大使,派哪一位学问好的来接待呀?
     赵匡胤说:不要忙,我已经有人选了。结果找了一个相貌堂堂,一个大字都不认识的卫士,去接待这位徐铉大使。这卫士接受了命令,也只好装起来,坐在上面。大使跟他谈哲学啊,经济啊,科学啊,谈了半天,他只嗯嗯嗯,是是是的,请喝酒吧!好好,你好,有道理。搞了好几天应酬下来,这个徐铉也得不到一句话。
      徐铉想,宋朝赵匡胤是有一套,派了一个接待我的人,我讲了好几天,他一句话也不批评我,也不赞成我,摸不到他的底子,学问到底有多好不知道,心理就垮了。
      这一个故事,说明“大辩不言”,赵匡胤这一手很厉害,一下就把别人打垮了。你的学问再好,派一个没学问的人跟你交谈,当然这个人也稳得住,如果是没学问又爱谈,那就糟了。所以“大辩不言”,正是这个道理。
      佛家也有一句话,“是非以不辩为解脱”,这都是很有道理的。青年人爱讲禅宗,禅宗是注重行为的,并不完全注重打坐。所以百丈禅师的丛林要则,“疾病以减食为汤药”,一个人生病了,最好是少吃东西,肠胃先清理一下。“是非以不辩为解脱”,是非越辩越糟糕,所以“大辩不言”。

02

孔子的一位弟子与另一位公子打赌。

弟子说,一年有四季。

公子说,一年有三季。

他们决定去找孔子辩论。若是四季,这位公子便将头砍下来给弟子,若是三季,弟子将发冠给公子。

结果孔子告诉他们,一年只有三季。

弟子不服气,但是还是把发冠给了公子。公子开心地走了,但是弟子却很生气。

孔子说,刚刚那位公子其实是蝈蝈。冬天就死了,所以他的一生只有三季。

难道为了三季四季分明就要拿人家的脑袋吗?

所以说夏虫不可语冰,这不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恰巧这就是一种大辩不言。

真正的道理不需要解释。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长短

03

《庄子》里有个叫士成绮的人,听到时人常常夸赞老子,于是跋山涉水,来拜访老子。看到老子其貌不扬,住的地方也乱七八糟。士成绮说:别人说你是圣人,我看是老鼠还差不多。老子看了他一眼,低头继续读自己的书,完全不理他。士成绮只好走了。

第二天,士成绮觉得自己太过分了,来找老子道歉。谁知道老子对他说:“我如果有获得大道的实质,你骂我是猪、狗、老鼠又有什么关系,我还是我。”

你说什么,是你说什么,并不能影响我,也不能改变我。别人说两句就急着跳脚,要和人争论,多半是内心还不够笃定。

内心丰盈的人,活在自己心里,而不是活在别人嘴里。他们从不在意别人怎么说,自顾自地,做着自己的事情。

04

辩论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辩。

对待有些人,唯有沉默,才是最好的方法。

别跟认知层次不同的人争辩。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争辩?因为每个人的层次不同、见识不同。层次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也是不一样的,自然难以交流。大家的见识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有什么好争辩的?因为你不可能用辩论击败无知的人。

和见识浅陋的人,不必和他们谈论高于他们认知的道理,因为他们的学识是有限的

争辩的结果是两败俱伤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是可以去规定的,当然,生活也没有孰好孰坏之分,我们只是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生活。

因此,不要试图说服旁人,因为一些人不愿被改变,一些人你没权力去改变。

在还没有能力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存在、认同自己的观点时,最应该做的是埋头苦干。

世界变化太快,与其绞尽脑汁去说服对方,不如一笑置之。

表达清楚观点,就已经足够,何必非要用嘴去争个高低输赢,非要争个你输我赢,结局只能是两败俱伤。

情商高的人,不随意争辩

就像水一样,不争却有力,这是真正的高情商,于无形之间将难题化解。

任何决心有所成就的人,决不肯在私人争辩中耗费时间。

争辩的结果,包括发脾气失去自制,其后果是让人难以承受的。

夏虫不可以语冰,井蛙不可以语海。永远不要和他人争辩,因为那只会消耗你自己,得不偿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