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腊八节快乐!
民间有俗语「过了腊八就是年」。确实,看看日历,年前也就15个交易日了。
这时间不长不短的,正好合适留给大家阅读《手把手教你读财报:新准则升级版》。
这期间除了常规的实盘周记以外,我尽量不码长文
正好,我发现和朋友们的有些问答,似乎有记录和分享价值,却因散落在不同地点,部分朋友可能看不见,挺可惜的。
老唐尝试顺手将它们拾起来,做个保存和分享。
但2021年之前的历史文章,实在太多,没有精力去收录,直接放弃了。多到什么程度呢?
书房的@人财双发 在某宝花费620元,将书房文章年度PDF版打印出来,堆在一起54cm,上秤一称24.5公斤
<整的挺精致的
,连我自己看到这张图之后,也感觉非常震撼。唯一可惜的是打印店业务不熟,把《唐书房文集》搞成了《唐书文集》
>
之前的太多,没有精力挖掘,本系列就从2021年开始。平时遇到有价值的问答,我会顺手保存。不定期凑个三四千字的长度,就做一篇轻松愉悦的《书房拾遗》发给大家,也算是空白期的填(书)房吧
!
收录过程中,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可能会有文字上的精简或修改。再次叮嘱:阅读《新手财》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建议先记录存疑,不要零星提问。大部分问题会在阅读该书后面内容时,遇到解释。少量实在解决不了的,春节后,老唐找个时间集中回复。边读边零星提问,大部分是重复的,精力上实在应对不了。还望见谅
@简单:请问一下,ROE是否接近于我们的长期持有的年化收益?比如一只符合三大前提,ROE=15%的股票,用永恒持有角度看待,股东长期年化收益是否约等于15%?我好像在哪看到过类似的话@唐朝:长远来看,股票的回报率和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差无几。如果某家企业40年来的Roe是6%,你在这40年间持有它的股票,那么你得到的回报率不会跟6%有太大的差别,即便你最早购买时该股票的价格比其账面价值低很多。相反地,如果Roe是18%,那么即使你当时花了很大的价钱去买它的股票,你最终得到的回报也将会非常可观。所以,窍门在于买进优质企业——查理.芒格@简单:唐老师,我是否可以直接用ROE挑选指数基金,优先选择ROE长期维持在较高的指数基金?如果我一直投资这样的指数基金,几十年不卖出,我的年化收益是否可以达到接近ROE的级别。我看白酒指数ROE高达24%,是不是意味着我可以靠这只基金轻松达到年化24%?@唐朝:难题在于,你收益趋向于这些企业「未来」的roe,而不是你看到的某某指数过去的roe达到了多少。@简单:那我如果不断比较ROE,始终选择较高的呢?@唐朝:如果你不断比较roe,始终选择「去年」roe最高的,结果碰到未来是roe的均值回归,你就死了,两面挨耳光。如果未来碰到roe是强者恒强,你就赚了。所以你的赚赔,取决于你对未来的判断,而不是盯着过去的某个指标——寻找任何一个指标,期望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全部投资行为,都是白日梦,越早醒来越好。@东邪惜独:请教老唐一个问题。对于突如其来的、意料之外的,判断认为大概率会影响很长一段时间的事件,比如说新冠疫情。在此基础上,可以判断相应的配套设备供应商一定会有超过预期的生产与销售,比如说英科医疗。事件对生活的影响是100%,对于物资的需求也是100%,那么相应的供应商,我们是否就值得重仓投资呢?不知道老唐认为我的逻辑是否有问题,如果没有问题的话,2020年一季度,当新冠疫情发生后,若你看到了英科医疗这只股票,会重仓持有吗?@唐朝:这种事情,我的看法是:有知识储备,才看得见机会。某种行业的机会,一定是对该行业最熟悉、最了解的人才能发现的。如果我不是在事件发生前很久就对这个行业有过深入研究,这种临时出现的「机会」,我是不敢下注的。@唐朝:但举个例子,比如遇到茅台塑化剂,腾讯停发游戏版号这样的「机会」,我轻轻松松就下注了。这就是「早已有研究,所以能看见机会」的含义。@唐朝:顺便说一声,投资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回头看「100%」,其实在当时,真要做到100%确定还是非常难的。病毒如何发展,程度到底会有多严重,物资需要的是哪类,当时的未知数多着呢,并不像回头看这么「确定」。@东邪惜独:我问这个问题来源于身边一些券商或者出来的朋友,因为是同学,所以比较坦白。他们接触的信息多,研究也比较深入,经常碰着机会就能实现每年翻倍的结果(不加杠杆,重仓某只股票)。理论上来说,长期年化收益率非常高。所以我一直很疑惑的是,虽然数据统计即使巴菲特年化收益也无非二十左右,但在中国市场,那些资金量不算很大的个人投资者,是否能实现每年超过50%甚至更高的收益?前提是用的仍然是基本面分析方法。@唐朝:每年的话,要看你的''每''指多长。短了有可能,长了的话,你看看你的同学身家大概有多少就知道了。如果50%能持续7年,100万就能变1700万,十年就能变5700万。你估估同学身家,大概也就能知道''每''字多长。至于间或实现,应该还是能的,比如你我都认识的一个水平很一般的胖子,过去七年的公开实盘里就有4年超过50%。我认为那个胖子能力水平都很一般,代表着普通人完全可以达到的水平[奸笑]@东邪惜独:补充,不是每年翻倍,而是碰着机会就会翻倍。@唐朝:这很容易的。逮住机会就翻一倍,逮住机会就亏一半,大部分人都是这样不停地''逮''机会的。现在往回看,保守投资估值不太准并不影响获得满意合理回报。当然估的准,把握大仓位也大,波动不动摇,赚钱更确定(茅台)。@唐朝:现在回头看,茅台基本神准,洋河和分众基本高估50%。@唐朝:不过,这也再次证明了茅台是中国股市一个奇葩般的存在,因为产品的独特特点,稍有研究的投资者基本可以提前知道业绩,差异可以小到忽略。@悟道man:这个拦腰一刀,拯救好多心无锚者,功德无量!@星火燎原:至此,我也能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夹头祖师爷格老会说“安全边际是价值投资的基石”。@平常心:果然投资最重要的东西是确定性。回看这个毛估估,验证了老师按确定性分配仓位的思路的正确性。@lucy.lu:好奇心驱动我,算一下老唐2014年初公布的实盘。当时是茅台47%,招行25%,民生17%,老窖11%。如果一动不动,到2020年底,大概能赚多少钱。得出来的结果是100元变成746.61元,比实盘的755少了一点点。我还不大懂这个股价算不是分红。如果呆坐不动,将送股和分红全部计入(后复权),结果到2020年底是1301.29,比我的实盘收益高很多
@唐朝:这样的算法,到今天为止,持股结构变成茅台76.8%,招行10%,民生1.6%,老窖11.5%。@唐朝:很不错一个假设。简直是《巴芒演义》结尾那个虚拟例子的现实版
@唐朝:但实际上,这个数据做不到。主要有两个因素,第一,我的体系不大可能容忍茅台占比提升到这么高;第二,期间我追加过资金,追加资金不可能按照当时持股比例一模一样投下去。一般最大可能是投了当时占比少的股票,结果就会将13倍的收益拉低
@张华:观察了老唐这么久,感觉老唐选股条件极为严苛,业绩,成长性,持续性要求都很高,还要有明确的便宜可以占,这样可能很长时间选不出来股,请问这期间老唐是如何管住自己手的?@唐朝:我们为什么不会把手伸进开水里去?因为我们真的知道会烫伤;我们为什么不会徒步跑过高速路?因为我们真的知道汽车刹不住;我们在高楼边上,为什么能管住自己走电梯而不是直接跳下去?因为我们真的知道跳下去会死——真知,行不难。真的知道乱动会赔钱,手自然就会听话。乱动的手一般都是「感觉、以为」自己可以赚。天天基金的159920,1.15日涨幅是0.11%;信达证券的159920,1.15日涨幅是1.21%@唐朝:一个是香港股市收盘后的真实净值,一个是国内股市提前收盘时的交易价格。你把它想象成一家公司的净资产和股价,就很容易懂了。@唐朝:都是真实的。只是同时存在两个价格,一个是通过基金公司申赎的价格,一个是通过二级市场交易的价格。@扶苏:如何面对市场波动,和如何给企业估值,哪一个学习起来更难一些呢?(2021/01/18)前者分人,有说不清楚的天赋或艺术成分在。对有些人来说,难度可能是90~100,怎么也理解不了,可能穷其一生也理解不了。对有些人来说,难度基本在20以下,很容易就接受了。区别只是早遇到早明白,还是晚遇到晚明白。后者是个纯体力活,对任何人来说,大概难度系数都在50~70之间。但只要愿意耗时间,任何智商正常的普通人,都一定可以达到。@扶苏:那么假如一个人一直无法做到第一点。在什么情况下劝他离开市场是更好的选择?但是对于别人的生活和决策,你是否有这个义务呢?要你自己去权衡和判断
@。。。:老唐有个疑问,股票app搜索恒生ETF会给出两个,他们成立时间不同,基金份额不同。但重仓股相同,都是一家公司同一个基金经理,为什么价格不同,今天涨幅也不同呢?@唐朝:如果你说的是159920和513660,两者都跟踪恒生指数。区别是前者需要换汇——指基金公司收了你的钱,要去换成港币,然后在他们的港股账户里交易。不是指你需要换汇。因此,它偶尔会受到外汇管理的干扰。这只基金可以买所有的恒生指数成分股,红利税低一点点,管理和托管费用合计0.75%。后者通过沪港通渠道买入,不用换汇,有一个恒指成分股不能买,红利税高一点点,但管理和托管费用只有0.6%,要便宜0.15%。如果你说的是159920和000071,或者513660和000948两组。其中000071和000948是场外联接基金,它们是从银行支付宝微信理财通基金公司等其他渠道募集的资金,全部买成对应的场内基金(也就是159920或513660)的基金。它们不能直接买卖,而是通过向基金公司申购和赎回来实现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