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国 黎国

据《风俗通义》等所载,九黎,古时为中国南方土生土长的庞大种族之一,相传为少昊(传说中古代东夷首领)金天氏之时的诸侯。据《元和姓纂》等所载,商时有诸侯国--黎国,一个在今山西长治县西南,商末被周文王所灭;另一个在今山东郓城县西。这两个黎国均为古部落“九黎之后”。商末为周文王所灭的黎国,在周武王分封诸侯时,被封给帝尧的后裔,赐爵为侯,并且仍然沿用黎国的名称。又据《路史》所载,古黎国被周文王勘平,武王克商后,封商汤后裔于黎国,后有黎侯丰舒,其子孙有黎氏、犁氏。

黎国:是华夏最古老的地方,也是华夏文明的发详地之一。在黄帝之前,没有国的称谓,都是原始部落。在部落时期黎国称“伊”,伊之后,又称作“耆”,之后又称“黎”。 “伊、耆、黎”在黄帝之前仅是一种语言,黄帝的使官仓颉是根据语音的含义而创造文字的。伊:初始。耆:岁月古老。黎:黑发人。这明显地传递着老祖先的语音含义,即:黎国是黑发人的发详地。黎国是不是黑发人的发详地,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然而,仅从“伊、耆、黎”的语音含义讲,说明黎国是华夏最古老的地方之一。

“黎国”的称谓,是黄帝时代开始的。黄帝为解决部落与部落的互相侵犯与争斗,故而 “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见《精编廿六史》)。少昊金天氏执政时期史志就有“九黎作乱”的记载。这一点足以说明在黄帝画野分州时,就有了黎国。而且,此前“黎”仅是语音,并没有文字。

滁黎(上古至商末)

源于炎帝建立的耆国,即滁黎,后出自上古尧帝裔孙大由之封地。“滁”,即今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一带地区,因有古滁水而名(今浊漳河)。古滁黎位于太行山腹地,山多川少,境内北部有海拔2012米的桦树凹山,西北部诸峰海拔皆在1700米以上,还有山势高矗雄峙、奇峰突兀,令人登顶而有开胸广志之感的古滁山(今广志山)。由于古滁黎既是古代该地区最早见到日升的地方,又是最早培养和种植(黎米、黄粘米、粘糜子)的地方,且其著民肤色偏黑,因此又称作“”,后统一为“黎”。

在商王朝时期,尧的裔孙大由就被分封于古滁黎,其族被称为“滁黎”、“黎方”。到殷商晚期,大由的后裔传承之国被称为黎侯国,为殷商的附属国。另据子姓黎氏家谱记载,商代盘庚迁都于殷,庚封其堂叔文魁于山西的西南,建立地方国家――黎国,也作梨国,子姓,侯爵国。此黎国商末为周武王所灭,周武王另封朝歌殷商遗民到黎国开垦,其后有黎侯丰舒。春秋时,黎侯为狄所逐(公元前661年)迁都于山西黎地,亦今山西黎城县。

西伯戡黎

商末,由于黎国(耆国)强大,而商纣残暴荒淫。所以,黎侯则不象小国那样服服贴贴听指挥。《辞海》释耆曰:①耆,老。②强横,《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不懦不耆’。”可见黎国在商纣时期,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由于黎国人口众多。所以,古人竟然把 “黎”字作“众多”之。如《经义述闻・卷士》:“黎者,众也,多也。”

由于黎国人口众多,国力强大。所以给西伯(周文王)以及西伯的儿子西伯发(周武王)蓄意伐纣的谋略形成极大威慑和心理障碍。他们会认为纵然克纣,也难以克黎。所以,借“黎侯不从王命”(见《精编廿六史》)之机,冠冕堂皇地采取了替纣伐黎的办法,对黎国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杀戮。应当说“西伯戡黎”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场无辜的杀戮。《诗・大雅・桑柔》曰:“民靡有黎,具祸以烬”。杀戮之残可谓鸡犬不留。此后,黎人四方逃散,远走他乡。

黎侯国(西周到春秋)

西伯戡黎之后,原先域括整个上党的大黎国,实质上已不复存在。当然,黎人不可能全部被杀。《诗・大雅・云汉》曰:“周余黎民,靡有子遗”就说明了这一史实。《吕氏春秋》曰:“武王封尧后于黎”。这说明在周武王建立了西周之后,虽然大黎国已不复存在,但毕竟老弱病残者尚未死绝。公元前1050年之后,在周武王分封诸侯时,黎被改封给予帝尧的后裔,赐侯爵,称黎侯,并且仍然沿用黎国的名称。黎侯国虽然复立,但是此国的疆域却只是今天黎城县这弹丸之地。而历经战乱的黎人不敢再称黎氏,纵然有人返回新的黎侯国重建家园,也会隐氏更名与那“黎”字割断关系,这就是今天的黎城县竟然没有黎姓的原因。

另据《路史》所载,古黎国被周文王勘平,武王克商后,封商汤后裔于黎国,后有黎侯丰舒,其子孙有黎氏、犁氏。这一支出自帝尧后裔的黎姓人家,史称黎姓正宗,后来成了整个黎氏家族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为山西黎氏。

春秋时,黎国迁都于今山西黎城县东北的黎侯城, 距离赤狄潞子国不远。周宣王十五年(公元前812年),晋国灭了黎侯国,随即又复其国。周惠王十四年(公元前663年),潞子国攻灭了黎侯国。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晋国大将军荀林父灭了潞子国,又把逃在异乡的黎侯后裔请回来,重建了黎侯国,不久又为晋国所吞并。

疆域

最早的黎国疆域较大,它要包括整个上党地区,即南至晋城,西至晋南的安泽,东至河北涉县,北至晋中地区的昔阳、榆社。

都城

黎国的都城即今之黎城县,黎城北有清漳,南有浊漳,西有广志山,东有壶口故关,四周是天然的屏障。这是当时作为都城的最佳地理条件,而且黎城位于黎国的中心地带。今有西周古墓群以及商代遗留都城城墙残壁一段,可作为实物考证。由于黎城是黎国之都城,是世代皇亲国戚居住的地方。所以,在"西伯戡黎"时,杀戮最惨。因之在北魏时期,今之黎城名刈陵县。刈:杀割也。陵:坟墓也。即被杀戮的坟墓。直到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才改名为黎城县,黎城者,黎国都城是也。

后裔

黎姓,是黎国直系后裔。它作为中国的一个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2位,普遍分布于湖南、广东、四川、江西、香港一带。

黎姓的源出:

1)出自黎国后裔。据《元和姓纂》等所载,商时有诸侯国--黎国,一个在今山西长治县西南,商末被周文王所灭;另一个在今山东郓城县西。这两个黎国的子孙,后以国为氏。诸家所著之《世本》言,"黎"为子姓。 另外,商末为周文王所灭的黎国,在周武王分封诸侯时,被封给帝尧的后裔,赐爵为侯,并且仍然沿用黎国的名称。春秋时黎国迁都于山西黎城县东北的黎侯城,后为晋国(在今山西西南部)所灭,其子孙后同样以国为氏而姓黎。又据《路史》所载,商代黎国被周文王勘平,武王克商后,封商汤后裔于黎国,后有黎侯丰舒,其子孙有黎氏、犁氏。除此之外,结合有关楷(黎)侯的青铜器及清华简《耆夜》,"黎"氏也有姬姓来源。虽然说法不一,但是黎姓出自黎国则相同。

2)九黎的后裔。据汉代民俗著作《风俗通义》等所载。

3).南北朝五胡乱华,自北方入据中原的鲜卑人汉化后改姓为黎。《魏书官氏志》:"素黎氏后改为黎氏"。

名人

01.黎景熙:北周书法家

02.黎干:唐玄宗时京兆尹

03.黎贵臣:宋朝理学家

04.黎鹏:字待举,北宋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举孝贤,后任广州府学正,黎姓入粤始祖,居鹤山南溪村

05.黎智英:香港媒体大亨,壹周刊、苹果日报老板

06.黎民伟:中国电影之父

07.黎明:香港艺人

08.黎耀祥:香港艺人

09.黎瑞恩:香港艺人

10.黎姿:香港艺人

11.黎础宁:台湾已故女歌手

12.黎卉淇:台湾女歌手

13.黎燕珊:亚视资深艺员

14.黎元洪:前中华民国大总统

15.黎小田:香港著名作曲家

16.黎仲文:佛山资深市民

17.黎彼得:香港著名填词人

18.黎栋国:保安局局长

19.黎子流:前广州市市长

20.黎雄才:岭南画派大师

21.黎觉奔:文学家

22..黎慧兰:九龙西区议员

23.黎家驹:香港骑师

24.黎海荣:香港骑师

25.黎笋:越南共产党政治家

26.黎可漂:越南政治家

两古黎国

姓氏黎来自古代黎国,现代的姓氏黎,很多生活在广东一带,广东顺德有黎姓族谱。

话说从头,大约五千年前,黄种人O1集团的炎黄同盟,自陕西大举东进,进军河北,河北的黄种人O2集团为蚩尤九黎同盟,在涿鹿大战炎黄同盟,最终,炎黄同盟获胜,蚩尤被杀,九黎集团大败,残部分为三部,一路北逃,后来形成扶余民族;一路南逃,后来形成苗瑶百濮民族;还有不少,则被炎黄同盟俘虏。

炎黄集团的贵族们官员们,有姓,称为百姓,即百官的意思;九黎同盟的俘虏,地位低下,则称为黎民。

直到秦汉帝国建立,建立皇帝至高无上的专制制度,贵族与官员的地位不再崇高,地位大为下降,百姓渐渐与黎民混合,黎民百姓合称,成为庶民的统称。

且说九黎被俘人员,与华夏人长期居住一起,为其效力,地位渐渐不再低下,后来建立了诸侯国黎国,位于今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一带。

商王国末年,黎国被西伯昌所灭,西伯昌作《西伯戡黎》。后来,周王国灭商王国,周武王大行封建制度,封土建邦,把这地方封给帝尧后裔,封为侯爵,建立了第二个黎国亦即祁姓黎国。

春秋时期,黎侯被狄人逼迫,逃往卫国,其国被狄人吞并。黎国的臣子作《式微》、《旄邱》两首诗,责备当时的大国卫国不能救黎国。公元前594年,晋国灭赤狄潞氏,黎国之地并入晋国。

黎国灭亡,黎侯的子孙后来也就“以国为氏”而姓了黎。

再后来,历经五胡乱华、金灭北宋、元灭南宋,汉人三次大规模南迁,黎姓也随之南迁,彻底离开了山西。到现在,黎姓很多人生活在广东、香港一带,因此,广东顺德有一部分黎姓族谱。

同时,还有一部分黎姓迁到了越南,越南历史上有著名的前黎朝、后黎朝两个王朝。当代的越共领导有著名的黎笋、黎可漂、黎德英等。

后黎朝开国之主黎太祖黎利,领导安南军民,历经十年奋战,积小胜为大胜,赶走了明朝军队,使得越南取得了第二次独立,自主发展。他为此发布了著名的独立宣言《平吴大诰》,这是著名的历史文献。

中国的黎姓名人包括:北洋黎元洪、作家黎汝清、广东岭南画派大师黎雄才、香港演员黎汉持、香港演员黎姿、香港歌星黎明、香港作曲家黎小田、香港词作家黎彼得等等。

黎元洪,湖北黄陂人,人称“黎黄陂”,曾两次出任民国总统,三次出任副总统。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他被革命党人推举为湖北都督,后来在民国北洋政府长期出任元首,召集国会,维护共和。

香港演员黎汉持,在七十年代末风靡神州的电视剧《霍元甲》中,扮演龙海生。龙海生高大威猛,武功上是霍元甲的劲敌,同时还一直与霍元甲争夺赵倩男

(0)

相关推荐

  • 从古至今,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那些事儿

    长治人民看过来:从古至今,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那些事儿(一) 四十岁开始写作吧2018-03-16 06:46:09 在长治呆了近二十年,这里算是我的第二故乡了,某一日,突起一念,把历史悠久的长治历史梳 ...

  • 古城村访古

    出长治市东北方向四十公里,潞城市和黎城县交界处,浊漳河在这里拐了个弯.河套里有一个村,曰古城.古城的确很古,古堡式的拱券门楼残垣断壁,几乎看不到一坪的整齐.门洞里边,上掉渣,下淤泥,如今已经过不去小马 ...

  • 【散文】漫谈太行山中的黎国

    作者:水风景    编辑:刘彦汷 漫谈太行山中的黎国 凤凰来仪是周朝开国之时的神话故事,说的是凤凰涅槃后在西岐打扮自己的容装,于是便有了凤鸣岐山的故事,周朝建立后,就谈到了周武王灭黎国的关键性战役.而 ...

  • 商周古国——程国,程姓起源,西周时程国受到王室重用

    程国立国较早,史书中出现最早在商代.<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古籍都说,程氏出自风姓,为重黎后裔之国.<史记·楚世家>载:"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 ...

  • 诸侯国:黎国

    故老相传,黎城这个名字来源于上古时代的黎国.据说,黄帝涿鹿大战蚩尤,蚩尤麾下的九黎部落战败后就流落到了今天的长治地区,所建立的国家被称为黎国. 据<元和姓纂>等所载,商时有诸侯国--黎国, ...

  • 曾经的周边最大诸侯国宋国,为何最后活成了一个笑话?

    说到春秋战国,大家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战国七雄. 其实在春秋时期,宋国才是最大的诸侯国. 宋国版图包括今天河南东部,还有江苏西北部,以及山东西南部的广阔区域. 其国土面积约有10万平方公里,而且都是非常富 ...

  • 诸侯国 沈国

    沈国简介 聃国是周文王最小的儿子季载(武王最小的同母弟)的封国.季载贵为周成王王朝司空,位列三公.聃国是侯爵大国,国域在今安徽.河南一带,北至黄河.东至杞县(杞国).西至荥阳(东虢).南至淮阳(陈国) ...

  • 诸侯国 寒国

    寒国,夏代寒浞在寒水(今名浞河)边(今山东潍坊寒亭区)建国,史称古寒国,是夏朝的一个诸侯国 . "寒"与"干"通;夏桀以前没有干国,只有寒国,夏桀以后只有干国, ...

  • 西周所立七十一国中,唯一一个被封男爵的诸侯国,国祚近700年

    周天子兼制天下,而周武王曾在建国之初,就开始了分封诸侯国的举动,当时,西周所立七十一国,且在所有分封国家中,也以公.侯.伯.子.男五爵制度来划分.五爵制度中,公爵的诸侯国地位最高,其次是侯爵.伯爵.子 ...

  • 春秋第一个被灭亡的诸侯国纪国,后世为祭奠其国以纪为姓

    纪国,亦称己国,是位于商朝东方的诸侯国,国祚延续到西周至春秋时代.据<元和姓纂>,纪姓的历史来源,以国为氏,出自姜姓.<通志氏族略>所载,西周初年,相传炎帝的后代受封于纪国(今 ...

  • 清代民国时期谜家:黎国廉

    黎国廉:字季裴,号六禾.广东顺德人.清末民初词人.出生于官僚书香之家.光绪癸巳(1893年)恩科举人,官福建兴泉永道道员,逾年即称疾还乡.1904年修建粤汉铁路时,作为粤省绅民代表赴武昌与张之洞会商主 ...

  • 入围作品 | 黎国木:永远的怀念

    清明,是天空承载不了太多的泪水,是人间有着太多的倾诉.才这样飘飘洒洒.无边无际.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一次次拿起泪水浸透的笔,可怎么也理不清这雨丝连绵的心绪.想起父亲披红挂彩的坟墓,在我们各奔东西后在小村 ...

  • 诸侯国 缗国(姚)

    在今天的山东金乡县卜集镇有一处距今三千多年的"缗(mín)城堌堆"遗址,据古籍记载,"缗城堌堆"即为古有缗国所在地.有缗氏在古籍中多有记载,早在夏代以前,有缗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