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2年时间,建造了比故宫大4倍的大明宫,中国速度自古有之
在陕西西安,有一个超大的文化遗址,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砖木结构宫殿群大明宫的遗址。
这里曾经是大唐帝国皇宫,是唐朝国力的象征,唐朝的历代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在长达200余年的历史中,大明宫随着贞观之治的兴起而修建,又随着贞观皇帝的逝世而停建,在唐高宗的主持下重新修建,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群,又在唐玄宗时期一同经历辉煌,它见证了大唐王朝的兴起、鼎盛、衰落,最后,在大唐王朝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时,大明宫也倒在了夕阳的余晖中。
唐朝为什么要修建这样一座伟大的宫殿,大明宫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被毁掉呢?我们从中国历史上一次惨烈的政变说起。
01
▲
玄武门之变
人总是能共苦,不能同甘,当初打天下的时候,秦王李世民和哥哥李建成关系还不错,唐朝建立之后,李建成被立为太子,被钦定为帝国接班人。但是在整个打天下的过程中,秦王李世民居功至伟,太子李建成也深知自己的功劳和威信都不如李世民,于是心生忌惮就跟弟弟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李世民。
自己浴血奋战才打下了这半壁江山,李世民肯定不满足于做一个秦王,况且面对兄弟的排挤和父亲李渊对哥哥的偏袒,李世民知道,如果有一天李建成登上皇位,自己肯定第一个遭殃。于是,双方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明争暗斗,由于李渊处处偏袒李建成,使得李世民一度处于下风,如果不加紧控制局面,结果可想而知,于是李世民决定豪赌一把——他发动了玄武门政变!
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都城长安的玄武门内,李世民亲手射杀了他的皇长兄太子李建成,以及四弟齐王李元吉,又逼迫父亲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太子,并退为太上皇。
李世民成了大唐帝国皇帝继任者,年号贞观。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生最大的黑点,也为唐王朝之后的继任问题开了一个坏头,但这并不影响李世民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也为大明宫的诞生埋下了种子。
02
▲
大明宫的诞生
在李世民的统治下,大唐王朝蒸蒸日上,但一个问题也由此暴露——唐朝立国之初的皇宫,是承继隋朝的太极宫,这里并不适合长期居住。
古人在建造房子的时候,非常注重风水,更别说一个国家建造都城和皇宫了。根据天象,古人发现紫微星位于北天中央,呈众星环抱之势,传说中的天帝就居住于紫微星中。那皇帝贵为天子,是万民的主宰,当然要和天上的紫微星相对应了,因此隋朝皇帝居住的太极宫,就位于长安城北部中央。
但是,太极宫虽然对应了天上的星宿,却忽略了地势的缺陷,长安城北部正中的位置,恰巧是城中地势最低的地方,一到高温多雨的夏季,太极宫就遭殃了,似乎全世界的热流和潮湿都汇集到了太极宫中,生活在其中实在不太舒服。
本来,每到夏天,李世民和李渊都会到距离长安城300里的九成宫避暑,但自从玄武门事件发生后,李渊就不愿意去九成宫了,因为相传隋文帝杨坚就是被儿子杨广杀害于此,到这个不祥之地,会勾起李渊痛苦的回忆。
李世民为了缓和自己和父亲的关系,向天下人宣扬自己以孝治国的核心思想,李世民决定为父亲建造一座新宫殿,给他老人家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颐养天年。
这座宫殿,名叫永安宫,是大明宫的前身。
03
▲
好事多磨的修建过程
公元635年春天,长安城东北方向开始大兴土木,李世民非常重视这次土木工程,因为他急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孝心,可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还没等宫殿建成,李渊就一命呜呼了,永安宫的修建也就此作罢。
李世民继续专心治理天下,此后多年,没有人再提修建永安宫的事,直到唐高宗李治继位14年后,他被家族性遗传疾病“风痺之症”折磨得痛苦不堪,再也受不了潮湿的太极宫了,而且大唐王朝在经过贞观之治和唐高宗的永徽之治后,国力日隆,过于朴素的太极宫显然配不上这样一个伟大的帝国,于是永安宫的修建再次被提上日程。
唐太宗年间,对永安宫的定位,仅仅是皇家避暑的别院,但此时唐高中李治对永安宫的定位是帝国的新皇宫,要建造成为世界上最雄伟尊贵的建筑,同时,它也被赋予了一个新的名字——大明宫!
据史料推测,参与修建大明宫的工匠达到数十万人之多,如此规模浩大的工程,恐怕也只有秦始皇未建造完成就被毁掉的阿房宫可以媲美了。好在前有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后有李治的永徽之治,使得大唐财力富足,即便如此,为了修建大明宫,李治甚至停掉了长安各级官员一个月的俸禄,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之前丰厚的积累,恐怕这次大兴土木,又将导致帝国的灭亡。
在李治为了修建大明宫而努力的时候,将来的皇后武媚娘也没有闲着,她先害死了李治宠爱的萧淑妃,又把王皇后折磨致死,这才成功上位当上了大唐皇后。据说,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冤魂时常出现在武媚娘的梦中索命,被噩梦折磨的新皇后,也迫切地希望大明宫早日建成,好脱离这个不堪回首的太极宫。
在皇帝和皇后急切的愿望下,还未完全竣工的大明宫就迎来了它第一批居住者,从此大唐帝国的权力中心,由隋朝留下的太极宫,正式转移到了大明宫中。
此时,距离大唐立国已经过去了45年。
04
▲
雄伟的大明宫
自古以来,不论中外,修建宫殿的君王不计其数,但规模如大明宫这般宏大的绝无仅有,大明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群,它的面积相当于3个凡尔赛宫、4个紫禁城、12个克里姆林宫、13个卢浮宫、15个白金汉宫,而这样一个宏达的工程,从李治下令修建开始到完全竣工,竟然只有短短的一年多时间!看来,中国速度自古以来就是骄傲啊!
由于中国古代以南为尊,所以宫殿的修建都是坐北朝南的,大明宫的南门丹凤门自然也是皇宫正门了,一般来说,古代皇宫的城门都只有3个门道,而丹凤门却有5门道,这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门,实在难以想象。
从丹凤门进去,首先要经过一个纵深630米的广场,唐朝官员上班可真是长途跋涉,广场尽头便是大明宫的主殿——含元殿!殿堂坐落在3层大台上,高出地平面15米,在古代绝对是了不起的高楼大厦,大殿两侧的阙楼犹如两支巨鸟的翅膀。
巍峨雄伟的宫殿,体现的正是帝国的庄严神圣,彰显的是大唐王朝雄厚的国力!
05
▲
唐诗中的大明宫
古代帝王,多以周文王作为贤明的榜样鞭策自己,“大明”一词就来自于《诗经·大雅·大明》,这首诗是说,文王、武王一脉相承,他们的明德日以广大,故曰大明。而唐朝诗人李华在《含元殿赋》中这样解释道:
“如日之升,则曰大明。”
这大概是那个时代,人们对大明含义的共同认识吧。
《含元殿赋》是我国古代篇幅最长的宫殿赋,李华用华丽张扬的辞藻,把大明宫及含元殿的壮丽恢弘、金碧辉煌描写得淋漓尽致,文中他还写道:
“进而仰之,骞龙首而张凤翼;退而瞻之,岌树颠而崒(cuì)云末。”
走进了看,含元殿如巨龙高昂着龙首,如凤凰张开美丽的翅膀;从远处望过去,含元殿巍峨高耸,直入云巅。正如李华描写的那样,站在高大的含元殿上,可以俯瞰整个长安城!
每当官员们上朝时,由丹凤门进入,经过广场后,由于含元殿实在太高,所以必须要从东西两侧的坡道而上才能进殿,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每天上班都会路过这里,终于有一天,他诗兴大发,写道:
双阙龙相对,千官雁一行。——《早朝》
这两句诗,描写了唐朝百官上朝时的盛况:含元殿两侧供人行走的坡道,从丹凤门远望过去,犹如两条龙尾,故而叫做龙尾道,诗中的双阙龙就是指的龙尾道,官员们行走在龙尾道上,犹如大雁一样整齐有序地排成一行。
但白居易毕竟生活在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日益衰微的时期,他没有经历过大唐最鼎盛最包容的时代,未免有点遗憾,诗佛王维就幸运多了,他曾生活在盛唐,见证过万国来朝的盛况: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王维极言天之高大广阔,宫殿之尊贵庄严,重重叠叠的殿门犹如九重天门,以九天阊阖比喻皇帝的宫殿,万国的使者们来到这里,和大唐的文武百官一起,向尊贵的皇帝陛下朝拜,更是体现了大唐鼎盛的气象。
06
▲
大明宫的毁灭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农民起义爆发,一个叫黄巢的读书人,屡次科举落第,他烦透了这样的生活,于是握紧了拳头,发下“他年为青帝”的誓言后,加入了浩浩荡荡的起义军,终于在大明宫落成200余年后,带领军队攻入了长安城,他的满腔愤怒化为一把大火,让大明宫经历了第一次毁坏。
黄巢起义很快被镇压下去,唐僖宗开始修复大明宫,可是仅仅5年之后,李茂贞的岐山军又一次攻入长安,他又用一把火烧了大明宫,这是大明宫经历的第二次焚毁。
李茂贞再次被镇压,此时的皇帝唐昭宗已经没有能力修复大明宫了,雪上加霜的是,朱全忠(朱温)又在此时攻入了长安城,这次朱温可没有手下留情,他下令彻底焚毁长安城,大明宫也在这一把火中,荡然无存。
大明宫,它传奇的一生随大唐而起,随大唐而落,在经历过3把大火之后,彻底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史书和文学作品中,留下了有关于它的点点记忆。我们无缘见证它的辉煌,只能在西安城北,瞻仰它的遗迹,追寻那个伟大的时代。
喜欢记得来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