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多样化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广州绿农夫农业服务有限公司-----
致力于绿色、有机农场技术输出、技术指导;
绿色、有机农场的方案规划;


农业生态系系人为操控所造成,与自然形成的生态系大相径庭,由于农业环境中的生物种类单纯,较难达成物种之间的平衡,所以往往造成某种单一害虫猖獗而无天敌可以制衡的情况,因此农业栽培过程中,害虫管理实为一门大学问。
尤其对于不喷洒农药的有机农友来说,无法仅依赖那些少数非农药资材防治害虫,因此栽种初期的田间管理更显重要。除了富含有机质的健康土壤和适当的肥培管理,近几年国外有大量研究显示田间植物多样化有益于病虫害的管理,此观念值得国内农友田间管理上的参考。

何谓植物多样化?

植物多样化指在田区内栽种两种以上的植物,这些植物包含具有生产性的经济作物或是不具生产价值的植物。植物多样化的目的在于促成田区的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而多样的生物则对田区内害虫有制衡的作用。

植物多样化与害虫防治之关系

相较于单一种类植物的田区来说,植物多样化的田区内所生存的微生物、昆虫和动物种类较多,这样的环境就很容易快速达到生态平衡,而作物害虫遇到天敌的机会也就愈多。因此藉由植物多样化的操作手法来提高生物多样性,可减少人为外加农药或非农药防治资材,不仅能省下一笔开销,同时也能建立生态友善的自然环境。
农业害虫的管理必须以“永续”的角度作考量,有机农业中的虫害管理更须导入“生态”的思维。一般农友往往在遇到害虫大量发生才开始着手进行防治工作,是属于病急投医的方式,虽然短时间内可看见防治成效,但通常只是治标而不治本。若能预先建立好生态友善环境,提高田区的生物多样化,则这个小型生态系的食物链也能愈快达到平衡。
以人为方法创造生物多样化可先从食物链第一层的“生产者”(植物)开始建立,然后吸引“初级消费者”(植食性昆虫或动物)前来取食,而随着时间的增加,“次级消费者”(天敌)也会开始陆续加入,直到天敌族群成功建立在我们给予的环境后,就会有很大的机会在田区内帮忙控制害虫的密度。
如何建立植物多样化的环境?可从“田区内植物多样化”与“建立绿篱”两部分来探讨:

一、田区内植物多样化

田区内植物多样化可分为“空间”与“时间”两种层面,同一空间在相同时间栽植多样作物意即“间作”的意思;而不同时间栽种不同作物即为“轮作”之意。
于田区内同时期栽种不同种类的作物,以避免大面积单一作物相增加吸引害虫前来取食的机会。田区内除了栽种主要生产作物外,可兼种其他种类的作物,以避免提供同一种害虫处于食物充足的环境。例如田间若种植白菜(十字花科),容易被黄条叶蚤及猿叶虫为害,因此可选择几畦种植莴苣(菊科),或青椒(茄科)等与主要作物不同类的作物。

另外亦可种植忌避植物,忌避植物意指对于植物病原微生物或害虫具有忌避效果。例如万寿菊和孔雀草(菊科),具有忌避线虫之功能,因此可与容易感染线虫的植物混作。另外栽种香茅、薄荷、迷迭香、苦艾草、金莲花、天竹葵、茴香等具有忌避效果的植物于田区内,可减少部分的害虫的发生。而果园的草生栽培手法同样也能增加生物多样性、降低果园的温度、增加水土保持以及增加果园的碳循环效率等。
同一空间于不同时间点栽植不同作物,同样可避免提供害虫及病原微生物有连绵不绝的食物源,此期作物采收之后,下一期就种植此期害虫的非寄主作物,使之无法成功生存繁殖,大大降低害虫族群密度。例如蔬菜与水稻轮作,可以避免蔬菜的地下部害虫如切根虫、蟋蟀的持续猖獗;而水稻与蔬菜轮作,其专一性害虫如二化螟、瘤野螟、稻细、水稻象鼻虫及负泥虫也不易大量发生。

间作是控制害虫的最实用、最有效的方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也是有机农业病虫害调控的基本措施。间作复种的高矮秆作物的配合,通风透光条件较好,对喜湿或郁闭条件的害虫如粘虫、玉米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棉麦间作对防治棉蚜有利,主要由于麦子上的天敌可以迁移到棉花上消灭蚜虫。而在棉粮套作的两熟区可以减轻棉蚜的为害,则是因为小麦、豆的屏障作用。相反,棉、豆间作有利于棉红蜘蛛的发生,这是因为棉、豆间作地,棉红蜘蛛先发生于豆株上,然后转移到棉花上,玉米与大豆间作,蛴螬类发生为害往往较重,蛴螬的成虫很多喜食豆类叶片,玉米间作豆类地,金龟子较多。
棉花与大蒜或葱间作,有利于蓟马猖獗为害,这是因为棉、葱均为烟蓟马的适宜寄主,这类间作使蓟马的食料条件充足。华北冬小麦地区,有的由于采取棉麦间作,杂草多,土地连年不能彻底耕翻,灰飞虱的虫源及病毒病的毒源逐年增多,因此造成小麦病毒病的严重发展。
通过间作的栽培措施可以建立有利于天敌繁殖,且不利于害虫发生的环境条件。其主要机制表现在:
1、干扰寻求寄主行为:
2、隐瞒:依靠其它重叠植物的存在,寄主植物可以受到保护而避免害虫的危害(如依靠保留的稻茬,黄豆苗期可以避免豆蝇的危害)
3、作物背景:具体害虫喜欢一定作物的特殊颜色或结构背景,如蚜虫、跳甲,更易寻求裸露土壤背景上的甘蓝类作物,而对有杂草背景的甘蓝类作物反应迟钝。
4、隐蔽或淡化引诱刺激物:非寄主植物的存在能隐藏或淡化寄主植物的引诱刺激物,使害虫趋向寻找食物或繁殖过程遭到破坏。
5、驱虫化学刺激物:一定植物的香味能破坏害虫寻找寄主的行为(如在豆科作物中,田边杂草驱逐叶甲,甘蓝/番茄;莴苣/番茄间作可驱逐小菜蛾)。
6、干扰种群发育和生存
7、机械隔离:所有作物都阻止害虫的扩散行为,通过种植非寄主组份,进行作物抗性和感性栽培种的混合,可以限制害虫的扩散。
8、缺乏抑制刺激物:在农田,不同寄主和非寄主的存在可以影响植食害虫的定植,如果植食害虫袭击非寄主植物,则要比袭击寄主植物更易离开农田。
9、小气候影响:在同一间作系统中,将适宜的小气候条件四分五裂,使得害虫即使在适宜的小气候生境中也以难定植和停留。浓密冠层的遮荫,可影响一定害虫的觅食或增加有利于寄主真菌生长的相对湿度。
10、生物群落的影响:间作有利于促进多样化天敌的存在。
空间性与时间性的植物多样化观念皆为作物生长初期害虫管理手段,但往往由于农田作物的多样化会增加操作上的复杂度,而且也需要考虑到该作物的市场需求,所以另外还可藉由绿篱的辅助来增加植物多样化。

二、建立绿篱 

绿篱,一般用来作为隔离和装饰美化用,被广泛应用于公共绿地和庭院绿化。而将绿篱运用在农业上,其主要功能有三:1.防风及阻隔外来物.提供天敌栖息场所.具景观、生态及附加价值,而其中“提供害虫天敌良好的栖息场所”之功能与农业害虫的防治关系密切。
绿篱不仅能提供多种生物作为栖息场所,同时也增加生长其下的草相,绿篱与草之间蕴藏多种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如蜘蛛、鸟类、寄生蜂等,更可能形成自然栖地的生态走廊,对整个农业生态环境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以往在农田里释放天敌的生物防治法常常效果不彰,主要是天敌的移动性及扩散性极强,若农田内已无食物,天敌即往外迁移,若农田旁具有能够提供这些天敌栖息及食物源的环境,就可使天敌持续性的在农田附近维持其族群,将有助于提升生物防治的效果。
庭院常见的金露花、马利筋、竹类、扶桑等植物,栖息着草蛉、六条瓢虫、龟纹瓢虫、赤星瓢虫、螳螂等多种天敌昆虫,可以控制园区内的小型害虫如蚜虫类、类和蓟马、介壳虫等。

金露花

马利筋

国外研究也显示利用会开花的植物当作田间绿篱,可增加田区内寄生蜂、寄生蝇及食蚜蝇的数量,因为丰富的花粉花蜜提供了这些寄生性天敌充足的食物源以及良好的栖所,这类天敌的增加,有助于防治田区内蝶蛾类和蚜虫等害虫。
另外蜜源植物还可吸引蜜蜂、蝇类等授粉昆虫前来访花,这对于田区内种植瓜果类等需要昆虫授粉的作物相当有利,细叶雪茄花即为一种可吸引大量蜜蜂前来采蜜之植物,同时也是相当美观的一种低矮绿篱。
除了多年生的植物外,玉米亦可作为相当不错的短期生长绿篱材料,玉米植株上的瓢虫数量不少,对于田区内容易发生蚜虫、粉介壳虫、叶蝉等小型刺吸式害虫的栽培作物,有控制害虫密度的功能,且玉米成熟后也具有食用的附加价值
绿篱的种类不只侷限于一种,了解各种绿篱的主要功能后,可以做两种以上的功能搭配。好的绿篱植株必须具有容易种植、生长快速、不宜过高、根系拓展不宜过强、植株害虫种类与田区作物不同等特性为佳。

结语

建立良好土壤和植株的管理体系,可以大量减少后续对于病虫害管理所耗费的金钱和人力。这种早期管理的方式并不保证害虫绝对不会发生,必要时仍需投入外加的资材进行综合防治,以确保自身收益;但尽管如此,建立田区内“时间”与“空间”植栽多样性,并配合种植围篱植物,利用大自然的力量控制害虫,不仅省工省钱,更是对于自然生态的尊重,以及土地永续利用的优质操作手法。
声明:文章内容有参考媒体文章,图片来源网络,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