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浙大培训
我在浙大培训
最近五天,我将在浙大参加市里组织的校长培训。
(一)
今天上午,我听了《浙江教育报》的编审言宏老师的《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与媒体应对》一堂课,从各种媒体对学校的报道的事件,来谈她在媒体工作中所积累的应对经验。其实,我觉得说一万道一千,所谓的应对别无他法,就是做人的问题。
如何做人,如何做成一个有修养的人,就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重大的课题。其实,这也是我们教育最重要的一个功能——育人。
当一个人有修养时,他就不会胡口乱言,他知道什么是平等和尊重。前几天,我刚写过一篇文章《高铁上的噪音谁来管》,高铁上出现的不文明现象实在是太让人失望了。就在此次来杭州的高铁上,同样遇到了文中里所说的各种不文明行为。更可气的是,乘务员告诉我,这列车因为在诸暨和绍兴两个站,有几个乘客烟还没有吸完就是不上车,而导致了车次延误。
“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呢?”我非常不理解:“我们就不能关上门开走吗?像这样的人,就应该给他教训呀!或者,直接对他们购票信用进行限制,几个月内不能购买高铁票。”
乘务员说:“不可以的,我们只能去劝他们,让他们早点上车。他们不上车,我们也没办法。”
这就是人们的修养,所以我们在电视上,经常听到各种雷人的语言,就不足为怪了,不管是官员还是老百姓。
所以,我始终觉得突发事件和媒体的应对,首先就是自身修养的应对。
(二)
下午,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省厅意见,由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的陈钦林副处长主讲。
应该说,一个半天的讲述,他带给我们许多信息,也触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县管校聘,省厅的意见很明确,不能搞末尾淘汰制。陈处长也说,老师是要面子的,我们不能伤害老师的自尊心。我觉得很认同,县管校聘就是把“学校人”变成“系统人”,让教师流动起来,努力让教育实现均衡。可是为什么到了地方,就变味了呢?据说,有的学校,还直接在大会上宣布,某某老师落选,这让某某老师情何以堪呀!
我曾经给老师们写过一封信《要有下面》,意思是我们做一件事,一定要持续跟踪,如此才能达到我们要的效果。我想一个政策的出台,也是如此。在执行过程中,我们是否有过程跟进和具体实施指导呢?或许,这才是最重要的。
报告中还提到,近期省教育厅还将推出,教师师德负面清单的文件。文件出台后,将会提醒老师们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如此一来,教师就有了一些明确的禁忌,这对老师们的行为是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的。
人是需要提醒的。从我执教以来,就没有看过这样的东西,只凭自己的感觉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有的老师,约束能力差一点的,到了出事时才知道,这个是不能做到。出事,就得接受处理,这就有点晚了。而作为老师,又具有知识分子的清高,这样的提醒就足够了。作为校长,我为这个清单叫好!
还有一个事情特别值得点赞,那就是未来几年,会把高级职称的评审权利,下放到学校。前期的试点学校,已经证明了学校是能够把这个事情做好的。我们总是担心,权利下放给学校,会出乱子。然而,我们总是过于担心。
这个改革,大大的解放了教师的工作量,也给老师提供了更加公正的平台。因为一个老师的优秀与否,是这所学校的校长和老师最清楚的。因为教育局是第三方,他在评定教师,当然只能看证书和论文。可是,并不是只有证书和论文的老师才是优秀的。
听完下午的课,我更期待这一切好政策,能够顺利保质地落实到学校,落实到每一个老师。
一天的课结束了,让自己在文字间再次重温,让自己的思想在文字中再次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