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理解性默写

一、情景默写
1.韩愈在《师说》中,明确提出择师的标准,不应该看身份的高低贵贱,也不应该看年龄的长幼,正面表明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
3.韩愈在《师说》中推崇从师的优良学风,其中总结全文,并点明写作《师说》的直接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5.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慨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师说》中阐述从师必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9.《师说》中提出的择师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 
10.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说明了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11.《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12.《师说》中,韩愈把为子择师和自身耻于从师两种情形进行对比之后,表明自己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13.《师说》一文,论证思路严密,语言简洁生动,“______,______”两句简练地概括出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荒谬心态。
14.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多,“_______”;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____________”。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圣益圣,愚益愚”。
15.《师说》中,韩愈表明自己写作本文的缘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6.教师,是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是人之精神、灵魂的塑造者。韩愈在《师说》中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7.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就要去请教、学习,如果有疑惑且不跟从老师学习,就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
18.在《师说》中,韩愈对人生而有惑却不求解决之道,从而产生的严重后果进行阐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师说》中,韩愈盛赞百工互相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师说》中,“____________”一句指出作者写作这篇文章送给朋友的原因。
21.韩愈的《师说》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2.《师说》中作者认为“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师说》中择师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师说》中表达写作目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他对年轻好学者的扶掖之心。

参考答案 
1.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2.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3.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4.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5.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6.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8.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9.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0.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11.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12.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13.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14.犹且从师而问焉    而耻学于师   
15.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16.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7.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   
18.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   
1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不耻相师   
20.余嘉其能行古道   
21.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22.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23.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24.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