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抓不住它本身,眼睛也看不到它自己 ——《意识光谱》│ 书海遨游 No.20028

书海遨游 No.20028

推荐指数:☆☆☆☆☆

   手抓不住它本身,眼睛也看不到它自己   

——《意识光谱

原书阅读:1,132分钟

本文字数:4,238

本文阅读:11分钟

写了几百篇的读后感,这是我最排斥的一篇。当然也是码字耗时最长的一篇,前后拖拖拉拉了一个月。

并不是不想写,而是实在不知道怎么用语言来表达我的感受。

虽然前言有一句言简意赅的概述很贴切,“《意识光谱》集心理学、心理疗法、神秘主义和世界宗教四者之大成,是一场有关人类认同的独一无二的探讨。”但这还远不能呈现出这本书给我的深刻思考。

其实写读后感也是对于思考的一种整理,因此借这篇文字看看能呈现到什么程度。有意思的是,如果按照书中提及普罗提诺所说的“心性在思考本身之前思考。”也许心性已经完全掌握了。

一、先从简单的开始,很喜欢用“光谱”这个比喻。会让我想到巴拉达特的《意识形态起源和影响》中用政治光谱把所有的意识形态描述的清清楚楚。在这里威尔伯也是用意识光谱将意识的各个层面阐述清楚。

也许最大的区别在于,政治光谱是水平画出来的,而意识光谱却是垂直呈现的。也许这也是在比喻着一种觉知的深度,同时也会有异于政治光谱平等概念,垂直呈现体现的是一种层级性的想法。

具体的光谱是由这些层级构成:“外部世界、感官层、阴影层(shadow level)、哲学带(philosophic band)、自我阶层(the ego level)、生物社会带(biosocial band)、存在阶层(the existential level)、超个人带(transpersonal band)以及大心境界(the level of mind)”。关键点是在于“每个阶层都有它自己独特的二元对立和幻觉。”

想想建构起这个意识光谱的肯威尔伯当时只有28岁,实在令人佩服。当然这些东西并非空穴来风,凭空而起。能看出威尔伯的扎实宗教功底,佛教、基督教还是印度教都能如数家珍,特别是佛家的华严、唯识、中观和藏地的思想,还包括康德、实证主义等等,甚至看似无关的罗夫治疗、哈达瑜伽都能被囊括其中。

更有意思的是,看到今年我学习比较多的贝特森那一套精神分裂症双盲理论也对威尔伯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会有一种感动,整个世界都在慢慢融合的感觉。

其实大家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在解构这个世界而已,或者说都是殊途同归,这也是这本书给我的收获,宛如打通任督二脉一般。将不同思想体系中符号性的语言贯穿了起来。进而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如果意识是一种光谱,各自都在不同的振动水平上进行研究…每一带区或者阶层都是光谱中特别的组成部分,只有与其他带区在一起才能呈现出完整的意义。”

当然,也能看成是威尔伯讨巧的一部分。其实他并没有发现什么新的领域,而是借用各个领域大师的理念来帮自己的“理论”背书。在所有的学派上做了一个整合,增加了一个框架。

二、还有一部分的收获是来自于对现在心理治疗不同学派之间更形象的理解。“心理学体系和理论之间确认存在极大的差异,但这更多的是不同学派所在意识阶层产生的区别,而不是方法学之间的内在差异。”

更明确些的是,“西方发展的大多数’心理疗法’主要都是针对降到自我阶层并解决该层的问题。虽然它们方法可能各异,但都在与四级二元对立的抑制和投射打交道,即所谓的内在心理冲突:整合阴影,而不管阴影是如何构想出的。”也就是说“西方的心理疗法关注于“修复”个体的自我,而东方禅修的目标是超越自我。”

“光谱的每个阶层实际上就是错当成真实主体的特定客体集合,也就是说,因为每个阶层都是逐渐窄化的个人认同感或假主体感,所以各个阶层中的疗法也将这种特定的假主体完全带入了意识。”

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师也可以借此去思考所学所想所用的是关注在哪个光谱层次上,或者也可以做进一步思考,如何帮助案主创造一个有疗愈功能的假主体,甚至于如何往更初级的二元对立去工作。这也是威尔伯所代表的超个人心理疗法聪明的地方,因为其工作的层级就是在初级二元对立和次级二元对立。

而按照他的说法,“被认为是精神病理学的东西因此就必须依赖于我们认为是实相的东西!”也就是精神病理学只是在三级二元对立上,而且“实相就是意识”。

另一方面,“精神分析的压抑只是在光谱中运作的数种压抑之一,所以,无论我们在何处遇到另一种压抑,我们都可以预计将找到另一类型的无意识。”按照威尔伯的说法就是压抑和投射是共存的。

三、说到这里就开始慢慢要说到意识光谱的核心了,我会把核心看成是对于二元论的压抑和投射。不妨先来看看意识光谱整体的样子:

从图中不难看出,所谓的“光谱”乃至“层级”也就是通过不同的二元对立,一层层的分化出来。

初级二元论压抑投射:主观与客观或者机体与环境的对立面(空间)

次级二元论压抑投射:生命和死亡(时间)

三级二元论压抑投射:心与肉体

四级二元论压抑投射:人格面具与阴影

威尔伯也是在用这本书展现着这个全然二元对立的“世界”,“主要原因在于二元论的谬误已经形成了思维的根基,因此无法通过思维来将其连根拔起。”就比如“实相与谬误的二元论,称为’逻辑学’;善良与邪恶的二元论,称为’伦理学’;表象与本质的二元论,称为’认识论’。”

当然不能说威尔伯的这套理论是绝对正确的,或者也可以看成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正确的事情。我最大的感悟就是经过威尔伯这样的解构,会更加容易去理解,或者我会说成更加容易引发我的一些切实的思考。

“我们所认知的世界是为了能够看见自己而被建立起来的。”很喜欢威尔伯用的比喻,“好比你的手可以抓住无数的物体,但永远抓不住它本身;好比你的眼睛能够看到这个世界,却看不到它自己一样。”这也是二元论最吊诡的地方。

按照我的说法就是,为了能够抓住些什么,我刻意去创造了一些二元对立,自己玩自己,其乐无穷。

这部分我收获最大的是,对于“实相”的理解。很喜欢威尔伯的说法,“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一个叫做’实相’的东西和另一个叫做’实相’的知识的东西,因为这是最严重的二元论。”也彻底解决了这几年来对于“实相”的困扰。

当看到,“二元论的幻觉表面的来源就是客观化的过程,就是试图通过某种主观将’实相’认作某种客观,这样的投射不可避免地会失败,因为’主观性’无法成为客观对象,除非它不再是它自己。”我是完全释然了,就好像一直在找那个客观的实相突然之间化入了我自己。

“非二元知识是将一切限制,并将歪曲实相的所有特定观点抛弃了。”而“在纯粹的非二元对立中,即没有二,也没有一。”

进而更让我全身起麻的感觉是,“即便是'非二元对立’这个词语都是二元论的,因为它排除了’二元对立’”。当然这种麻的感觉很舒服,是一种通透的感觉。

四,威尔伯不光提出了自己全面的见解,同时也提供了一些指引。比如他说的两种基本的认知模式:一种被冠以各种各样的名字,有符号、地图、推理、二元论的知识;而另一种则被称为亲证,或者直接、或者非二元论的知识。而“如果我们想要'正确观察世界’,就必须永远抛弃我们的符号化架构。”

回到这本书的目标也是在于“停止排他认同特定的客观复合体,这样我们就可能发现我和一切表象的表现的终极认同。”

我觉得最有价值的是关于探索及描述真实世界的三种方法的归纳:类推、否定以及指令的方法。以及所有技巧实验的本质:主动关注、停止、被动觉知。从中可以看到,虽然我们似乎无法突破语言的框架,但还是能够用经验去做探索。

按照威尔伯的说法,“二元论意识根本就不是一种思想,而更接近于我们所说的’纯粹经验’”。进而“即使实相是无法表述的,但它却是可以体验的。”

“我们已经被自己的符号性知识催眠了。”

如果能纯然的回到经验本身,其实不难发现,“你所观察的一切事物都是正在观察它的你”。

很喜欢引用波坦利的话,“无知就是’观察者’对于观察方法的认同”。

当不断的对于这些潜在的根源的框架有所觉察和思考之后,自然就会慢慢开始松动二元论意识。或者按照威尔伯的说法,“要想成为一个标准的人,就必须接受异化、沉睡、无意识、远离心灵的条件。”

五、最后我想说的是对于终极BOSS,“大心境界”的感悟。

这似乎是很多修行最后的终点。但我觉得延续经验的想法,很赞同威尔伯说的,“大心境界最终并非一种思想,而是一种非常私人的感受。”而其实这些感受是一直都存在的。

“真实世界也被称为’梵天’、’唯一基督’、’纯本质’、’道’、’纯意识’、’纯自我’、’不二’,并不与自身相分离,也不相悖的宇宙万物。”

而很重要的一点,一旦说到经验或者灵性体验层面就会有很多误解,就比如威尔伯说的,“超自然现象与大心境界或纯粹的神秘主义一点关系都没有。”

进而我们可以看到,“'能量’是一种非常类似于’绝对主观’、’大心境界’的隐喻,因为'能量这个词语只不过是神的另一个名字罢了’。”并且,“如果我们将“空”设想为一种想法,那么这一想法也应该是空虚的。”

也许我想说的是,虽然是属于神秘主义的范畴,但此神秘非彼“神秘”,包括其它所有的语言本身都是一种符号而已,对于符号背后的经验也许需要花点时间去品味,也许这就是被称做“修行”的东西。

也许更多的内容还需要一些时间的沉淀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或者我会把这一切收获在放到威尔伯20年后的另一本《万法简史》之中去沉淀。无论最终的探索能够到什么层面,都会是我自己修行之路的收获。

其实到目前为止,可以说肯威尔伯是在神秘学圈内最喜欢的一位大师。虽然绕不开语言的限制,但他尽量在破除二元论的框架,且关键是不故弄玄虚。就像他说的,“如果有人读到此处后试图获得我们所讨论的无形感知,那么他就需要当心了,因为会出现成千上万种方法来使其相信他已经得到了它。”这本身也是一种坦诚。

也以此阶段性的为这本书画上句号,也希望能看到这些文字的朋友能够在下面我很喜欢的一段话中看到喜悦:

你为什么不幸福?

因为你所思虑之事、所做之事,

它们有99.9%都是为你自己——而它并不存在

真实的世界是无意义的、无价值的。

它自身就是终点,没有目的或目标、未来或结果、意义或价值。

当下已然忍受死亡,我们一直都是永生的。

寻找已然结束。

2020-5-14


作者:肯恩·威尔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