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和真相
『写在前面的话』
事实是什么?
真相是什么?
事实可能是我们听到的,看到的。
比如,我们听别人说了一件事,我们没有求证就当真了,但即使是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解析。
比如,一些人初次和我见面,便以为我是南方人,理由很简单,我长得不够高大威猛。
这样看来,即使我们得到了事实,但如果加上错误的解析,那我们便无法得到真相。
『正文』
早上,我拿着棉棉昨晚画的一幅画给爷爷奶奶看。
爷爷说这是棉棉今天早上画的。可能是爷爷记错了,因为这幅画是我昨天晚上陪着棉棉时,她在饭桌上画的。于是,我说这是棉棉昨天晚上画的。可是爷爷仍然坚持是棉棉今天早上画的。
这时,在客厅的棉棉听到我们的对话,便说了一句,“爷爷是对的!”
至此,关于画的起源的争论戛然而止。
棉棉明明知道这是她昨天晚上画的,她也知道早上她并没有画,可是她为什么还是肯定地说爷爷是对的?
其一,关系胜于雄辩。
爷爷对棉棉很好,而爷爷对棉棉的好和奶奶对棉棉的好完全不一样。
奶奶的确是为棉棉好,但也在不断纠正和建议棉棉的很多行为。棉棉要不就是直接拒绝或否定,要不就是置之不理或是打岔,要不就象征性敷衍一下。
而爷爷正相反,很少去说棉棉该如何如何,不该如何如何。爷爷为了棉棉愿意一整天在阳台给她做木雕;当棉棉过来时,也愿意放下手机陪棉棉玩。
这段疫情,爷爷和奶奶天天在我们这里陪着棉棉。我能感觉到爷爷在她心目中的排名几乎要反超我了。就连玩挑门票(冰箱贴)的游戏,我都最多只能挑两张,两张就是满分;而爷爷能挑三张。待遇可见一斑。
于是,早上的事情再一次地证明一件事,有时关系比对错更容易影响一个人。就好像一个演讲里说的那样,“如果学生讨厌一个老师,怎么会喜欢上TA的课呢?”
而我们有时太执迷于事实,以为事实就是一切。但其实对于孩子,他们比事实更在意的是传递事实的是谁。即使事实远离真相,但他们宁可接受事实。一句歌词道明一切,“我只在乎你。”
有时,当我们不断要求孩子正视事实的,我们自己本身也在否定真相。因为需求大于真相。
其二,适可而止。
如果想到了这一点,我真的觉得棉棉有点厉害了;虽然我和她妈妈已经共识,棉棉的情商高于我们俩。
棉棉不喜欢看见争吵,她也不想伤害爷爷,她更知道无论她怎么做,我都会坚定地爱她。因此,她做了一个最为有效的判定。虽然这个判定背后不是真相,但是已经足够了。
真相的背后不一定是皆大欢喜。说出来痛快,但是也要承担说出来的后果。不是所有的真相都要说出来,不是所有的真相都适合在所有的场合说出来。真相不是用来计较的,评判的,更不是用来定输赢的。而最大的真相就是在关系中透过事实,发现真相。
想到这一点,为人父的我,便释然了。
。。。
我们有时看到了事实,却止于事实;发现了真相,却不能说成真相。这里边有诚实与谎言的较量,也有理智与情感的纠缠。如何保护孩子的诚实、正直的品质,与保护他们本身一样重要。
孩子不仅要学会识别事实与真相,也要在适当的时候说出真相,或是守住秘密,这比单纯地告诉他们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更难,却也更重要。
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真实的人,更有意义。
『写在后面的话』
小时候,一次和小伙伴在国道边上玩。
那时候,马路上半天可能都跑不过来一辆小轿车。
天快黑时,我们看到一辆车从国道上下来。我说这是一辆奥迪,一个小伙伴说是桑塔纳。当时的我,根本就分不清奥迪和桑塔纳,但我又不愿意承认我不知道,便坚持认为是奥迪。那个小伙伴就说,那就赌五块钱。
回家后,问了大人,才知道奥迪和桑塔纳标志的区别。
我拿出五块钱,却被妈妈喝止了。那个小伙伴也笑着说他只是开个玩笑。
当时的我非常尴尬和恼火,我可没有当成玩笑啊。
现在想起来,其实我是非常在乎信守承诺。而当我的承诺被人轻描淡写翻篇后,我便会异常地羞愧和愤愤不平。
而生活之中,绝不是仅仅只有事实和真实,诺言和谎言,还有很多交织的部分。
『题外话』
“放屁也是一种语言,只是没有含义。”
— END —
*** 第一百五十三篇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