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非线性(一)

在整个学习力学的过程中,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都未曾有过着重的强调。直到接触FEA才有所了解,时至如今,还是未触及到皮毛。所以想要一文占尽几何非线性精华,实在顿感无力,只能学到哪儿记到哪儿,各位看官随意瞧瞧

材料力学开篇几个基本假设便局限了其力学地位,小变形被提到的次数是最多的。工程中一些结构产生的变形处于弹性范围内,变形量相比结构本身几何尺寸可以小到忽略不计(一般是数量级差距)。满足小变形条件的结构,在计算之时采用基于原始几何尺寸可以简化方程与求解。如材料力学一开始提到的单轴拉伸试验:

这里的横截面积A0以及杆长L0都是指未拉伸之前的,应力应变都是基于原始几何,也就是所谓的工程应力应变。拉伸测量获得如下曲线:

绝大多数材料力学教材都只给出曲线1,即工程应力应变曲线,基于原始几何计算。而曲线2是真实的应力应变曲线,基于断裂之后几何计算的。小变形是基于原始几何,大变形是基于变形之后的几何

有些真实的结构会承受很大的载荷,在这种情况下,结构为了维持平衡会产生较大的位移或者旋转,这些就是常见的几何非线性问题。材料力学给出经典的胡克定律 {F} = [K] {u},F对应着载荷矢量,K对应着刚度矩阵,u对应着位移矢量,小变形由于采用初始几何其刚度矩阵始终为常量矩阵。什么时候是考虑几何非线性呢?当零件的刚度在变形过程中由于几何形状的变化而显着变化时,必须考虑几何非线性。这话听着很有用,但又感觉是废话,那你倒是告诉我怎么知道刚度矩阵是否显著发生变化呢。其实像大变形、大转动、大应变等都是这种刚度矩阵显著变化的外在描述,我们不可能看到程序里面去,但是可以通过上述名词代表的含义做更进一步判断。

听着上面一段话,你可能有点兴奋了,因为终于有点眉目了。可我依然很发愁,你倒是说清楚啊,所谓的“大”指的是多大。可是时至今日,尚未有人或者资料对此做出明确的答复,看来这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标。可是为了更好的去判断工程问题,对于经验尚未0的小白,实在是很想找到一些可以指点迷津的线索。初步自己分析下材料力学的里面的小变形,看是否有迹可循,判断寻根如下。

材料力学的小变形是说,变形量相对于原始几何可以忽略,一般所谓的可以忽略至少是在一个数量级的差距(对于需要比较的量,可以比较的量),那么反过来讲,如果结构的形变量与结构初始几何尺寸相当(同一数量级),那么肯定是有可能考虑几何非线性的,具体是大变形还是大应变啥的。在学习梁的刚度分析时,如挠曲线的建立,材料力学说其纵向形变可忽略且偏转角近似等于正切值。角度近似时常存在如下关系,当角度θ很小的时候,sin(θ)≈θ,tan(θ)≈θ, cos(θ) ≈ 1。如果我们知道这个角度是多大,将会很有帮助,对正切值泰勒展开

经过尝试10°及其以下有不错的近似精度,如果想验证可以尝试12°,11°不好计算。换句话说,偏转超过10°应该应该考虑几何非线性。由于屈曲里面,其横向位移与正切有明确的近似关系,因此这实际上也是横向变形的一种参考,大概18%需要考虑。要注意下,这里的18%是依据挠曲线近似方程建立的基础得出来的,挠曲线建立时其偏转角对应着横梁中心最大的挠度。因此,如果是整根梁,应是其最大的横向偏转占整个梁长度 ,或者一半长度的(两端支撑),其他类似地推。下面是一些网络上收集的关于大变形的参考,可以借鉴。

    如果观察梁的挠度,发现挠度超过梁一半的厚度,应该考虑几何非线性;检查模型的应变,如果应变超过5%,应该考虑几何非线性;如果应变与位移的关系是非线性,应该考虑几何非线性;如果变形大于零件最大尺寸的1/20,应该考虑几何非线性。

    以上都只是经验参考,并非是金科玉律,最重要的还是要理解问题,对判据的结果可视化,最后考虑非线性或者忽略非线性。

    要特别注意两个载荷的区别,在小变形分析中两个载荷几乎没有差别,但是在大变形分析却有极大的影响

    左侧是Pressure,右侧是Force。Pressure是始终垂直于几何,Force是始终保持初始方向。在小变形下,两个几乎没有差异,在大变形分析时,观察上图,可以发现明显的不同。至于它们的差异在分析中的影响,以后再总结(真实情况:目前我也不清楚,谁知道请告诉我一声


    注:仅记录学习FEM的一个过程,表达的是个人观点与认识,欢迎一起讨论学习。有疑问可以私,本号没有留言功能,无法互动。本人小白一枚,正在努力的路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