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溯与活化利用并存——修道院公寓修缮记

修道院公寓修缮后照片

午后的阳光洒在静谧的复兴西路街道上,一座带有红色筒瓦缓坡屋面、淡黄色拉毛水泥抹灰外墙、半圆拱券门窗洞、窗间绕绳柱、檐下连拱饰的西班牙风格建筑映入眼帘。它就是位于复兴西路62号的修道院公寓。

修道院公寓与“修道院”并没什么关系

坐落于复兴西路62号的修道院公寓,建于1930年,由【英】公和洋行设计,是典型的西班牙风格住宅。该公寓有南北两栋,中间有拱廊相连,因”Cloister”是与建筑相连的、有顶的外廊的意思,该建筑因此得名。但建国后,有人把Cloister对应的另外一个中文意思“修道院”翻译成了这座建筑的名称。现在,人民已习惯于“修道院公寓”这个名称,甚至有人误认为这里曾经是修道院。

复兴西路62号历史图纸及效果图中的特色拱券外廊

修道院公寓并不是英商密丰绒线厂老板的住宅

此次修缮的复兴西路62号不仅建筑精美,建筑背后的人文故事更是让人惊叹。

在网上检索“修道院公寓”,你会发现,许多人把修道院公寓说成是“英商密丰绒线厂老板的住宅”,但实际上,它的主人并不是这位密丰绒线厂的老板。

在一份1937年的英文版《上海名录》中登记了白赛仲路(复兴西路)62号The Cloister Apartment的住户名单,“ W.J.Gulliver是Commercial Union Assurance Co.,Ltd(老公茂康记保险公司)事故处理处首席;A.H.Gouda是W.J.Gulliver的下属和同事;H.E.Jackson是C.M.Customs(中国海关)的部门经理;Mrs T.Sands任职于Kiangnan Dock & Engineering Words(江南造船厂);Mr & Mrs Chester Fritz是经营中国政府外币债务及地方债券的美商新丰洋行(Swan,Culbertson&Fritz)的大股东;Mr & Mrs W.A.Adams是以经营汽车进出口为主的龙和洋行(William A. Adams)的老板;P.E.Smith是英商天祥洋行(Dodwell & Co)的部门负责人;Mrs E.Coutts的任职单位是Mme Garnetl(中文名不详)“登记的住户中没有一位与密丰绒线厂有关,也足以证明,所谓的“修道院公寓”确实不可能是密丰绒线厂厂主的私宅,而是许多人一起住的公寓,从住户的工作和经济情况来看,“修道院公寓”在上海也是上档次的公寓。

新丰洋行合伙人,右一为弗立斯

上世纪30年代初,美商弗立斯夫妇就居住在此,一直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弗立斯先生是当时东亚地区最大的投资公司新丰洋行合伙人之一,弗立斯夫人则是《密勒氏评论报》的文艺副刊主编和万国艺术剧院发起人之一。

弗立斯夫人是当时名噪一时的文化人、交际家。她每周都会在家中客厅宴请沪上中外名流。宋美龄、张学良都曾是弗立斯夫人沙龙的座上宾,英法美各国驻华使节也常受邀参加。到访过复兴西路62号的文化名人包括:萧伯纳、卓别林、珂佛罗皮斯、项美丽、胡适、梅兰芳、林语堂等中外文艺名流。修道院公寓因此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据点,弗立斯夫人也获得了响亮的名号——“花厅夫人”。

弗立斯夫人

历史中的花厅内景

历史中的花厅内景

“走进这里,不会写诗的人想写诗,

不会画画的人想画画,不会唱歌的人想唱歌……”

30年代的上海,几乎与美国同时盛行西班牙式风格的建筑。西班牙式住宅的特点是有鲜艳明亮的色彩,如亮黄色、粉红色、粉绿色等手工抹灰墙(STUCCO)。此外,有圆拱形的门廊或窗,曲线形的山墙等,屋面坡度比较平缓,顶和门廊多用红色的筒状陶瓦,俗称西班牙筒瓦覆盖。建筑层高较低,阳台多用曲线形的铸铁花,楼梯用花铁栏杆,窗盘多用曲线形或贝壳形,窗框或窗间柱子用螺旋形柱子。建筑的南向多设有敞廊和阳台,比较适合上海的气候条件。

50年代,修道院公寓的历史旧照

修道院公寓布局为L形,公寓住宅,由一幢二层和一幢三层建筑组成,二幢建筑以连廊相连,每幢每层均由两个居住单元组成,有三室、四室、五室等多种户型,建筑外观和室内装修均为西班牙风格,保存较好。室外重点保护包括拉毛墙面、拱形钢窗、烟囱、马赛克喷泉、铁艺窗格栅、螺旋形装饰柱等;室内重点保护部位包括主楼梯、走道(60*60红缸砖、20*20多色马赛克拼花踏步板、柚木色清漆木扶手及铁艺栏杆)、房间长条柳桉地板、天花平顶线脚、装饰性壁炉、螺旋形装饰柱等。

道院公寓的价值,体现在其沉淀了该建筑所承载的独特文化和历史底蕴,对修道院公寓的保护就是要维护该建筑的原始面貌,再通过与历史档案的对比与记录,使其蕴含的文化得到维系和传承。保存该建筑的历史风貌原状,通过对该建筑的了解与赏析,增进普通民众对该建筑本身,以及其所代表的那一时代的人事所遗留下来的变迁,有所理解与感悟。

修道院公寓的华丽转身

这座西班牙式风格建筑在修缮前是湖南街道办事处,湖南街道办事处搬出后,由上海建筑装饰(集团)设计有限公司对其进行修缮设计。从历史沿革、历史图纸、历年改造着手分析,从传统材料、传统工艺、传统样式等方面进行考证,遵循“不得改变文物原状”的保护原则,根据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技术规定,重点保护部位严格按原样式、原材质、原工艺进行修缮。

修旧如故,维持历保建筑灵动风格是这次修道院公寓修缮的精华所在,曾经演变、失落的建筑部件,经过研究、寻觅和修复,重现了昔日的风采——被木板遮蔽住的精美壁炉、屋顶废弃的马赛克喷水池,重现天日;铸铁窗饰,麻花形的门套线脚也得到完善的保存复原。历经两年的修缮设计、施工、布展,曾经的住宅公寓,后来的街道办事处,摇身一变,成为衡复风貌展示馆,承担起了汇聚、展示海派文化风貌的新使命。

筒瓦屋面的翻修

外墙手工打磨拉毛

屋面烟囱复原

屋顶马赛克喷水池复原

门窗整修

石柱的清洗与脱漆

壁炉保护与复原

华丽变身后,复兴西路62号衡复风貌展示馆地处衡复风貌区核心菁华地段,毗邻武康路历史文化名街,接连周边众多优秀历史建筑与名人旧居。作为徐汇衡复风貌区优秀历史文化的综合文化展陈空间,衡复风貌展示馆分为“历史回溯”、“活化利用”、“衡复建筑”、“红色记忆”和“百年人文”等主题展厅,全面地回顾了该区域从开发到保护的历程,系统地梳理了该区域的人文历史,并通过展示风貌区的历史变迁和多元文化,展望了未来卓越的全球城市街区和海派文化范本。

午后的复兴西路,静谧而惬意,和煦的阳光洒在修道院公寓墙面上,绿树掩映中,显得格外优雅古朴。历史上,复兴西路62号曾是文化汇聚地;如今,衡复风貌馆集中展示了多元的百年建筑、百年人文和红色记忆。这幢建筑非常契合地告诉人们,“过去并没有消失,未来就蕴含在今天之中。”

项目名称: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展示馆修缮工程

项目地址:复兴西路62号

建设单位:上海徐房(集团)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房屋检测站

设计单位:上海建筑装饰(集团)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上海海龙良策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徐房建筑实业有限公司

保护级别:上海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供稿单位:上海建筑装饰(集团)设计有限公司)

“行走上海Archigo”软件是一款立足于推广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的手机端应用软件,覆盖全市区第1-5批优秀历史建筑,可根据多方位检索与浏览了解上海历史建筑。由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委托华建集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进行软件的研发和日常运营,华建集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是专门从事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与都市再生等设计和科研的专门机构,是上海地区城市更新、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领域中较有影响力的设计实体与研究机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