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抓住机遇,就看你是否能读懂“互联网+”了
在“互联网+”时代,有些的用户基于兴趣爱好和需求聚合形成社区,人群精准,企业深度了解客户喜好和需求,本质上是传统领域经营哲学的升级。因此传统企业不需要自我革命,也不必害怕巨头垄断,只需要拥抱互联网,利用互联网端工具实现更便捷的收费,更加精准的用户定位和更深层次的用户理解,就能够实现就地转型和升级。
互联网总体来讲是产业互联网和用户互联网,它是传统产业跟消费者互动关系的一个互联网,传统领域的创业者只要掌握了“互联网思维”和工具,选择一个特定的细分领域,建立运营体系、重度运营,一大批小而美的公司将由此诞生。
在这轮“互联网+”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里面,政府充当了很多角色,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为创业者搭建了服务平台,创业氛围十分深厚,发挥出难以估量的带头作用。最重要的创新是一系列制度创新,只有这些制度创新才能真正在释放金融能量和制度能量。比如现在最重要三大创新:
1)工商注册制的改革;
2)新三板金融制度的改革;
3)即将开展的股权众筹的改革。
如果没有这三方面制度红利的支撑,大众创业就无法持久。制度生产力突破以后,创业门槛大幅度降低,创业融资、创业成功的概率也大幅提高。所谓的创业成功率有时候是金融概念,过去说创业成功率低,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早期创业得不到资金支持。当金融改革将制度红利释放出来,股权众筹加上新三板就会把中国巨大的民间债权投资需求跟创业者的股权融资需求打通,用海量的本土资本做底盘,支撑起大量的本土创新创业,形成稳固牢靠的经济发展结构。
我国政府已经很清楚地意识到互联网在整个国民经济中间的重要性,不仅是互联网作为信息化的核心与工业化交融, “互联网+”是一个很综合的概念,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引擎。以前的互联网还只是作为一个外在工具,当今互联网已经作为了核心引擎,推动社会创新发展。
“互联网+”只是一个指导思想,如何真正的产生价值,则需要每个人去身临其境的参与。目前所处的时代,就像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一样,又迎来了新的创业机遇。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就看能否读懂“互联网+”了。
进入21世纪以来,“创业”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潮流。从改革开放后的个体经营户、下海经商、投资实体经济,到如今的互联网创业、新兴产业创业,淘宝开店、手机微商、专职代购等,人们的生活中可以说活生生地上演着一幕又一幕的创业大戏。
无论是改革开放初期的粗放发展,还是如今层出不穷的创业领域的精细分工,似乎都与年轻人密不可分。创业主体正在越来越年轻化,这个社会对大学生创业也已经见怪不怪,对高中生创业也已经习以为常。这些年轻人,通过互联网学习创业知识,了解创业模式,实践创业精神,他们的客户群除了身边的朋友、亲人,还通过互联网延伸到世界各地,将客户范围从生活地区扩展到全球领域。
互联网把各国、各地区联系在一起,给创业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在大互联网的背景下,政府若能有更多政策的扶持,相信这些青年创业者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喜。
互联网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工具,作为一种软性因素能够使硬件焕发新的活力。对于创业者而言,拥有一个能够解除创业者后顾之忧,提供大量支撑功能和服务的空间是相当可贵的。互联网行业未来将作为一个基础支撑行业,与传统行业渗透促进传统行业的提质升级。也是就是说抓住“互联网+”这个机遇,瞄准一些没有太多变化的行业,对这些行业进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