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的外公黄福钦是位有钱的地主,在清末时...

陈毅的外公黄福钦是位有钱的地主,在清末时期因想要功名,于是就花了二百两银子买了个官职,因为上任的地方处于深山区,黄福钦就想着带个自己家里人去,好给自己打打下手,也顺便历练下自己后辈。

只不过他的儿子是个游手好闲不成器的主,于是他就把目光瞄向了陈毅的父亲,陈昌礼。

1908年,安置好家中事宜的陈昌礼就带着年仅七岁的陈毅前往其岳父就职的地方了,由于陈毅自小就机灵活泼、聪明灵秀,所以当黄福钦看到自己的外孙也来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当即就命自己的仆役交给陈毅县衙的礼节,还让人称呼陈毅为“少爷”。

童年时的陈毅没见过县衙审犯人的场面,每当他看到县衙里的人用板子打人时,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因为那些挨打的都是衣衫褴褛的穷人,他听不得那些人被痛打时的喊叫声。

黄福钦是个既要面子又想拉关系的人,而他在上任的地方没有亲信,也没有故交,于是幼年的陈毅就成了他拉关系的最好媒介,他不审案时他就会拉着陈毅到处走一走,去拜访一些有钱、有权的大户人家,同时他还利用陈毅过生日等机会大摆宴席,所为的不过是广敛钱财。

当时的大势就是如此,一个小官尤其是当地的“父母官”摆宴席,凡是收到帖子的人不能不到,到了之后又不能白吃,总要掏上几辆银子。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宴席摆下来,黄钦福买官时所花的二百两银子早已成倍赚了回来。

陈毅的父亲是个接受了新文化影响的人,对于封建官场的习俗很反感,所以在帮助岳父做官的过程中,他没有忘记教育自己的儿子,让他继续读书、写字,尽量避免他接近官场那些腐朽没落的东西。

由于陈昌礼的思想与岳父的意识越来越不相融,陈昌礼最终选择了离开,不过在他临走之际,黄钦福却要求把陈毅留下,陈昌礼考虑到毕竟是外公,且一个人客居他乡难免落寞,于是就答应了黄钦福的要求。

父亲走了,年幼的陈毅就没有人照顾了,因为黄钦福来当官本身就是为了过官瘾和捞好处的,这也导致年幼的陈毅经常打赤脚,衣服也不如往日整洁,而且在黄钦福眼里,陈毅只是自己用来打开人际关系的媒介,一旦陈毅有需要他的照顾时他就有怨言了,有时甚至会当这陈毅的面指责陈昌礼夫妇。

七八岁的孩子已经懂事了,他也知道维护自己父母的面子,而且自己眼前这个外公的所作所为也越发让他难以接受。因为在黄钦福眼中,所有穷人都是该被有钱人奴役的。

陈毅从外公眼中看出了他对自己的不喜欢,他不禁开始思念起自己的家。

所以,童年时的陈毅是在受人冷落的凄凉环境中度过的,直到有一天陈昌礼办事路过利川前来看望儿子,陈毅当即就坚决要求父亲带他回家,这才结束了痛苦的寄人篱下的生活,进而从新进入学堂接受教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