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首次独立发布高血压防治指南,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独立发布高血压防治指南之后,国内一些媒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读。在解读此指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 心血管风险评估是确定启动药物治疗的时机以及降压治疗强度的前提,所以为患者确定治疗方案之前这是不应忽略的一个环节。
确诊高血压后应详细了解患者病史、个人生活习惯、所并存的危险因素与靶器官损害情况,并进行诸如电解质检验、心电图等最基本的化验检查。这些都是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评估的基础。
2. 生活方式干预是防治高血压的基石。包括合理饮食、低钠高钾摄入、合理运动、保持理想体重、戒烟限酒等在内的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是降压治疗的基础。
对于血压轻度升高的心血管低危患者,单纯通过生活方式改变就可以使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并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但这恰恰是临床工作中未受到足够重视的内容。
3. 与美国、英国等国家指南相同,本指南将β受体阻滞剂从一线降压药中剔除,理由是目前尚不明确将β受体阻滞剂用作一线降压药物的获益/风险比如何。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正确对待。
基于我国现状,我们仍然强调“降压是硬道理”,要让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得到最基本的血压控制。多一种选择,就会为患者的血压控制增加一分便利与可行性,所以我国仍应将β受体阻滞剂作为可供首选的降压药物之一。
4. 在降压治疗领域,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所拥有的研究证据相同,但因国情不同以及各国专家对现有证据的理解存在差异,所做出的推荐建议往往有所不同甚至大相径庭。
例如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2018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建议,≥65岁(含≥80岁)的老年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为130-139/70-79 mmHg(不低于130/70 mmHg)。
2017年美国高血压指南建议将社区老年人的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2020年加拿大高血压指南推荐≥75岁的高龄患者的收缩压控制目标为<120 mmHg。这与欧洲指南形成鲜明反差。2018年中国高血压指南建议65-79岁老年人首先将血压降至<150/90 mmHg,若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40/90 mmHg。≥80岁者应将血压降至<150/90 mmHg,若患者收缩压<130 mmHg且耐受良好,可继续治疗而不必回调血压水平。
对于新版WHO指南的相关推荐建议,也应从指南制定的背景和出发点去理解。
5. 虽然WHO成人高血压药物治疗指南是针对全球各国所制定,但我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指南制定与更新体制。只有我国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以及相关指南性文件才真正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因而应该作为指导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的唯一依据。
无论是WHO、ISH指南,还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指南,均不是专门针对我国所制定,我们可以参考借鉴、可以讨论争鸣,但不能将其直接运用于我国临床实践,更不能将这些指南视为临床工作的依据。在日常宣教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这个问题,避免过分夸大国外指南对我国临床工作的指导价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