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乏力,“弯道超车”的新能源何以为继?| Future聚焦
新能源,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利器。
事实上,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成为世界的领跑者。产销方面,中国自2015年以来连续4年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每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与保有量均占据全球市场的50%以上。技术方面,中国在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电池,即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的生产上,位居世界前列。
然而,随着规模的扩大,“增产不增收”成为国内新能源车企的共同难题。随着政策收紧、合资企业涌入、行业彻底市场化临近,新能源车企能否依靠卖车盈利,正成为他们“焦虑”的根源。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说:“做生意一定要赚钱,就像雨天一定要撑伞一样。这是企业持续成长的秘诀。”
这成为中国新能源车企头顶的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当无法盈利时,企业就无法运转,又怎能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呢?
众所周知,中国汽车市场中的大部分新能源车企,都是新能源补贴扶持下的产物,他们依赖补贴而生,自然会因为补贴的退坡而失去“原动力”。也就是说,中国新能源企业,基本上都是国家政策的产物,而不是在市场需求下产生。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可以借助政策扩大规模,但当市场开始介入,甚至是主动对其进行调控的时候,这些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就会显现出来。
在今年的补贴新政正式实施后,原本没有品牌溢价能力的自主新能源车价格上扬,车企只能自掏腰包维持“原价”。如果仅仅作为紧急救市之策略尚可,但长期自掏腰包势必会损伤车企盈利的元气。
再加上车市寒冬,让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持续下滑,就失去了继续发展的资金,而没有了盈利,则失去了市场的投资热情。这不是危言耸听,2019年造车新势力获得融资变得更加艰难,就是明证。
而且,没有了盈利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加速了市场的淘汰。短短几年时间,数百家造车新势,到2019年依旧存活的还不到10家,而暂时存活下来的企业也几乎都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那么新能源车企究竟如何实现盈利呢?业内专家认为,有三条路摆在它们面前。第一是加快技术突破之路,第二是走豪华品牌的品牌溢价之路,第三则是实现对新能源成本的把控。
但是,技术突破是需要时间的,品牌的溢价能力也得靠时间累积,因此,控制好成本,或许就是当下唯一的解决方法。事实上,多数车企已经开始了行动,近期出现的大规模裁员热潮,其实就是车企成本控制的结果。
此外,不少新能源车企们也在尝试着探索更多的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以蔚来为首的造车新势力企业,开始在用户服务上做文章,希望建立新的竞争优势和盈利模式。不过,蔚来“无条件”服务用户的手段需要用大量的资金投入维持,受到外界对其盈利的质疑。
当然,不管是以裁员控制成本、还是不计成本的用户服务,最后都需要等待市场的检验。想要实现盈利,必须要有熬下去的勇气。
利润,越来越成为衡量自主车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准。优胜劣汰将是自主新能源品牌的必由之路,正如业内专家预测的那样:自主新能源品牌的困境在未来的两到三年里都很难改观,明年可能还会有大量的企业将无法存活。
展望2020年,本土车企盈利状况依然不容乐观。除了政策带来的压力外,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汽车研发上进一步成熟,并且进行价格下压,这些市场因素都可能导致自主新能源车企很难脱困。未来数年内,提升盈利结构仍将是自主新能源品牌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等到中国新能源车企真正实现规模和盈利双重扩大后,才算是真正的实现了“弯道超车”。
车轮都要气哭了|别人年终奖发玛莎拉蒂发宝马|中国最富的三个村子,街上停满宝马保时捷|悍马全村买,路虎放牧用!|16岁富家女月花5万元,出门各种豪车车队!|第一次穿绿衬衣接受记者采访的俞经民说了什么?
汽车有智慧
真实 | 启迪 | 睿智
虽然关注汽车,更关注
新能源汽车的另一种可能
关注Futurauto
拥抱新能源汽车未来
商务微信:Amarantine113
联系邮箱:wangning88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