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抠叔-郑州日报数字报

♣ 苑 伟

临近老家的村口,见路边一个老头正佝偻着身子,在垃圾箱里掏弄着。不用他回头,我也能认出那是老抠叔,因为他过时的穿戴太有辨识度了。为了避免他难堪,我打算直接把车从他身后开过去。没想到他却主动转身跟我打起了招呼。

“回来捐款的吧?”

我没有回答他,而是急切地问:“栓柱两口子伤得咋样啊?”

老抠叔告诉我,栓柱媳妇的两条腿都撞断了。栓柱更严重,抢救一天了还昏迷不醒呢。我听了心情沉重起来,马上进了村。

上午十一点多,捐款接近尾声。我正准备驱车回城,却受到了老村长的挽留,非让一块儿吃个饭不行。

“不麻烦了,还是回县城再吃吧。”我婉拒了老村长的好意。

老村长急了:“啥?嫌家里条件赖不是?镇上可是有七八家像样的餐馆哩,随你挑中不中?”

村委员小王也指着我说:“这个哥今儿捐款最多,捐了三千元,这餐馆就让他点吧。”

“那中,今个儿谁捐款多就让谁当家。”老村长同意了。

“那就收拾家伙吧?”小王仰脸瞅了瞅太阳,“都晌午了,不会有人来捐款了。”

“再等会儿,你老抠叔还没来呢。”老村长坐着没动。

“等他来捐款?他可是有名的老抠,看一分钱比金豆子都主贵。一辆自行车骑了四十年;一辈子过年没放过鞭炮;门牙掉了两颗,往牙科跑了三趟也没舍得镶……”小王口无遮拦地侃了起来。

老抠叔其实姓刘,我在村里上小学时,他教我们算术。当时他上课有一个习惯,就是发现学生在下面搞小动作了,他便用粉笔头不轻不重地砸你一下,以示警告。待下课后,他又钻到学生的桌凳下,将指甲盖大小的粉笔头捡起来装在粉笔盒里,直至用尽。所以我们私下里都戏称他“抠老师”。后来在一次全校师生大会上发言时,他将“户枢不蠹”读成了“户抠不蠹”,“枢”和“抠”一字之差,让“老抠”这一绰号由地下转为了公开。大家都当面喊他“抠老师”“抠叔”“抠哥”。他呢,不但不恼,反而乐呵呵地应答着,仿佛头戴着一顶桂冠。

十几年前他就以小学高级教师的身份退休了,如今领着每月四千多元的退休金。按说生活宽裕了,儿女也都出息了,他也该享享清福了,可他就是闲不住。退休后的前几年,他跟着村里的泥瓦匠做小工,每天早出晚归。儿女多次动员他和老伴去城里跟他们一起居住,可他就是不去。无奈,儿女们只好强令他不能再干那爬高上低的活了,天天在村里遛遛转转就行了。而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却又想方设法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走街串巷收起废品来。碰到垃圾箱,他也忍不住扒拉几下。儿女面子上挂不住,多次劝他,可怎么也劝不住。按儿女们的话说:“他是俺爹啊,俺能咋着他?”

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声:“抠老师来了!”

“抠老师好!”“抠叔好!”“抠哥好!”——尊重、嬉闹、调侃。随着各种语调的问好声,大家一下围住了刚刚来到的老抠叔,上下打量着这位老人,像品鉴一件稀有的古董。

“抠老师,您这顶军用棉帽,颜色都泛白了,三十多年了吧?”

“抠叔,您穿的这件蓝涤卡中山服,是哪一年买的呀?听说儿媳妇丢垃圾箱里了,您又捡回来了?”

“是啊,”老抠叔摘下帽子,用手指弹了几下,一本正经地说,“这帽子四十年也有了,是学校搞宣传队时,我演样板戏时买的。”然后将帽子戴上,像博物馆讲解员一样,指着他身上的中山服,“这件中山装,是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时,乡政府颁发给我的奖品,不仅耐穿,而且很有纪念意义。对我来说,再好的衣服,都抵不上我的这些宝贝。给我扔了,我肯定不认呐。”

“咋不见您骑那辆'永久’牌自行车了?”

“坏了,买不来零件了。”说完,老抠叔舒展开满脸的皱褶,咧开嘴笑了,露出了那排带豁口的牙齿。

“都别闹了!快让刘老师办正事吧。”老村长显然等急了。

“对不起,让大家久等了。”老抠叔走到捐款箱前,解开他那件陈旧而整洁的中山装,从里面的口袋里掏出一个厚厚的信封,双手郑重地递给村长。在场人的目光,随着老抠叔的每一个动作,也都聚焦在那个信封上。只见村长从信封里掏出一沓崭新的人民币,往手指上蘸了唾沫,熟练地点了起来,点完扭头对会计说:“记上,六千元整。”

这时,我看见村委员小王的眼睛和嘴巴一齐张圆了。

“捐款到此结束。另外,给大家透露一下,十几年来,刘老师省吃俭用,先后……”老村长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老抠叔打断了。

“村长,你当初咋向我保证的?”老抠叔直眉瞪眼地问。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老村长尴尬地回答。

“这事你要是说出去,别怪我跟你翻脸!”老抠叔说着,眼圈突然红了,“我小时候可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啊!”

村长和老抠叔的对话没头没脑,暗语似的,让大家如坠五里雾中。我却好像从中听出了一些门道,再看老抠叔时,就感觉这老头儿有些神秘起来,他佝偻的身子似乎也挺直了。

老村长见大家交头接耳议论着,赶紧转移话题,给自己找了一个台阶下:“好了好了,作为一村之长,我说话算数,今天这顿饭就让刘老师当家,他捐款最多,他说去哪吃咱就去哪吃。”

老抠叔也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对着村长拱了拱手:“谢谢抬爱。既然这顿饭让我做主,那就去俺家吃吧,我给大伙儿炖柴鸡,贴锅饼子。至于村里准备的这顿饭钱嘛,我看,也捐给拴柱家应急用吧。”

老村长一愣,然后苦笑地指点着老抠叔说:“唉,你这人……可真抠!”

(0)

相关推荐

  • 我的处女作丨怀念露天电影/江辉生

    按语:1993年的冬天,我和60名同乡的青年一道,怀揣着对军营的憧憬与向往,踏入绿色方阵.而我与其他战友不同的是,初入军营时,我还心存着对文学的热爱,期待着能在军营延续自己的文学梦.真正成为一名光荣的 ...

  • 张艺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

    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根据施祥生小说<天上有个太阳>改编,讲述的是一名农村代课教师魏敏芝发现班上一名学生辍学到城市打工,为兑现给校长的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开始了她在大都市 ...

  • 【中师生-专栏】阿 文 / 文:随风飘悠

    阿 文 作者:随风飘悠 一 阿文一出世就比我高贵! 我们虽同生长在苏北农村,那个年代,闭塞落后.他和我同龄,论辈分,比我还小一辈.然而,他是村长的儿子,又是独子.不用说,他的出生,肩负着传宗接代和继承 ...

  • 带哈士奇回家过年,第二天它就钻进了村口的垃圾箱里,还能要吗?

    现在大家还沉浸在春节的欢乐气氛下吧,不过对于一些带宠物回家的铲屎官来说,一定要看好它们了.尤其是在乡下村里的狗狗,那说不一定就会给你闯祸了,最后还需要主人来帮它解决,喜剧要变成悲剧了呀! 就有这么一位 ...

  • 如果把修真小说中“修真”改成“学习”会是什么样的?

    问题补充: 例如:张老师的问题越来越难,掺扯的知识点也越来越多,眼看小王就要被问题难住,张老师看到愣神的小王露出了冷笑,准备问个难得给他最后一击,正准备开口,情况突然反转,只见小王猛的惊醒,提笔在草稿 ...

  • 小小说:老村长

    愣子把一瓶老村长揣在怀里,一瘸一拐地走在大街上.半路上,一棵老槐树上飞下来一只乌鸦追着他叫了很长一段.愣子把酒瓶往怀里搂了搂,在地上捡起一块石头冲着乌鸦扔去. 呀--呀--乌鸦凄惨地叫了几声,扑腾着翅 ...

  • 老师的粉笔画

    老师的粉笔画

  • 内捷外畅新高地 借港出海达全球-郑州日报数字报

    本报讯(记者 张倩 通讯员 史锋华)7日上午11时30分,装有104标箱240台奇瑞商用车的"郑州-青岛港"(捷途国际号)铁海快线从中铁联集郑州中心站发出,再经青岛港换装作业后,将 ...

  • 郑济高铁建设又有新进展-郑州日报数字报

    本报讯(记者 张倩 通讯员 赵庆)8日,记者从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8日14时,随着最后一批次混凝土完成浇筑,郑济高铁濮阳东站主站房混凝土结构全面封顶,标志着濮阳东站主站房结构性工程全部完工 ...

  • 郑州市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正式启动-郑州日报数字报

    记者现场看到,在郑州市一新冠疫苗接种点门口,民众排队等候.秩序井然.对于此次大规模接种,郑州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在接种前,应提前了解新冠肺炎病毒及疫苗的相关知识和接种流程:接种时,需携带相关证件(身份证 ...

  • 36.3℃!郑州迎32年来最热5月8日-郑州日报数字报

    本报讯(记者 武建玲 文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新华 马健 徐宗福 图)昨日15时,郑州气温达36.3℃,迎来今年首个高温日,成为北方省会城市中首个迎来高温日的城市,创下1990年以来32年内郑州5月8日 ...

  • 郑州姑娘体操 全锦赛上夺金-郑州日报数字报

    本报讯(记者 陈凯)记者昨日从省体操运动管理中心获悉,正在四川成都举行的2021年全国体操锦标赛暨东京奥运会选拔赛.第十四届全运会体操资格赛上传来喜讯,郑州姑娘芦玉菲在女子个人全能比赛中发挥极其出色, ...

  • 母亲的善行-郑州日报数字报

    ♣ 刘传俊 母亲节前的一个早晨,我伫立在一座楼房的五层,面南背北,隔窗眺望--南方不但有生我养我的地方,更值得深情依恋的是,那里有母亲的栖息之所. 放眼望去,深绿浅红,母亲的善言善行好像窗外的雪松.杨 ...

  • 挖竹笋-郑州日报数字报

    ♣ 殷雪林 前些天上街买菜,猛然发现新鲜竹笋上市了,这来自乡野并不多见的春色美食,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忙走过去蹲下拿起几根,那棕紫色笋壳光亮如新,握在手上爽爽的润润的,舒服极了.尖尖的顶上新生几片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