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博科普】苔泉古井:里面藏着全福州最适合泡茶的水!

千年古井

俗话说:好水泡好茶,

好茶离不开好水。

福州人爱喝茶,

茉莉花茶、铁观音、大红袍、

正山小种、白茶…

都知道福州好茶有很多,

但福州最好的“水”在哪里?

听说在福州城里藏着

最厉害的一口井,

在解放前,喝它一口水,

还要交10个铜钱。

据说这里自古以来就出产

福州最适合泡茶的水。

今天,榕小博就带您去瞧瞧

这座千年古井!

1

苔泉古井:闽都第一泉

我们说市井市井,城市的故事,似乎总和“井”分不开。建城几千年来,福州至少有过两万多口井,也是一座很有故事的城市了。这里目前还保留着许多以井命名的地方,如七星井、三角井、井边亭、井大路等不下20余处。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苔泉古井,位于鼓楼区屏山社区福飞路西端的龙腰,地处屏山北麓,为古代闽国四大名泉之一,也是福州最著名的水井之一。

沿着福飞路行走至龙腰车站附近,远远就可以看见一处山坡旁的参天古榕和红色的仿古建筑,一个小小的院子里围着一口古井,这便是被称为“闽都第一泉”的苔泉古井所在位置。

苔泉在历史上有很多别名,如龙舌泉、龙腰井、蔡公井、石泉等。其泉水甘冽,品质一流,自古就被认为是福建品茶第一泉。据《闽书·方域志》记载:“有曲水苔泉,郡第一泉也”。明代王应山《闽都记》说:“越王山之北,石壁峭立,泉出其下,即苔泉也”。清代翰林叶观国有诗:“茶园嫩叶拣春前,官焙场开北苑先。蟹眼试汤谁第一,欲招水递致苔泉。”

苔泉井历史悠久,附近的碑文便记载着,这口井挖于唐代元和年间,井深仅3.2米。井上建有石泉院,唐元和年间(806-820)建,《八闽通志·寺观》中记载:“石泉院在越王山北,石壁峭立,泉出其下,唐元和中建院于泉侧,敕号石泉”。宋朝,蔡襄任福州知府时,在这里曾刻了“苔泉”两字,故这口古井又名蔡公井。

2

苔泉古井:全福州最适合泡茶的水

苔泉井圈原为六角形,边长1米,高54厘米,内径1.1米,砖构,内外施水泥,井栏于1986年重建,井台用条石和三合土铺设。2001年,又进行整修,改六角形井圈为整体花岗岩雕凿,井台也改用花岗岩铺设。井后壁上嵌有一方石碑,上书“苔泉”两字,据说为北宋书法家蔡襄所题。

如今我们所看到的苔泉井,井身石构,圆形,井深1米多,内径1.1米。1988年苔泉古井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4日,被列为福州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苔泉是一口自涌泉,其泉水水源是从屏山峭壁的裂缝里自然流出,沿馋岩流注井中,常年不竭。其水质微泛澄蓝色,味极清甜,又因泉水从龙腰山石壁探出,犹如龙舌,亦称“龙舌泉”。据说,苔泉水质特优正是因其水介在半泉半井之间的缘故,故被称为是全福州最适合泡茶的水。

大书法家和闽都第一泉的不解之缘

苔泉古井还有个显赫的名字叫做“蔡公井',蔡公,即北宋著名书法家、茶学家蔡襄。苔泉古井号称“福州第一泉”,古井旁题刻有“苔泉”二字,据说就是宋代太守蔡襄所题。

蔡襄,字君谟,今福建省仙游县人。北宋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庆历四年(1044年)、嘉祐元年(1056年)两任福州知州(其间担任福建转运使)。

蔡襄

蔡襄嗜茶如命,在福州期间,听闻苔泉水清纯甘冽、品质极佳,每到屏山游玩,常会派人到此取水煮茶,因井壁青苔常绿,井壁常生青苔,便为它取名“苔泉”,还特地为该井提笔写下了“苔泉”二字,为此井留下珍贵的墨宝,并特意让人刻石碑立于井边,并在井后一方石碑上撰题了这一副对联:“ 苔壑泉流松阴境,龙峰山抱水环腰。”

苔泉井台后壁镶嵌着蔡襄手书“苔泉”的题刻及对联

直到现在,苔泉井台后壁还镶嵌着蔡襄手书“苔泉”的题刻,这便是“苔泉”名称的由来。

苔泉在历史上闻名,与蔡襄的钟爱分不开。蔡襄的书法更是不用说,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大家。在《宋史·列传》中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由爱之。”

除了在书法上的成就外,蔡襄还是一个很厉害的茶学家。他曾在福州任福建转运使时,写下了著名的《茶录》,分上下两篇,上篇论茶道,包括辨茶、煎茶、品茶等10个问题;下篇论茶器,包括制茶工具、饮茶器具等9件器物,生动详尽。史家说:“蔡君谟善辨茶,后人莫及。”

蔡襄的《茶录》

对于一个爱茶之人来说,找到钟爱的泡茶好水,实属一场最浪漫的相遇,难怪这位大书法家会为“闽都第一泉”取雅名、题字、立碑、作对联,表达爱意。

由于苔泉的天然佳质,又有这样的茶文化和书法文化渊源,清末学者何振岱在编修《西湖志》时,还将“龙舌品泉”与镇海楼的“样楼望海”一起列入了西湖新八景之中。

保境安民,滋养着一代福州人

据周边居民称,这口井的水清甜,煮饭很好吃,只要有空,他们都会每天来这儿打一壶井水回去。现在的福州城里已经很少能看见这样的古井,人们对此也十分珍惜。

“苔泉”石碑上的刻字和纹饰已经风化得非常严重

苔泉古井虽然历经千年,其石碑上的刻字和纹饰已经风化得非常严重,但苔泉井水源至今仍十分充沛,大旱不涸,算是福州城中水质最好的井,不负“第一井”之名。

打上来井水非常清澈

住在附近的人们说,用“苔泉”水沏茶,喝之有独特的芬香味。苔泉井水非常清冽,据说解放前有钱人为喝此井水愿花十个铜钱买回一担。

而现在的苔泉古井被锁在院子中,门前树立有两块文物保护的碑刻。游客只可远观,不能走近,更不能亲口品尝泉水的味道。

井旁建有一座祭祀的亭庙,叫“苔泉兴龙境”,亦是因泉而名。据周边的居民说,这苔泉兴龙境只有每个月初一和十五的早上6点到9点开放。

庙里祭祀着的神像(左)、屋顶上“双龙戏珠”雕塑(右)

苔泉井旁过去还有个亭,叫做“洗心亭”。据说当年从这里可以直接走到屏山顶的镇海楼。现在,记载中的洗心亭已经不见,苔泉兴龙境里有一个后来建起的亭子,似乎是“洗心亭”的一种替代。

游览苔泉井,其实更不能错过的是井旁的一棵千年古榕树,它与古井年岁相当,似是相伴而生,枝繁叶茂,盘根错节,榕荫遮蔽了附近整片天空。据说其树龄近千年,留存至今实属不易,树因井而闻名,称为“苔泉古榕”,现为一级名木保护。

井旁的千年古榕

有了苔泉兴龙境、亭子、古树的陪伴,使得这口千年古井显得不那么孤单。如今的苔泉古井,默默伫立院子里,成为了一代又一代福州人的珍贵记忆。直到今天,这座历经时间洗礼的千年古井还能对福州人“涌泉相报”的原因自然也就不言而喻。

部分资料来源:鼓楼旅游

(0)

相关推荐

  • 霭士井的故事

    刊发日期:2020-11-21 语音阅读: ◇李一凡 在我家老宅的旁边有一座古井,名叫霭士井,位于永州市零陵区东山脚下的霭士井巷,正是古城区的中心位置.古井历史悠久,于何时开掘成功?民间有多种说法:一 ...

  • 说“井”

    说"井" □陈静  吃水不忘挖井人,井是时空的坐标,它承载历史,又映照未来. 小时候,故乡孙圩有两口古井,至少有百年以上历史.井体青砖砌就,井沿套有圆形石盘,中间嵌有整块巨石掏成的 ...

  • “井文化”琐谈

    "井文化"琐谈 王兆贵 在没有自来水之前,人类与水井的关系相当密切,特别是对不能逐水而居的人们,就更加须臾不可分离了."凿井而饮,引水灌园","临井汲 ...

  • 灵璧县北这个村有一口明初的老井,据说……

    饮水思源:漫谈凤河村陈庙庄那口老井 文/胡桃夹子 民谚有云:饮水思源.说说庄上老井的故事,也是对祖先的一种追忆和纪念. 陈庙庄不仅有一座历史悠久的"海公庙",一座远近闻名的&quo ...

  • 阳天舒作品:衡南古井

    井是一种用来从地表下取水的装置,中国传说是伯益发明了井,是古代人民家家户户都俱备的东西.   衡南境内大小泉井甚多.据<清泉县志>载:"县城东35里(今泉溪镇古城村),清泉山下有 ...

  • 童年与井

     如果你是七八零后,问你这样一个问题:故乡村子里的什么物件留给你最亲切难忘的印象?你会怎么回答?答案也许是某棵树.某个建筑或某个地方等等.可我要说,故乡村子里最令我难忘的是那水井!   在没有自来水的 ...

  • 关于常山古井的那些事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2021-08-09 08:50 徐功富 文/摄 在常山,分布着大大小小年代.材质.形态和风格各异的古井.它们曾是百姓生活中的必需,或古朴实用或雅致端庄或玲珑奇巧.走在乡野 ...

  • 【市博科普】非遗传承|福州油纸伞

    油 纸 伞 油纸伞因其历史悠久,古典怀旧,内涵丰富,寓意吉祥,从古至今,深受人们喜爱. 福州油纸伞· 起源与发展 福州的油纸伞可以追溯至五代十国时期,王审知率兵南下入闽建立闽国,来自中原和江浙一带的人 ...

  • 【市博科普】福州古厝系列(94)——魏杰故居

    古 厝 魏 杰 魏杰(1796-1876年),字从岩,号拙夫,鹤山樵者.祖籍福清市东瀚镇文林,出生于福州,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藏书家.慈善家和著名盐商.精于农桑.盐务,颇有积累,家境殷实.其一生勤俭 ...

  • 【市博科普】福州地名——中洲

    中洲 中洲岛位置在仓山龙潭角闽江窄段下口的江心,昔时作为万寿桥和仓前桥连接处,地势重要. 现在两桥合一建为"解放大桥",中洲原有街市和民居全已拆除,改建成步行购物岛.全岛建筑为欧式 ...

  • 【市博科普】衣锦坊

    三坊七巷的三条坊中,最靠近西湖的是西北部的"衣锦坊".大概是沾了帝苑的豪气,又通了西湖的灵犀,才有了后来的鸿文济美.财丁骏发.而"衣锦还乡"的那份感觉,正是古人 ...

  • 【市博科普】福州史上第一位状元——许将

    许将,北宋景佑四年(1037年)生于闽县,才华卓著,文才斐然.北宋嘉佑八年(1063年),年仅26岁的他便摘得了癸卯科状元,成为了历史上福州地区第一个考上状元的人.当时欧阳修担任主考官,读了许将的赋后 ...

  • 【市博科普】陈兆锵故居

    陈兆锵(1862-1952年),字铿臣,闽侯县螺洲乡(今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人.他一生历经清朝.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 陈兆锵故居 位于朱紫坊法海路8号的陈兆锵故居现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 ...

  • 【市博科普】“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南后街

    南 后 街 倘若把三坊七巷想像成一帧生命的叶片,那么它的主茎脉,正是名闻遐迩的南后街. 福州南后街北起杨桥东路达明路口,南至吉庇巷和澳门路交叉路口,全长1000米左右,是福州城内"三坊七巷& ...

  • 【市博科普】福州历史名人中的两个白马三郎

    两 个 白 马 三 郎 清代朱景星.郑祖庚修纂的 <闽县.侯官乡土志>中记载: "闽越王郢第三子,常乘白马,称白马三郎. 后王审知亦号白马三郎". 福州历史名人中出现了 ...

  • 【市博科普】闽清会馆

    闽清会馆最早位于台江区帮洲新闽街71号,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建成于清同治六年(1867),占地约一亩,砖木结构,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三层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 会馆坐东朝西,布局严谨宏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