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残钟亭绝联浅析 贵州 唐世友
黔西残钟亭绝联浅析
贵州/唐世友
贵州黔西县水西公园内原来有一座寺庙,叫观音阁,阁内有座大铁钟。此钟是明朝正德年间铸造,后来遭遇兵灾,寺庙被烧毁了,大钟也弄残了。当地政府为了警醒后人,便在园内修了一个亭子,将残钟悬于其内,人称残钟亭。钟虽残,但钟声依旧宏亮。
八十年代初,黔西县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在晚会上,中学教师尹绍明以残钟亭为题出了一个上联:
残钟终身残,钟声未必残,鸣之尚能警世 ;
此出句有多个同音字和重字,难度系数非常大,当时就没有人能对得出下联来。后来有人将此出句刋登在《贵州日报》上,向社会征集下联。不久,贵州省轻纺工业设计院工程师洪秀祥对了个下联:
断琴情线断,琴弦虽已断,抚其亦可知音。
他这个对句是以俞伯牙断琴谢知音的故事为典对出。
再后来,大方县县委书记张志侠又对了一个对句:
破壁毕力破,壁立须臾破,点之径自腾龙。
张志侠的这个对句典出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说梁代画家张僧繇在壁上画了四条白龙,点睛后破壁而一去。
如今,张志侠书记的对句被镌刻悬挂于残钟亭的廊柱上。
以上这两个对句最大的败笔就是以残对残。破,是残。断,也是残。大有合掌之嫌。而张志侠书记的对句更是联意晦涩,让人难于读懂。用“壁立”对“钟声”,词性不合。百度对“壁立”一词是这样解释的:象墙壁一样耸立,形容山崖石壁的陡峭。钟声,是钟的声音,是名词,而壁立不是名词。再者,“须臾”对“未必”也不妥。须臾,是时间,即片刻之间的意思,是量词。未必,意思是不可能,不一定,是副词。未必对须臾,词性不合。联律通则第二条规定: 词性对品。即上下联相同位置的词必须属性相同。
笔者不才,也学着试对了一句:
响鼓古今响,鼓颈何曾响?击罢犹可伸冤。
关注和转发本视频号都是对楹联文化的重视和支持!
中华楹联报各个版面投稿须知:
一版:为新闻动态版。传递中国楹联学会的声音、活动,宣传各级楹联、诗词组织的经验、动态。各级楹联、诗词组织开展的重要活动(600字左右或更少)。一版投稿信箱:zhylb1b1@163.com
二版:为楹联赏析版。主要刊登古今楹联故事、楹联游记散记、楹联赏析、百家争鸣、创作体会、获奖感言、摄影配楹联等。二版投稿信箱:zhylb2b2@163.com
三版:为佳作欣赏版。主要刊登楹联理论、楹联新作、擂台揭晓及点评、各种贺联、获奖作品、绘画配楹联等。三版投稿信箱:zhylb3b3@163.com
四版:为综合副刊版。主要刊登各种专题、诗词、辞赋、古文、书画、摄影、诗歌、散文,征稿启事等。征稿启事和各种广告还可以根据需要和主办单位要求在任何版面刊登。四版投稿信箱:zhylb4b4@163.com
中华楹联编发,欢迎其他公众号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