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书画册页和它的收藏者周铭谦

汪立军

半山书画册页

和它的收藏者周铭谦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859期

在宣城画派的先导人物中,释半山绝对是一位个性独特的人物,出生名门却淡泊功名,隐于浮屠,纵情山水。在宣城画派的群体中,半山年长于梅清,几乎很少参与到宣城画家群体的活动中,却深得王士祯、袁启旭、沈寿民、施闰章、高咏、梅文鼎等名流雅士的推崇。他无意于画家的标签,却被当代学者陈传席推为“宣城三大家”之一。

01

半山其人

半山(1611—1670),原名徐惇,字秩五,宣城徐氏二十八世孙。徐氏亦为宣城望族,始迁祖是南唐魏王徐知证,昇元年间,担任宣州节度使,其子孙遂定居宣城,世代簪缨,科第兴盛,成为宣城的一大望族。半山的叔祖徐元太,嘉靖进士,官至四川巡抚、南京刑部尚书,曾在四川平叛定边,晚年编印类书《喻林》,教化乡里,在宣城影响很大。

据沈寿民《寿半山六十诗》可知,他生于万历三十八年腊月二十一日。虽然生长在官宦之家,却无意功名,虽曾任四川幕职,但不久即弃去,隐于浮屠,更名再柯(在柯),号半山(也有号如晦,见后文)。

他一生浪迹江山湖海之间,其足迹遍及东南的名山大川,与当时士子名流多有交往。桐城著名学者方文赠以诗曰:“一着袈裟绝万缘,只余破砚习难捐。江山本是无情物,写出荒芜亦可怜。”

半山与梅清年轻时就来往密切,诗画互酬,梅清有《过半山草堂》八首,其四云:“赠言遗满壁,大半半山诗。世外真词客,山中老画师。”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梅清与半山之间真挚的友情。但是半山和梅清在对清王朝的取向上存在明显分歧。梅清在清朝考中举人,而半山却是隐于浮屠,浪迹山水,不问政治。康熙五年(1666)冬天,梅清第四次赴京城会试,半山在《北游寄渊公老友》一诗中对梅清热心仕途、追逐功名的心态作了提醒和规劝:“老友规行止,私心自是非。墨香征动静,石室念无违。”

梅清北上应试失败归来后,即对自己的心态和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给半山写了一首《赠半山》诗:“伊余达欢侣,招携日相逐。迹异衷以惭,年臻敬初笃。敢祈意思修,津筏以相动。永怀渊明约,未教许询蜀。”诗中流露出自己过去热衷功名的悔意,以及对老友及时提醒而未能领会的愧疚之情,表示从此永断仕途之志,希望两人的友情能像过去一样深厚长久。

1667年,半山游黄山,遇到了石涛和新安知府曹鼎望。三人一起游黄山,非常融洽。

半山善画,得云林、石田笔意,气韵天成,佼佼名益重。其画多以山水为主,清著名文学家王士祯《题徐半山山居图》:“浓淡写山木,依稀闻乱流。云中敬亭月,烟际宛溪舟。身预名僧会,装成五岳游。藐然烟雾里,长啸忆丹丘。”正是对他这一时期生活的真实写照。半山虽然遁迹空门,却又并未全然忘却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而是将之流露于诗画之中。他笔下的残山剩水,正是寄寓着他对异族统治的不满和对故国的无限相思。

另据《渔阳集》记载,半山还曾为王士祯画《寒江落潮图》,施闰章题诗其上,王士祯又和答一首,从诗的内容可知,此图中描绘了长江上燕子矶的景色,用泼墨法画岩壁,应该是一幅水墨长卷。施闰章还有一首《僧舍题半山画》的诗句:“常爱杜甫阆山句,应结茅斋看青壁。半山纵笔为此图,突见崚嶒倚天石。”可见半山创作时的豪纵与构图的奇险。

半山山水册页,安徽省博物院藏

半山也善诗,他的诗很大一部分为题画诗,他常常是自画自题,自得其趣。其诗生前虽未结集,今所存诗也不多,但大多有感而发,字里行间渗透着身世之感、沉郁之痛。如他的《此身》诗:

剩山残水有此身,不堪荣达不沉沦。
过江徒洒新亭泪,对曲曾怜旧内人。
汗漫纪诗仍甲子,悲凉作赋自庚寅。

而今都已刊除尽,了却前缘与后因。

他还常借“咏史”来表达自己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看法,如:“气节清谈祸总深,纷纷钩党亦何心。诸君不是王夷甫,坐使神州自陆沉。”就直斥了明末东林党等所谓清流派的空谈误国。知人论世,只有了解了半山所生活的时代,了解了他一生的际遇,我们才能对他的画、他的诗有更深切的体会。

02

半山书画册页

现存半山和尚的画大都是他中晚年的作品。遗存至今日的精品则更属少见,安徽省博物馆收藏的半山作品九幅,其中山水册页《烟柳水阁图》,为其代表作。画的左半边两株垂柳,一座水阁,前面溪水起波,右半大山悬石,只一根线条,景实画虚,整个画面山色朦胧,烟雨迷离。阁中二人对坐吟诗,情景交融,给人一种寒塘凄切之感。自题:“孚吉居士属画,半山柯道人。”可知画是赠与宣城隐士陈孚吉的,钤印有两枚,白文印“梵民在柯”,朱文印“如晦”,其中“如晦”一印作为名章在多幅作品中使用,应为半山另一个自号。

半山《烟柳水阁图》,左下有‘牧轩珍藏’印

另有书法楷书一页,录有自作诗三首:

半山书法册页,右下有‘周铭谦家珍藏’印

其一   雨宿春牛寺中同孚吉作

荒城风雨急,破寺老僧眠。似水灯光淡,成山树影连。晓钟难出院,蛙鼓乱鸣田。生事春郊少,推听泣杜鹃。

其二  连公晋过端午

已将心死绝攀缘,不解诸缘别有天。水月但能知自洁,风尘何必使人捐。榗花到眼红无赖,蒲剑盈川脆可怜。烧麦辟兵砂力壮,老僧微助野人眠。

其三  雨霁玉础过
叶响溪云断,墙东人即过。老闲亲木石,钟午卧藤萝。旧殿新泥燕,啼禽唤插禾。相逢毋浪语,醉效夕阳酡。

款署:半山稿,钤印:如晦。

除了半山自钤印之外,在《烟柳水阁图》的左下侧有一方细朱文印“牧轩珍藏”。《半山自题诗》右下角,有一方细朱文印“周铭谦家珍藏”,可知,册页《半山自题诗》的收藏者为周铭谦家族,可是,《烟柳水阁图》的收藏者“牧轩”与周铭谦到底同属一人还是另有其人呢?

03

收藏者周铭谦

大同里是上海市静安区的一条里弄,建成至今已有九十余年历史。大同里的住户中,有几家在上海乃至中国近现代史上都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大同里旧事》的作者邵光远经过对住在这里几位大家族后人的采访,筑成了大同里的一段风云往事,这其中就有《半山自题诗》册页的收藏者周铭谦家族。

上海静安区大同里8号的周家老宅

大同里8号是一幢建筑面积约250平方米的西式三层小楼,其庭院面积约200平方米,尽管和6号相连,但整个建筑的外立面风格和内部布局与4号、6号这两栋兄弟楼有着很大的差别。此建筑约建于上世纪30年代,原主人是广东人、上海联义山庄的老板林家驹。

周铭谦的父亲周渭石江苏吴县人(现属苏州),解放前在上海经营房地产,在上海房产界排名前十之内,在北京路一带有三百多栋房屋。周渭石共有五个儿子,周铭谦排行第四。1957年,大同里8号由林家转让给周铭谦家族,之后由于周铭谦、胡惜之夫妇与海上文化人的渊源颇深,所以当时有许多文化人都到大同里8号来聚集,讲学交流。国学大师朱季海、民国十大名女子之一的郁达夫前夫人王映霞等都是大同里8号的常客。

解放后周家经营的产业公私合营,周铭谦不会做生意。原先在苏州开过花园饭店,后来因经营不善亏本。办过“行余书画社”,也亏了很多钱。还开过“一知书店”,这个书店属于小型出版社,当时是专门出连环画和文艺类的小丛书的。周铭谦毕业于光华大学,与夫人胡惜之是光华大学同学。因为开过“一知书店”,公私合营后周铭谦就进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担任美术编辑。夫人胡惜之进入上海教育学院担任教师,后来上海教育学院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她就一直在华东师范大学当教师,直到退休。

周铭谦先生像与陈巨来刻青田石周铭谦自用印

周铭谦所结交的朋友中有很多书画家,幼年师从著名书画篆刻家赵叔孺,能山水,有出蓝之誉。大学毕业后开办了“行余书画社”“一知书店”。当时在书画社任教师和画师的著名画家有张大壮、孔小瑜和张石园,与名画家冯超然、郁达夫前妻王映霞多有交往。因此,周铭谦不仅善书画、精鉴赏,而且收藏颇丰,他还邀请了著名篆刻家陈巨来刻过多枚私章和书画收藏印章。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2011秋季拍卖会文房清玩·近现代名家篆刻专场上拍了两枚陈巨来篆刻的印章,为周铭谦夫妇私印,白文“周铭谦印”,朱文“胡惜之”,其中周铭谦印章为1943年6月陈巨来应周铭谦的邀请所刻,边款刻有:“牧轩仁兄属,巨来作,癸未六月。” 由此可知牧轩正是周铭谦的字,《烟柳水阁图》与《半山自题诗》曾属于同一藏家周铭谦所有,从册页中的两方元朱文印的风格和水平来看,极可能也出自陈巨来之手。

(作者系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市美协副主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