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经方
甘草干姜汤,出自《伤寒论》,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伤寒因误治伤阳,引起四肢厥逆,烦躁、吐逆。《金匮要略》中记载:肺瘘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道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用于治虚寒型肺痿病。(参与活动请点击:上海迪斯尼门票抽奖活动通知,文末更多精彩)
干姜辛热温阳,主温肺胃之阳,辛甘合用为助阳之剂,故可治疗肺、胃虚寒造成的一些疾患;误汗下以后,表里俱虚,可用本方复阳,可治脾胃阳虚引起的胃痛及吐逆,和肺痿属于虚寒者。
本方广泛用于虚寒性出血。《仁斋直指方》以之“治男女诸处出血,胃寒,不能引气归元,无以收约其血。”《朱氏集验方》谓本方为二神汤,“治吐血极妙,治男子女人吐红之疾……”“火神派”四川名医郑钦安也有类似经验,谓无论吐衄血、牙血、二便血,先不分阴阳,都先止其血,大剂甘草干姜汤加血余炭,屡用屡效。岳美中曾治一鼻衄患者,衄血势如涌泉,历5个多小时不止,出血量达半铜盆。患者面如白纸,近之则冷气袭人,抚之不温,问之不语,脉若有若尤,神志已失,急疏甘草干姜汤:甘草9g、于姜9g,煎服。2小时后手足转温,神志渐清,脉渐起,能出语,衄亦遂止,翌晨更与阿胶12g,水煎日服2次,后追访未复发(《岳美中医案集》150页)。赵守真治王某,素有吐血痼疾,服清凉涩止药辄愈,至夏复发,进前药不应,后杂进温补及消瘀药亦不应。赵氏诊时血尚零星未止,色黯而稀,又不时微咳,频吐清涎,口淡,食纳不佳,小便黄。舌润滑无苔,脉濡缓。赵氏以六君子汤加炒侧柏、焦荆芥之属,五进而血仍吐,久思不得其解。旋忆及陈修园三字经吐血章“温摄法,草姜调”之言,予炙甘草18g、干姜(炮成炭用)9g,水煎温服。4剂吐血少间,再3剂血全止,后用饮食调养,未另服药。根据诸多医家的经验,本方治疗血证时干姜多用炮姜。
在《伤寒论》中,甘草干姜汤是作为“以复其阳”的救逆剂来使用的,原文治误用桂枝汤的汗后伤阳。临床上误服下剂及凉药而伤阳者也同样可用本方。荒木性次氏《古方药囊》中载了两个治验。一女孩,感冒发热,因大便不通,与调胃承气汤,服后下利数次,随即突然手足冷,烦躁闷乱,恶寒战栗,得得打战,呈危笃状态,急予甘草干姜汤作—次服,危症立愈。另一例女孩,发热,心情不佳,饮食不进。初予小柴胡加石膏,服2~3次后手足发冷,咽干,痴呆无神,烦闷,急予甘草干姜汤很快治愈。指出本方治疗因服下剂及石膏剂所致之腹中冷,手足厥逆,烦闷不适者有神效。
在使用本方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虚寒的体质状态,即患者代谢低下、恶寒明显、面色白,舌体淡白,苔润,手足冷,脉迟、弱、缓。在方证的识别方面,分泌物及排泄物明显增多,清稀而无臭秽气味是重要的着眼点。不过,当出现“咽中干、烦躁吐逆”时易误珍为热证,宜注意;治消渴时要与白虎加人参汤相鉴别,后者代谢亢进,脉有力;用于小儿遗尿时,要先摄x片以排除隐性脊柱裂等器质性病变。本方为温阳之剂,但与附子类方相比,阳虚层次尚浅。本方证的进一步发展可为附子证。
本方运用常加味。治血证多加血余炭、阿胶;治遗尿多加益智仁、麻黄;过敏性鼻炎加白芷、防风;胃脘嘈杂、吞酸,伍左金丸;咳喘伍细辛五味子、茯苓、半夏;本方加附子即为四逆汤,加人参、白术即人参汤,加白术、茯苓即肾着汤。
肺叶不张肺叶不张是肺部多种疾患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咳嗽、气短、胸闷胀等症。祖国医学认为是肺中冷,“冷”是冷淡的意思,不是寒冷之意。人的肺吸气则张,呼气则缩。今肺中冷,肺中部分肺叶吸之不张、呼之不缩。其病因是久病伤津,津液耗伤导致肺叶虚弱无力。症见气短,动则尤甚,口吐涎沫,脉虚无力者,用本方温肺复气。
吐涎沫是指患者无明显诱因忽然唾液特多。平时不喜饮水,食稍有不适时即肠鸣腹泻。此种吐涎沫者,是因中焦阳虚与肺“冷”而成,尤其是肺“冷”为最。用本方加大份量至各15克可愈。
小便失禁这里是指由虚寒引起的小便失禁。这类小便失禁,是因上虚不能制下,下元虚寒,以致肾与膀胱气虚阳微,失其制约小便的功能,因而小便失禁。用本方加大份量至各15克可愈。
本文由中易馆云峰整理,部分内容参考《经方100首》
更多精彩内容可点击:
黄煌为美国中医TCMAAA群的微信讲稿;
漫谈经方——你不曾了解的“桔梗汤”!;
五禽戏图解全攻略(养生收藏必备!)
.....................